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多组分混纺纱线的优势和相关生产技术。以浙江企业为例,分析阐述了多组分混纺纱线的优势和发展现状,总结了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措施。认为,多组分纺纱具有原料性能互补,完善纱线性能,拓展纱线品种和使用范围,避免产品同质化竞争,增加企业盈利空间的明显优势。首先要合理选配原料,做好特殊原料的预处理;改进原料混和技术,达到各组分混和均匀、混比正确。各工序要优化纺纱工艺,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强温湿度管理,确保半成品和成纱质量达到较好水平。企业要加强产品开发队伍建设,及时开发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纺纱企业积极采用多组分纤维开发新型纱线来取代常规纱线生产,是纺纱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升级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缺乏棉花资源与劳动力的沿海地区更显迫切。多组分混纺纱线具有许多优势,多种纤维组合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出每一种纤维的性能,使纱线的品种更丰富、纱线的使用范围更广,避免了产品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菠萝叶纤维粗且长,表面有枝节,纵向平直,单独成纱质量较差,为提高其可纺性,结合绢丝、羊毛、壳聚糖纤维、Lyocell纤维和聚乳酸(PLA)纤维的性能特点,选取绢纺系统将菠萝叶纤维分别与这几种纤维混纺制备16.7 tex×2两组分纱线和14.3 tex×2三组分纱线,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条干均匀度、毛羽等指标.结果表明:所...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牦牛绒针织产品的功能多样性,将牦牛绒与绵羊毛、锦纶、莱赛尔纤维混纺,并测试混纺纱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探讨牦牛绒与绵羊毛混纺比、脱色牦牛绒、锦纶、莱赛尔纤维对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该多组分混纺纱编织纬平针织物,并测试织物的顶破性能、耐磨性能、保暖性能、起毛起球性能及色牢度,分析混纺纱针织成衣性能。结果表明,所纺制的多组分牦牛绒混纺纱力学性能优良,混纺纱织物保暖性好、弹性好、手感柔软、光泽度高,而且耐光、耐皂洗、耐水、耐摩擦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5.
6.
长绒棉涤纶Tencel亚麻混纺纱线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其产品不仅具有亚麻产品的特点,而且使多种纤维的优势互补,改善了纱线的内在和外观质量,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长绒棉、涤纶、Tencel与亚麻混纺针织纱线,长绒棉、Tencel分别制条,亚麻与涤纶混和制条,在并条机上混和纺纱.  相似文献   

7.
多组分赛络针织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了开发多组分赛络针织纱,分析了多组分纤维的性能和赛络纺针织纱线的主要技术特征,根据纤维的性能,对质量比电阻较大、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的纤维在投料之前,应对其进行加油给湿预处理;采用了圆盘两次混棉或圆盘混棉加棉条混棉的方法,以达到混和均匀的目的.探讨了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和技术措施,确保多组分纤维混纺赛络纺针织用纱的顺利生产,成纱质量达到顾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延年素纤维品质特性的分析,以14tex精棉/延年素65/35混纺纱为例,按工艺流程介绍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羊毛与芳纶等特种纤维混纺高品质纱线,指出国产芳纶由散纤至成条及与羊毛条混纺的各关键工序的工艺质量控制要点,选取4种混入不同比例的特种纤维分别纺纱,以实际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技术探讨及注意事项。生产结果表明:无论是针织或机织用纱,其纱线测试指标都在一等品的受控范围之内,分别适用于不同用途及性能的服装面料。指出羊毛/芳纶混纺特种系列纱线的研制开发,为精毛纺产品系列拓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防护面料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抗起球腈纶纤维、粘胶纤维及牛奶蛋白纤维的性能,并根据纤维的性能进行优化组合混和,阐述了多组分纤维混纺的开清棉、梳棉、并条工序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纺制汉麻再生纤维/莱赛尔/汉麻原纤/精梳棉35/25/20/20 11.8 tex集聚纱的工艺技术要点。汉麻原纤经预处理后与长绒棉进行棉包混和,制成精梳条,汉麻再生纤维与莱赛尔纤维分别制成预并条,三者进行条混,经过三道混并,制成混纺集聚纱。通过改进前纺各道工序莱赛尔、汉麻再生纤维、长绒棉与汉麻原纤的混和顺序和配比,有效地解决了汉麻原纤纺纱困难的问题,合理运用集聚纺纺纱技术有效减少了汉麻多组分混纺纱线的毛羽。结果表明,所生产的汉麻精梳混纺纱既具有汉麻原纤的优异特性,又具有莱赛尔、长绒棉服用性能好、舒适性能优的特点,满足了后道用户对高档面料用纱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艳丽 《棉纺织技术》2007,35(11):32-34
为生产抗菌针织混纺纱,针对抗菌涤纶纤维的特性,通过选择适当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开发生产了抗菌精梳棉涤针织纱.指出其技术要点为加强混和作用,提高梳理质量,优化牵伸工艺.  相似文献   

13.
大麻Modal混纺纱的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顺利纺制出大麻Modal混纺纱,针时大麻纤维和Modal纤维的性能,对大麻纤维进行预处理,清棉工序加强原料混和,梳棉工序控制落棉率,并条工序提高纤维伸直度,粗纱工序防止意外牵伸,细纱工序优选捻系数,并控制好各工序的温湿度,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性能.测试并分析了芳砜纶纤维的摩擦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并根据纱的最终用途和性能要求,设定不同的混纺比和成纱捻系数进行试纺.通过测试成纱性能认为:随着芳纶1313含量的增加,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可纺性能提高,断裂强力增加,毛羽减少,最优混纺比为70/30;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断裂强力增大,但强力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会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多组分纤维复合花式纱线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丹凤 《棉纺织技术》2007,35(12):27-30
探讨利用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开发花式纱线的工艺技术措施.分析了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的特点,以普通涤纶、有光涤纶、阳离子涤纶、咖啡色涤纶纤维、宝蓝色涤纶和粘胶纤维6种纤维纺制的10.7 tex复合段彩纱品种为例,介绍了利用多组分纤维复合纺纱技术开发花式纱线的方法.实践表明:通过在并条工序将各纤维条子进行混并、配色,粗纱采用双熟条喂入,在细纱机上加装变频式间歇喂入装置,并采用两根粗纱喂入纺纱,可以纺制具有彩色分段效果的花式纱.各工序针对纤维性能特点进行工艺调整并采取技术措施,保证了纺纱顺利进行和成纱质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探讨磁性改性丙纶纤维混纺纱性能及混纺比的优化.通过测试多种混纺比的磁性改性丙纶纤维混纺纱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捻度、毛羽等指标,分析了纤维含量与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出拟合关系式;进而根据多目标理论,利用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拟合关系式进行计算,选择纱线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毛羽数的权重系数,得出当权重系数为[0.5,0.2,0.3]时,磁性改性丙纶纤维竹浆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的适宜混纺比为67:20:13.  相似文献   

17.
孔维刚 《棉纺织技术》2003,31(10):44-46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 ,纺织行业依靠传统的品种参与市场竞争将注定被逐渐淘汰 ,必须走提高产品档次和开发新产品的路子 ,以此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而高档次和适合市场的产品必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空间。普通涤纶短纤维经过必要的功能性改造就可成为功能性纤维 ,如异形截面涤纶短纤维 ,其表面有微细的沟槽 ,使得毛细管效应明显提高。将其纺成纱、织成布 ,其织物具有吸湿快、传导快、扩散快的特性 ,可将肌肤表层排出的汗液和湿蒸汽经芯吸、扩散、传导作用 ,瞬间排出体外 ,使肌肤保持干爽、凉快。用功能性涤纶织制成的织物 ,水汽扩散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竹原纤维混纺纱生产工艺.阐述了竹原纤维的特性、纤维技术指标及纺纱工艺特点.以棉竹原纤维混纺纱为例说明了环锭纺及转杯纺纺纱工艺配置和各项技术措施以及环锭混纺纱质量指标.认为:对竹原纤维进行纤维软化预处理,采用原料混和方式,三道并条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持较高的车间温湿度条件,可较好地克服竹原纤维可纺性差的缺陷,纺制出不同混纺比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环锭纺和转杯纺竹原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9.
Coolmax纤维与棉混纺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保Coolmax与棉混纺纱的成纱质量,针对Coolmax纤维的特性选配工艺参数.介绍了Coolmax纤维的性能特征,Coolmax纤维与棉混纺纱采用Coolmax与棉分别制条,在并条机混和后纺纱的工艺路线,取得了较好的工艺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转杯纺涤粘混纺纱的生产体会.介绍了特吕茨勒清梳联带有自动称量系统的棉箱小量混棉的方法.混棉采用三个称量斗(两个涤纶斗、一个粘胶斗)自动称量,按顺序叠放输出,清棉产量达800 kg/h以上,混纺比控制比较准确,偏差在±1.5%以内,单染就可满足染色品质要求.通过合理选配原料,优化各工序工艺,控制好车间温湿度,加强质量控制等项工作,使T/R 70/30 19.7 tex转杯纺混纺纱质量稳步提高,纱线质量获得了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