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因鼻部结节、斑块20余年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鼻梁右侧出现粟粒大红色小丘疹,其后数目逐渐增多,渐向上下发展,形成大小不一的结节,部分结节融合成斑块,偶觉瘙痒。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查体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鼻部以右侧鼻梁为主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红色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斑块,结节质韧,无明显压痛(图1)。皮肤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见一不完整的囊腔,与表皮不相连,周围许多皮脂腺小叶,通过导管与囊腔相连,毛囊结构周围可见增生致密的胶原纤维(图2、3)。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给予电离子治疗。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9岁,背部黄褐色丘疹、斑块2年。皮肤科情况:背部正中线右侧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丘疹、结节,部分相互融合成斑块,皮损颜色较周围肤色略加深,呈淡褐色,质硬。组织病理示: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浅层胶原纤维间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成熟脂肪细胞团块,部分区域呈分叶状改变,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  相似文献   

3.
丛状血管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者女,1岁8个月,左足背丘疹、红斑1年8个月就诊.出生时左足背少许红色丘疹,且左足明显肿大,丘疹渐增多、扩大、隆起,形成斑块.斑块渐向外扩展,中央渐凹陷,碰触皮损后患儿哭闹.足月顺产,第2胎.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足较右足明显肿大,左足背及踝前可见10余个散在或融合的绿豆至蚕豆大小的红色丘疹及斑块,压之不褪色,斑块中央微凹,颜色稍淡,周边呈环状隆起,触之有结节感、浸润感,伴压痛(图1).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全层散在分布界限清楚的毛细血管样聚集体,呈丛状.聚集体内毛细血管排列紧密,管腔不规则,细胞增生活跃,部分瘤细胞幼稚肥胖,内皮细胞增生不形成管腔,未见核分裂及病理性核分裂(图2).诊断:丛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8):486-488
报告足跟压力性丘疹1例。患者女,39岁,双足跟部多发丘疹1年余,无明显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双足跟可见数个淡红色半球形丘疹,约黄豆至蚕豆大,触之柔软,有弹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见较多增生的血管,脂肪团块上移至真皮中下部,皮下脂肪间隔内见团块状增生粗大的胶原,其内见可疑嗜碱性物质沉积,周围部分胶原纤维素样变性。诊断:足跟压力性丘疹。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2岁,因右侧胸背部疣状丘疹进行性增多、部分逐渐融合成斑块,伴阵发性剧烈瘙痒2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皮肤科检查:右侧胸背部可见不规则形条带状分布的淡粉红色至暗红色丘疹、斑块,触之较硬,部分皮损表面有白色角化性鳞屑或者表皮剥脱,Auspitz征阴性(图1).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延长,呈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炎症性线状疣状表皮痣.治疗:给予0.05%地奈德乳膏和0.1%他扎罗汀乳膏外用,4周后皮损变平,痒感消失,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4岁。因左耳垂红斑、丘疹伴瘙痒20年,于2012年8月就诊。20年前因穿耳洞后,左耳垂出现红色丘疹,自觉轻微瘙痒,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斑块,在当地医院就诊,按瘢痕疙瘩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欠佳。近1年来,皮损瘙痒加剧,面积增大,左耳后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和斑块。患者及其家族成员中无结核病史及其他病史。皮肤科检查:左耳垂及耳后可见暗红色丘疹及斑疹,融合成3 cm×5 cm大小的浸润性斑块(图1),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强阳性,皮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肉芽肿性炎,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中心无干酪样坏死,可见局灶性淡蓝色无定型物,外周绕以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皮肤结核。治疗:给予利福平450 mg/d联合乙胺丁醇750 mg/d口服[1],2个月后斑块变软,颜色变淡。6个月后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7.
【摘要】 报告1例面部多发性毛发平滑肌瘤。患者男,43岁,右侧面部及额头部红色斑丘疹,伴冬季疼痛20年余,近4年加重。临床表现为粟粒至黄豆大小,高出皮面的丘疹和结节分布于右侧面颊部以及额部右侧,呈淡红色至红色,簇集状,质地坚实,基底稍呈浸润状。冰块实验阳性。患者无其他系统疾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见肿瘤细胞不规则聚集或交织成束,肿瘤细胞细长,胞浆嗜酸,胞核两端钝圆或呈雪茄样,免疫组化显示平滑肌强阳性的特征:Desmin和SMA(+),结合临床诊断多发性毛发平滑肌瘤。由于该患者皮损面积大,未能手术切除,随访。  相似文献   

8.
报告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1例。患者男,15岁。右侧腰部出现紫色丘疹8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科检查:0.8 cm×0.6 cm的紫色丘疹,外周绕以环状淤血斑,呈靶样,丘疹与淤斑之间及其外周皮肤呈淡黄褐色。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真皮血管增生,浅层血管扩张,血管腔壁薄,局部有突向管腔的乳头状突起的内皮细胞,似鞋钉样,部分管腔内血栓形成。真皮内可见红细胞外渗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手术切除已1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6岁。双上肢、右腰部红色丘疹6个月。皮肤科情况:双上肢伸侧及右腰部可见多发的红色丘疹,直径约0.1~0.4cm,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增生,真皮内见栅栏状肉芽肿,肉芽肿中央可见变性胶原纤维。诊断:丘疹型环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10.
巨大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2岁。出生后发即发现右侧胸部丘疹、结节等软性皮损,皮疹呈进行性增多,扩大至腋下。查体右侧胸部及腋下可见多个皮色或黄色的米粒至甲板大小扁平或半球形丘疹、结节、皮赘,触之柔软,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部胶原束间见脂肪细胞团块,呈片状或叶状分布,脂肪细胞形态成熟,发育正常。弹力纤维染色可见弹力纤维减少或短小、破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浅表脂肪瘤样痣。腋下皮损行局部切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一例皮脂腺异位症。患者女,14岁,右耳后丘疹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耳后可见成簇稍隆起的针头大黄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境界清楚,质中等,触之有粗糙感,无压痛。皮损病理活检提示为异位皮脂腺。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右肩胛部斑块2年余.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肩胛部出现绿豆大小丘疹,渐扩大融合成圆形斑块,偶有轻度瘙痒.1年前左腕屈侧出现多个散在瓷白色小丘疹.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肩胛部可见4cm×3cm大小的紫褐色斑块,呈椭圆形,皮损表面局限性浸润肥厚,无水疱及结痂;周围有白色小丘疹包绕,界清(图1);左腕屈侧可见多个散在绿豆大小的瓷白色丘疹.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萎缩,部分上皮脚消失,基底细胞液化,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均质化变性,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2).诊断:硬化萎缩性苔藓.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皮脂腺痣并发基底细胞癌及管状乳头状大汗腺腺瘤。患者男,43岁。因右侧头部斑块4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右侧头部见淡黄色丘疹、结节及疣状斑块,质软,边界清楚,局部见数个大小不等黑色结节。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1)切片右侧: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浅、中层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细胞团块,部分和表皮相连,肿瘤细胞团块由基底样细胞组成,肿瘤团块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并可见收缩间隙;(2)切片左侧: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中层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真皮深层见大汗腺分布,形成较多管腔样结构,管腔内见大汗腺呈乳头状突入管腔。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例1男,43岁。胸部淡褐色丘疹10年。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出现淡褐色扁平丘疹,无自觉症状,后皮疹逐渐增多,颜色不断加深,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体型偏胖,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胸背部及腋下见弥漫性密集分布的淡褐色扁平丘疹,中央皮损融合成片,周围皮损呈网状排列,表面无鳞屑(图1A)。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无异常,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皮肤马拉色菌镜检:阴性。胸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轻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少许单一核细胞浸润(图1B)。结合临床诊断为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50mg日2次口服,维A酸乳膏外用。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10岁。骶尾部丘疹、融合性斑块9年余。皮肤科情况:骶尾部可见簇集分布的米粒大淡黄色丘疹,质地柔软,融合成多处大小不等斑块或斑片,皮疹中央可见2处1.0cm×1.5cm大瘢痕增生。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层增生,真皮浅中层胶原束间可见成群分布异位脂肪细胞。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8岁,颈右侧黄色丘疹伴带状萎缩20年。皮损缓慢发展,无明显症状。否认有长期日晒及家族史。皮肤科检查:颈右前侧皮肤见沿皮纹方向、大小不一的黄色丘疹、斑块;颈右后侧见多数以毛囊为中心的针帽大丘疹;整个颈右侧皮肤呈境界较清楚的带状萎缩斑,表面为细皱纹样改变,似老年人皮肤外观。颈部左侧皮肤大致正常,黄色丘疹处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血管周稀疏淋巴组织细胞及少量噬黑素细胞浸润,未见日光性变性改变;真皮中层胶原纤维增粗,排列紧密,未见明显炎细胞浸润。弹力纤维染色示真皮网状层弹性组织几乎完全缺失,剩余的少量弹性纤维肿胀、断裂明显。Von Kossa染色阴性。诊断:单侧性真皮中层弹性组织溶解症。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4岁,农民.2年前无明显诱因手背、肘关节、膝关节出现橘黄色丘疹,逐渐增多,扩展至躯干、四肢,无自觉症状,遂来我院就诊.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未见角膜环,眼底正常.皮肤科情况:背部、四肢伸侧散在分布米粒至黄豆大小黄色坚实丘疹和结节,表面光滑、有光泽,质韧,推之不移动.双足背、手背、肘关节、膝关节部位皮疹尤多,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或簇集呈花瓣样排列(图1).  相似文献   

18.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17岁。臀部包块 6年。 6年前发现右侧臀部起小包块 ,无不适。随年龄增长包块增多、变大 ,几乎覆盖右侧臀部 ,影响坐姿。既往无其他疾病。体检 :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 :右侧臀部至肛门、右侧大阴唇处有大小不等、高低不平的乳头状、菜花状突起 ,有的皮损有蒂、折叠呈脑回状 ,周边新发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扁平丘疹、斑块。皮损呈淡黄红色 ,无破溃、渗液及鳞屑 ,质地柔软 (见图 1)。组织病理示 :真皮浅层胶原束间可见成熟的脂肪细胞成群分布。病理诊断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讨论 浅表性脂肪瘤样痣属罕见疾病。一般认为本病是来自…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8岁,左侧背部皮色丘疹、斑块4年。皮肤科情况:左侧背部可见数个绿豆至蚕豆大小皮色丘疹、斑块,部分融合,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呈单侧片状分布,质地较软,无明显浸润感,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疣状增生,真皮乳头见大量黏液样物质沉积,并见少量增生毛细血管。阿新蓝染色示真皮上部黏蛋白沉积。诊断:黏蛋白痣。  相似文献   

20.
例1.女,42岁。因额部环状斑块2年,于2005年5月6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额部出现一绿豆大红色丘疹,自觉瘙痒,皮损逐渐扩展至甲盖大小,形成环状斑块。半年后右侧额部又出现一类似皮损,偶感瘙痒,触之疼痛明显,亦呈环形扩大,曾在当地医院按“环状红斑”治疗,但效果不佳。皮肤科检查:右侧额部见2个直径分别为1cm和2.5cm的淡红色环状红色斑块,边缘隆起,边界清楚(图1),质韧,触之有浸润感,表面皮肤轻度萎缩,无鳞屑、水疱、糜烂及渗出,触痛不明显。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上部见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可见较多的多核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