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炜  王晓华 《磁共振成像》2021,12(9):106-108
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心脏病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客观实现心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性评估.近年来随着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革新与并行采集运用而开展的T1 mapping和T2 mapping技术,可更好地对心肌组织特征进行定量研究.心脏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可以在微观水平检测水分子在心肌纤维中的运动方向和幅度.心肌应变技术的出现,给临床提供了一种评估心脏功能的全新选择.计算机处理能力和云计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CMR人工智能的发展.该综述对T1 mapping、T2 mapping技术、DTI、心肌应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在心肌肥厚病变组织和功能定量评价方面的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心脏磁共振成像中的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技术是一种直观的无创性评价心肌组织特性的影像检查方法 ,可以提供多种定量参数用于心肌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评价.T1 mapping技术由准备脉冲和读出序列两部分组成,在其近20年的技术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对这两部分进行了持续不断的优化.本文分别对三种准备脉冲...  相似文献   

3.
危险区是梗死相关动脉所支配的心肌缺血区域,其最主要组织学特点表现为水肿,准确评估危险区并推算可挽救心肌指数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评估密切相关。心脏磁共振具有多参数、多模态的成像技术特点,能够定性、定量地测量心肌水肿,评估危险区。本文对T2WI、T2mapping、T1 mapping及DWI等CMR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区评估中的成像机制、优势、存在问题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影像组学从标准医学图像中高通量挖掘、提取并分析纹理特征,实现对不同疾病下心肌异质性的定量分析,从而提高心脏疾病诊断准确性、提供更精准治疗方案及评估疾病预后.作者围绕不同序列(包括电影磁共振成像、native T1 mapping、T1加权成像、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序列等)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组学在心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心脏MR(CMR)技术快速发展,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1 mapping成像技术可量化评价心肌组织T1弛豫时间,在评价心肌组织学特征和定量分析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可为判断多种心脏疾病的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文就T1 mapping技术在心脏疾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性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与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北京医院1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慢性心功能不全一年,反复出现心衰,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 Ⅲ级;超声心动检查诊断为非对称性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衰加重入院,超声心动可见左心房血栓,胸片显示心衰肺水肿,两侧胸腔积液;心脏磁共振成像显示患者心肌不对称增厚,室间隔中间段增厚显著,心肌运动弥漫减弱,延迟扫描心腔对比剂廓清迅速,心腔呈暗血池,左心室心肌呈弥漫心内膜下异常强化;T1 mapping显示心肌T1时间延长,细胞外容积显著增高;心脏外组织(舌体)活检显示,黏膜下血管壁显著增厚,可见大量均质粉染无定形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偏光镜下呈双折射苹果绿,病变符合淀粉样变性。本例病变与文献报道的免疫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心脏受累表现一致。结论心肌淀粉样变性主要表现为心肌肥厚、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不全;心脏磁共振相关成像新技术的心肌淀粉样变性表现具有特征性,在临床诊断及评价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7年心血管磁共振协会(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SCMR)颁布了关于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参数定量技术(T1、T2、T2*mapping和细胞外间质容积)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作者主要从临床适应证、成像方案和技术推荐、临床应用现状及未来等方面对该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国内从事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的医师提供相关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挽救心肌或心肌挽救指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策略选择、疗效评价、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计算可挽救心肌的前提是准确评估心肌危险区和梗死核心。心血管磁共振(CMR)能较准确评估危险区及梗死核心。本文将对CMR常用的扫描技术(T2WI、灌注成像、延迟强化等)及新的扫描技术(T2mapping、T1mapping、T1ρ等)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区和梗死核心的机制、优势、目前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磁共振影像技术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肿瘤的影像诊断不仅仅是局限于影像表现,如何将肿瘤病灶的特性进行定量成像评价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DCE)技术已经成为磁共振检查的常规序列,各加权序列图上信号强度的大小仅能间接反映组织的特性。T2 mapping成像技术是定量成像技术中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较好的可重复性及稳定性,在骨关节炎和心肌水肿中的运用和研究较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体部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近年来也逐渐开始被应用到体部肿瘤方面的研究,作者就T2 mapping在体部恶性肿瘤中的定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除了常规的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MR)技术(包括解剖成像、功能电影成像及对比剂延迟强化)以外,涌现了许多新的CMR诊断技术,如定量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imaging)及非对比剂增强CMR(non-contrast imaging).前者包括弛豫特性定量(T1、T2mapping)、血流定量(4Dflow)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等;后者包括非对比剂增强全心磁共振冠脉成像(whole heart MR coronary angiography,WH-MRCA)及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的CMR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