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时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20世纪以来,世界各种文化纷纷在中国亮相.中国文化先后出现了五种主要范式"中体西用"范式,"全盘西化"范式,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范式,"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专政论"范式,"综合创新"范式.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新世纪伊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呈现这种态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主导多元文化双向互动综合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成为人类社会对待音乐教育的主潮。中国政府亦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方向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在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对于加深认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思想不无启迪作用。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具体推行情况不尽如人意,于此,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加强基础音乐课程教育;加强对专业音乐教师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打破"二元论",构建"多元论"。  相似文献   

3.
在对外开放和多元文化激荡条件下,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在相互交汇、借鉴的同时,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面对西方发达国家强势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冲击,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文化安全面临挑战。我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只有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坚持民族文化主导。高校德育要加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国革命文化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究竟如何建设、怎样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甚至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上还存在着模糊的观点和看法。张岱年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创造的综合"论的文化发  相似文献   

5.
当前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是通过传播以及传播的革命造成的。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适应性和维模性也导致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不同文化因为传媒的发展而在接触、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裂变,文化不仅实现了跨时间的传递而且突破了本民族、本地域内部的纵向传递而跨民族、跨地域地横向传递,当前,多元文化在语言、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日常生活诸方面进行着广泛的交融。尽管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呈现了种种对西方文化的趋同,但各种文化生成的源点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文化传播往往出现“误读”现象,对文化的解读不一,使文化冲突在文化的传播中永远与交融共存。因此,全球文化一体化的时代并没有到来。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除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外,还存在传统政治文化和外来西方政治文化两种主要的政治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格局。归纳起来,影响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其一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其二是政治主体的复杂性,其三是中国历史和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其四是传统文化的内敛与西方政治文化的扩张特性,其五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它们结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政治生态系统,成为培育中国政治文化现状结构的土壤。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文化综合创新主要体现为三个维度: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上下贯通。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化综合创新之间的两相比附给予我们众多启示。英国在历史上形成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人道主义传统塑造了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前提条件。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支撑下,英国文化主义和欧洲大陆结构主义结合,形成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繁荣的理论张力;中西文化互补关系的建立是当代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基本结构。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以大众文化和政治的关系为主题,探讨了主体和结构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自身建设是当代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的核心内容,以中—马—西的总体结构为背景,所谓大众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整体的上下贯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综合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综合与创新的关系,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只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才能创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关系的研究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展示了广阔的学术视野 ,这就是在 2 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化的趋势下 ,运用这种全新的研究范式 ,可以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立足于中国的国情看世界 ,主动参与世界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这种格局有利有弊,我们应该采取一体多元战略以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课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多元文化主义坚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强调建构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培养所有学生进入多元文化世界的适应力与发展力,因而要求对一元文化课程予以改造,发展新型的多元文化课程,这种课程要求尊重和反映每个儿童的民族及性别文化传统及其相伴而生的文化体验,体现所有民族和性别群体的现实状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课程发展宜坚持多元视野、多样原则和个性指向,进行结构统整,将相互作用的各种文化内容整合起来,以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是实习生职业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当前,高校主导的实习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教师职前教育的要求。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应该实现从高校主导到多元共建的现代转向,以适应高素质师资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与文化内在结构之间关系的视角去审视文化全球化,发现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是以一种悖论式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方面,全球化并没有改变各民族文化内部固有的结构形态,各民族文化仍以其独特的面貌存在并发展着;另一方面,由于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共同问题,将会在各民族文化多元交流、对话和碰撞中融合重组为一种为世界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新文化类型———“世界文化”。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两个互动的方面,文化的多元化共存和一元化趋向不仅是同在的,而且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在 2 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民族文化多元发展既面临机遇 ,更面临挑战。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制定中国民族文化多元发展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适应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与汉族不完全相同的独特文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模式不同于汉族和西方国家。结合知识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状况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应寻求文化、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模式 ,应从文化、经济、生态整合的角度 ,走以质取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与政治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进而探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综合创新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之间的深层关系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理性自觉的文化选择是文化进步过程中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文化的认识、评判和扬弃过程。当代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都市文化和西方文化、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和先进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交织、交融甚至交锋而存在,为求得农村文化自身的和谐发展,应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现代文化意识,对农村多元文化形态进行从表层到深层的自觉文化选择。文化和谐模式和文化自觉路向符合新农村和谐发展与新农民自由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及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发展的灵魂,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提高是文化发展的目的,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是文化发展的标志,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增强是文化发展的途径.中国文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文化体制改革中“体”与“用”、文化属性“全球化”和“民族化”等诸对矛盾关系,并兼顾文化发展的“政策化”与“自觉化”.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前,商洛民间商洛花鼓在当地活动十分活跃。建国以后,商洛花鼓的生存状况发生了改变,“戏曲地方化”逐渐转变成了“戏曲都市化”,导致商洛花鼓在表演形式、艺术形态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探讨多元文化在商洛花鼓艺术创新中的作用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以及学术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为主导"就是以文化作为我国发展的主要导向,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带动全社会的发展.要使"以文化为主导"成为现实,党和国家要大力促进文化建设,同时要发挥科学、文学和艺术作用,以推动"中华文艺的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