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由Ziehl-Neelsen首创,因此也称萋—纳氏抗酸染色法.经此法染色后可将细菌分为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两大类.抗酸性细菌中致病的主要是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这类细菌因菌体内含大量脂类,采用一般染色法难以着色,需采用加热并延长染色时间方可着色.然而,通过加热进行染色,存在着一些不便之处.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抗酸染色法进行了改革,即石炭酸复红液染色不加温.经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有达到与传统的抗酸染色法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因菌体小半透明,要想更清楚地观察其大小和形态,需经染色和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到。常用的细菌染色法有单染法和复染法。复染法是用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颜色,除可观察细菌的形态外还能鉴别细菌。主要有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法.笔者为了克服传统染色方法存在的不足,将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荚膜染色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中抗酸染色方法的改良和应用,提高结核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病理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60例,每例选出病变蜡块1块,每块蜡块切片2张,1张用传统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染色,另1张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比较两种染色方法的阳性率和染色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应用传统抗酸染色方法检出抗酸杆菌28例,阳性率为46.67%,应用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出抗酸杆菌49例,阳性率为81.67%.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传统抗酸染色方法相比,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检出的结核杆菌细菌量多,菌体粗且着色深.结论 改良的抗酸染色法提高了结核杆菌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发光二级管荧光法与抗酸染色法查找抗酸菌效果的对比,评价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查找抗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发光二极管荧光法金胺"O"染色涂片采用抗酸染色法复染,以抗酸染色法结果作为参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对1 063张涂片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抗酸染色检查法阳性率为39.32%,发光二极管荧光法阳性率为46.00%.在645张抗酸染色检查阴性的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有71张查找到抗酸杆菌,其中1~9条/50个视野涂片9张,1+涂片62张;在31张1~8条/300个视野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1~9条/50视野涂片3张,1+涂片28张;在32张1+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1+涂片32张;在101张2+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2+涂片94张和3+涂片7张;在82张3+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2+涂片1张、3+涂片73张和4+涂片8张;在172张4+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3+涂片1张和4+涂片171张.结论 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查找抗酸杆菌的敏感性高于抗酸染色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金胺O荧光染色法与抗酸染色法在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检测的差异。方法收集病理诊断为结核病或符合结核的石蜡包埋组织121例,每1例样本连续切片,同时采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荧光染色组83例阳性,阳性率为68.60%,抗酸染色组45例阳性,阳性率为37.19%,对每1例标本两种染色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阳性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尤其是在那些含菌量少的标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某些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就诊病人涂片染色镜检的标本量加大,因而对细菌室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简化操作程序,快速准确地发出报告a笔者参考国内外资料,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下述简易可靠的染色法,完全代替了昂贵的进口试剂。l抗酸杆菌冷染色法以往传统的抗酸染色(...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高海拔地区改良结核杆菌常规抗酸染色步骤,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扩大常规抗酸染色在高海拔地区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常规萋纳抗酸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55例结核活检标本染色处理,比较结核杆菌阳性检出率,并用Q-PCR验证结果。结果常规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为12.7%而改良法检测结核杆菌阳性率达到45.5%,同时改良法显示结核杆菌菌量增多,染色增强,菌体与背景对比清楚,易判读。结论改良的抗酸染色法不需要特殊设备,既经济又简单,结核杆菌阳性率高,更适合高海拔地区基层医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微生物学检验的实验教学中,进行细菌鞭毛染色时,我们对传统的曦氏鞭毛染色法进行了改进,使鞭毛更容易着色,清晰可见,染色效果甚佳。现将该染色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酸染色与金胺O荧光染色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98例结核病门诊就诊病人的痰液,收集其痰液制作标本,采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和金胺O荧光染色法检测所有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情况,统计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金胺O荧光染色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9.4%,痰涂片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2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胺O荧光染色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抗酸染色法,荧光染色过程简单,镜检过程所涉及的视野少,更易于临床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快速真菌与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技术在艾滋病患者活检标本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500例活检标本,采用快速真菌荧光染色及六胺银、PAS染色对300例可疑真菌感染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及萋尼抗酸染色对200例可疑结核的活检标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1)快速真菌荧光镜检法检出阳性205例(阳性率68.3%),六胺银染色法检出阳性209例(阳性率69.7%),PAS染色法检出阳性97例(阳性率39.5%),快速真菌荧光染色与六胺银染色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PAS染色法;(2)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检出阳性179例(阳性率89.5%),萋尼抗酸染色法检出阳性117例(阳性率58.5%),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阳性率高于萋尼抗酸染色法,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荧光染色比常规特殊染色操作更快速、简便、显示更清晰。结论艾滋病患者并发机会性感染病原体种类多样,普通的特殊染色阳性率不高并且费时费力,而快速真菌及抗酸荧光染色特别是抗酸荧光染色的阳性率明显增高,为活检组织诊断真菌及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供一种快速、准确、经济、对比更清晰的染色方法,能够为真菌感染及结核病患者诊断提供可靠的指导依据,值得在病原体诊断工作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石蜡切片抗酸杆菌染色改良法朱治建(川北医学院病理科)在病理组织切片染色时,抗酸杆菌在常规的HE染色中不易被显示,是因为他的表面附着一层脂性被膜,很难着色。Ziehl─Neelsen氏染色法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此法在染色技术上要求切片置石炭酸品红液...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查找抗酸杆菌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发光二极管荧光法金胺"O"染色涂片采用抗酸染色法复染,以抗酸染色法结果作为参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 对1063张涂片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抗酸染色检查法阳性率为40.33%,发光二极管荧光法阳性率为46.00%。在645张抗酸染色检查的阴性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有71张查找到抗酸杆菌,其中1-9条/50个视野涂片9张,1+涂片62张;在31张1-8条/300个视野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1-9条/50视野涂片3张,1+涂片28张;在32张1+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1+涂片32张;在101张2+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2+涂片94张和3+涂片7张;在82张3+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2+涂片1张、3+涂片73张和4+涂片8张;在172张4+抗酸染色检查结果中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报告3+涂片1张和4+涂片171张。 结论 发光二极管荧光法查找抗酸杆菌的敏感性高于抗酸染色法,其提高比例与荧光显微镜检查法报道结果相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核灶内抗酸菌L型检出方法的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安河  张国昌 《农垦医学》1998,20(3):131-133
本文应用Itenfised kinyoun(IK)改良抗酸染色,Ziehl-Neelsen(ZN)经典抗酸染色和Bacillus Calmette Guevin(BC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81例结核病组织切片进行了结核杆菌的检测。结果IK抗酸染色法L型结核菌检出率为67.4%,ZN法为2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抗酸染色法均证明结核灶内主要(67.4%、29.8%)为抗酸菌L型;杆菌  相似文献   

14.
金胺“O”荧光染色法在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用于痰涂片抗酸杆菌染色的简便、易观察、阳性检出率高的方法,我们参考文献报道,将金胺“O”荧光染色法用于痰涂片抗酸杆菌的检测中,通过对50例样本的观察,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方法与结果1.1 方法 常规痰标本处理,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染色后,抗酸杆菌在暗背景中呈金黄色荧光,高倍镜连续观察至少50个视野,根据其中所出现细菌数量多少用“+”表示。同时取处理后的痰标本,用临床上常用的萋-奈氏抗酸染色法染色以作对比。1.2 结果 50例样本中,利用金胺“O”荧光染色法共检出抗酸杆菌阳性者3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的意义。方法 TBM 患者81例,采集脑脊液检测标本,分别采用离心甩片改良抗酸染色法、实时 FQ-PCR 法检测抗酸杆菌。结果81例改良抗酸染色法阳性率66.7%(54/81)高于 FQ-PCR 方法阳性率50.6%(4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诊断 TBM 方面,改良抗酸染色方法显著优于 FQ-PCR 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石蜡切片(结核病尸检标本及实验动物标本)上作抗酸-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包括抗酸-HRP-SPA法和抗酸-IGSS等两种双重染色法,获得满意结果.应用这种染色能清楚地看到BCG抗原与抗酸菌,以及两者与结核病变的关系,减少了分别对照两张切片产生的误差和单用一种染色法的漏诊.该法前后两种染色互不干扰,反差分明,效果好,易于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将卡介苗涂片放于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下的恒温水浴箱中进行初染,经脱色、复染后,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效果。结果染色温度为70℃、染色时间为5min时,结核杆菌染色更鲜艳,背景清晰。结论加热时间与加热温度是影响抗酸染色法染色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邹自英  朱冰  汤雪晴  汪璐 《四川医学》2011,32(5):756-758
目的比较涂片法、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结核抗体检测法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0年8月期间临床确诊或怀疑结核的检样326例,进行涂片抗酸染色、荧光定量PCR检测和采集血样进行结核抗体检查。结果 326例检样中,检出TB-DNA阳性107例,阳性率32.82%。其中脓液、支气管灌洗液和痰液最高,分别为48.84%(86例)、31.71%(82例)、30.39%(102例)。抗酸染色标本痰液阳性率为9.80%,脓液25.58%,支气管灌洗液15.85%。结核抗体阳性率52.45%。抗酸染色法与荧光PCR法的符合率81.60%,而结核抗体检测法与抗酸染色法的符合率61.97%,与荧光PCR检测法的符合率为80.37%。结论三种方法中,以结核抗体法阳性率最高,荧光PCR法次之,抗酸染色法阳性率最低。三种方法联合运用,可弥补单独采用1种方法阳性率低的缺点,几种方法之间可相互佐证,从而使准确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L型结核菌致耳后淋巴结结核16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1990~ 1995年经病理诊断为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的 16例患者淋巴结重新切片复查 ,用经典抗酸染色法 ( Ziehl- Neelsen ZN)、改良抗酸染色法 ( Intensifed kinyoun IK)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结果发现 11例牛型结核卡介菌 ( BC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 ,13例抗酸染色 L型阳性。对16例患者耳后淋巴结抗酸菌 L型感染的病变特征及误诊的可能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酸染色阳性细菌的分布特征及所患疾病。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2年608例可疑标本,标本留取采用抗酸染色法,并进行镜检报告。结果抗酸染色阳性19例,18例确诊为结核病,痰中检出率最高,阳性百分率为52.6%(10/19);1例被确诊为非典型分枝杆菌病;在青年和老年年龄组中感染率较高。结论抗酸染色法是检出抗酸杆菌的简单、快捷的方法,抗酸染色阳性标本的患者患结核病的人较多,痰检出率较高,传染性强。虽然非典型分枝杆菌病极少,但易发生于免疫低下的人群,应注意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