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MEMS器件贴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贴片工艺是MEMS封装中的关键工艺。根据残余应力理论,应用有限元方法和试验技术研究了贴片胶杨氏模量和热膨胀系数对贴片应力和芯片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氏模量和热膨胀系数是影响贴片应力和芯片翘曲的重要因数。杨氏模量越大,贴片后产生的应力越大,引起芯片的翘曲越大,但杨氏模量大到一定数值后,应力不会再增大,反而对应力具有一定的隔离作用;热膨胀系数越大,贴片后产生的应力越小,引起芯片的翘曲越小,反之,引起芯片的翘曲越大。在满足粘接强度和工艺条件下,选用软胶有利于减小应力和芯片翘曲。  相似文献   

2.
对机身壁板剪切稳定性试验件进行初步强度分析,利用MSC Nastran的屈曲求解器对试验件进行屈曲载荷的计算,将计算出的屈曲载荷施加在试验件上,然后用MSC Nastran的静力求解器分析试验件应力,得出试验件考核部位的应力云图,为后续试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博士信箱     
.钢质模具一般都要经过热处理才能投入使用,其中淬火是常见的工序。然而,有时会产生淬火裂纹,致使前功尽弃。请问其中的剥离裂纹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预防呢?U剥离裂纹是指模具服役时在应力作用下,淬火硬化层一块块从钢基体中剥离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模具表层组织和心部组织比容不同,淬火时在表层形成轴向、切向淬火应力,并向内部突变,在应力急剧变化时,就会在范围较窄处产生剥离裂纹。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模具在经表层化学热处理冷却过程中,表层与钢基体的相变不同时性引起了内外层淬火马氏体膨胀不同时进行,因而产生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1如何解决在约束处应力较大,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在有限元计算中,约束处往往会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应力值较大在所难免.为与真实应力情况相符,需在约束处做一些相关处理:可以在约束点处施加柔性约束,如施加柔度较大的bush约束等,以减小刚体位移对约束处的作用;还可以将约束处的区域扩大,将较大的应力平均分布到整个区域上,以避免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5.
高速列车车体数值模拟和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列车车体的强度和疲劳损伤问题,对高速动车组车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头车和中间车的最大应力均发生在车钩载荷施加附近的极小区域内,且应力值大于许用应力值,此处结构可能产生局部破坏,在车体试验时需要重点关注.为增强车钩强度,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优化头车车钩载荷施加区域、更改圆孔弧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局部应力峰值,优化设计后的车体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层是复合材料层合板最主要的缺陷/损伤形式,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复合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分层损伤,对制造过程中的分层缺陷研究较少.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层缺陷在整体成型过程中因不均匀温度场、非对称结构等原因易发生扩展,采用预埋隔离纸模拟分层缺陷,研究分层缺陷在整体成型过程中的扩展行为,对分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通过分析热循环对T300/QY8911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性能的影响以及计算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从实验研究和有限元计算两方面证明了分层扩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残余应力是T300/QY8911复合材料层合板整体成型过程中发生分层缺陷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增加热循环次数和提高热循环温度会显著降低T300/QY8911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强度,当能量释放率降低到低于层间断裂韧性值时,分层动态扩展过程则停止.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抽水蓄能发电机挡块组件的von Mises应力(以下简称应力)分布情况,在MSC Marc中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采用截面法和渗透接触法对螺栓施加预紧力,通过对发电机挡块组件处于稳定转速、抽水启动、抽水停机、发电启动、发电停机和甩负荷等工况的非线性接触分析,得到各工况下该发电机挡块组件的应力分布.结果表明,2种螺栓预紧力的施加方法是等效的;各工况下最大应力均发生在螺栓圆角处;转速大小对应力分布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可为抽水蓄能发电机挡块组件结构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加速度传感器在爆炸与冲击测试中的应用,从理论与有限元仿真出发,分析传感器结构的静态响应与冲击响应.在15.4×104gn的静态载荷下,传感器结构最大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将会发生结构断裂.在静态载荷下,加速度传感器在15.4×104gn的冲击加速度载荷下结构最大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将会发生结构断裂.在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方向上施加幅值为15×104gn,半周期为5μs、10μs、20μs、30μs、40μs的半正弦加速度冲击载荷.在幅值为15×104gn、半周期为30μs的冲击载荷下,传感器的固定端处应力为334MPa,将会使传感器断裂失效.在幅值为15×104gn、半周期为5μs、10μs、20μs的冲击载荷下,固定端处应力超过材料许用应力,将也会发生结构断裂.悬臂梁在半周期为5μs、10μs、20μs的冲击下,将会出现断裂.大体上,冲击载荷的周期越小,固定端的应力越大集中越严重.由于传感器固有周期为9.5μs,加速度传感器在半周期为10μs的冲击载荷下出现谐振,固定端处应力变大集中加剧.分析加速度传感器在冲击载荷下的结构响应为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具体应用时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无法分析MEMS多层薄膜结构中热应力的现状,通过修正Suhir.E提出的双金属带热应力分布理论,提出了MEMS多层薄膜结构的热应力分布模型,该模型适用于评估MEMS多层结构中热应力分布规律,同时为采取合理措施减小应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温度载荷作用下,多层薄膜结构中将产生正应力、剪应力和剥离应力的作用,应力变化主要集中在界面端处。其中,正应力分布于各层内,随与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呈指数减小,在端面处急剧减小至最小值;剪应力和剥离应力则主要分布于各层界面上,随与中心点距离的增大呈指数增大,在界面端处达到最大值。最后,开展了由四种材料(玻璃、铬、铜、镍)组成的多层薄膜结构的热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立解析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各应力在多层结构中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车轮轮辋与轮辐组合焊缝附近结构的残余应力测试通常采用盲孔法,孔边由于应力集中易产生塑性变形的问题,采用有限元仿真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在钢制车轮加工的不同阶段,轮辋焊缝区残余应力测试时材料塑性变形对应变释放因数和残余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分析由Kirsch解析解确定的应变释放因数A和B计算车轮焊缝区残余应力测试所带来的误差.发现当孔边塑性变形较大时,用Kirsch解析解确定的应变释放因数计算残余应力会产生很大误差.  相似文献   

11.
12.
记R=F2+uF2+u2F2,定义了环R上码字的深度以及R上线性码的深度分布,研究了环R上码字深度的性质,给出了计算环[R]上码字深度的递归算法。利用环R上的线性码C及其生成矩阵,得到了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及相应的生成矩阵。通过域F2上的线性码C1,Cu,Cu2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环R上的线性码的深度谱和深度分布,进而得到R上一类线性码的深度分布。  相似文献   

13.
郭杏莉  王力 《微机发展》2005,15(6):33-35,38
给出AD6L2/ADSL2plus接入技术的概念,重点分析ADSL2/ADSL2plus的编码调制、速率自适应(SRA)、能量管理、双端测试(DELT)等技术特性及其在接入应用中的具体实现,给出ADSL2/ADSL2plus一个清晰的面貌,最后对ADSL2/ADSL2plus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使读者更清楚认识ADSL2/ADSL2plus,促进ADSL2/ADSL2plus接入在电信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给出ADSL2/ADSL2plus接入技术的概念,重点分析ADSL2/ADSL2plus的编码调制、速率自适应(SRA)、能量管理、双端测试(DELT)等技术特性及其在接入应用中的具体实现,给出ADSL2/ADSL2plus一个清晰的面貌,最后对ADSL2/ADSL2plus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使读者更清楚认识ADSL2/ADSL2plus,促进ADSL2/ADSL2plus接入在电信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线性复杂度和k-错线性复杂度是衡量密钥序列随机性的两个重要标准,运用Chan-Games算法,得到线性复杂度为2n-2m的2n-周期二元序列的k-错线性复杂度的所有可能的值,LCk(s)=0或2n-2m-2r+1+c,2n-2r+1+c。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探讨流密码密钥序列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该文提出了2乘2取2结构安全计算机2取2双机任务同步、2取2双机数据比较以及通道之间无扰切换等关键算法的一种可行方案。通过实验室测试和实验现场试验,证明该文所述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19.
We present the R 2 D 2 redundancy detector. R 2 D 2 identifies redundant code fragments in large software systems written in Lisp. For each pair of code fragments, R 2 D 2 uses a combination of techniques ranging from syntax-based analysis to semantics-based analysis, that detec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vidences regarding the redundancy of the analyzed code fragments. These evidences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a well-defined model and sufficiently redundant fragments are reported to the user. R 2 D 2 explores several techniques and heuristics to operate within reasonable time and space bounds and is designed to be extensible.  相似文献   

20.
ZrO_2-Y_2O_3-Al_2O_3电解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ZrO2-Y2O3电解质性能,在ZrO2-Y2O3材料中加入Al2O3形成ZrO2-Y2O3-Al2O3新材料,结果表明:ZrO2-Y2O3-Al2O3材料的力学及抗热震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离子电导率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