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矿床模型是矿山开采优化设计和矿山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建模技术已发展到既建立矿床的方块模型,又建立矿床的线框模型的阶段。笔者通过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的“矿床模型”子专题的研究,阐述其建模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质构造矿床三维可视化实体建模技术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复杂地质构造矿床实体建模的关键技术,是如何将地质和采矿工程师的经验允分和有效地考虑进来,建立全面反映地质构造的“真实”矿床模型,为块段建模、品位估值、储量讣算、生产计划编制提供基础。在讨论了地质实体建模理论的基础上,采用Micromine矿业工程软件对实际矿山进行三维建模实践研究分析,介绍了如何建立复杂地质构造矿床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表明,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复杂地质构造矿床的基本技术,正确合理采用三维建模工具并将地质采矿工程经验考虑进来,可以建立合理有效的复杂矿床模型。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矿山设计工作中应用地质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冬瓜山铜矿等矿床的建模实践,提出了“优化岩石模型”是解决矿床建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地质统计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卫红星 《有色矿山》1998,(2):43-46,21
分析了矿山设计工作中应用地质统计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冬瓜山铜矿等矿床的建模实践,提出了“优化岩石模型”是解决矿床建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地质统计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三维可视技术是数字矿山技术的核心,是地质学、数学、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采矿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以安徽某铜矿为例,利用大型矿业软件---D IM INE建立了矿床模型,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储量估算方法对矿床储量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矿床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龚国清  刘修国  倪平泽 《金属矿山》2010,39(12):120-122
三维矿床建模技术是数字矿山的核心技术之一。结合三维矿体建模理论,建立阿舍勒铜矿矿体的实体模型,利用普通克里金方法进行品位分布与赋存资源储量估算。获得了矿体品位的普通克里金估值球状模型,并建立了三维品位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准确反映矿体的空间形态与品位分布,为后期进一步资源开发提供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矿床空间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可视化研究的目地是解决用3D真实感图形模拟矿床地质构造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采矿、地质提供相应的服务。根据国内外矿床模型建模技术发展现状,文中提出采用成熟的建模理论和高品质的ArcGIS3D模块——ArcScene实现矿床模型建立及可视化这一可行的思路。不仅在ArcScene下实现了矿床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并实现了模型与属性的关联。同时也指出了ArcScene在构建矿床模型上的局限性及相应的补充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两山”理论的加强推行和实践,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作愈发重要,其中无人机三维立体建模技术的应用对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小型四旋翼无人机和Photoscan软件建立三维立体模型的技术方法,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羊场湾煤矿的1km2范围为研究区,定性、定量化研究了煤矸石堆场、地面沉陷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基于构建的三维立体模型,计算出煤矸石堆场体积及压占土地面积,地裂缝长度、走向与宽度,地面沉陷面积以及最大沉陷值,测量长度相对误差小于0.5%,面积相对误差小于1%。该方法与传统测量和其他建模技术方法相比,具有低成本、便捷的优势,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提供新的手段,丰富和发展了矿山地质调查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用于矿山技术指标优化系统中的子系统——选矿模型,阐述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选矿模型的技术思路和基本步骤,并通过工程实例进一步说明了建立该模型的过程,为矿山优化系统建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三维井巷工程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军  罗鸷  刘晓明 《采矿技术》2010,10(2):77-78,96
矿山地下巷道三维建模是矿床三维建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地下巷道的可视化表达、空间分布优化分析及提高矿山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以矿业可视化软件为手段,建立了某矿山地下巷道的三维模型,包括各中段平巷的三维模型、各类井筒的三维模型以及斜坡道的三维模型,并以所建模型为基础对巷道的工程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计算结果准确,可用于辅助矿山进行巷道优化设计以及巷道工程的计划编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近十余年来,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分别就金矿床的分类、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金矿成因等几方面对金矿床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三种寻找金矿的新方法,以开阔金矿研究和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金矿床成矿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分别就金矿床的分类、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金矿成因等几方面对金矿床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最后提出三种寻找金矿的新方法,以开阔金矿研究和勘查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西藏改则县多龙矿集区超大型铜矿床铁格隆南荣那矿段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蚀变矿物及蚀变分带、矿体地质、矿石质量、矿化期和矿化阶段等矿床特征,并对成矿物质来源做了简单阐述。荣那铜矿床虽是受同一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下的系统产物,但由于受两种成矿叠加作用的影响,形成了上部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下部为斑岩型矿床的空间叠置关系,成就该矿床目前是多龙矿集区Cu资源里最大(332+333+334)可达1 100万t,铜平均品位053%最高的铜矿床。通过对矿床类型的精确厘定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研究,构建了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和归纳了矿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的结构基本特征,并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对矿床下一步找矿方向和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下大堡金矿是辽北清原地区重要的金矿产地,并且极具代表性,通过对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在该地区寻找同熔岩浆热液型金矿类型的金矿。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太古界清原群红透山组地层并且为金矿床形成的主要物质来源,印支期南口前岩体岩性为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它为金质的活化、运移提供了热源和热液,而北西向断裂既是导矿构造同时也是容矿的有利位置,而下大堡金矿正是在这样的"三位一体"的成矿条件下产出的。在对矿床地质特征的详实研究的基础上,又对矿床形成的温压条件、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下大堡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公司生产的新型离心机的结构特点,并将该离心机应用到钨细泥回收工艺的研究中,实现了对钨细泥的大量抛尾。研究表明,WO3品位为0.22%的钨细泥,经过离心机分选,在给矿浓度为20%、给矿速度为4 L/s、离心机转速为600 r/min、补加水量为2 L/min情况下,可以获得WO3品位为0.65%、回收率为74.18%的钨粗精矿。  相似文献   

16.
德尔尼铜矿矿床是布青山—积石山铜多金属成矿带重要的典型矿床。矿床成因一直是该区研究的焦点之一。受晚古生代以来的压性构造变形作用影响,整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这种构造应力作用在矿石中也有所体现,并反映在矿石的结构和构造中。这对于研究成矿期次和矿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德尔尼铜矿床矿石的野外和镜下特征,认为德尔尼铜矿成矿作用期次可分为黄铁矿第一阶段(PyI)、黄铜矿及磁铁矿阶段(CcpI Mag)、黄铁矿第二阶段(PyII)及后期黄铜矿阶段(CcpII)四个主要阶段。结合前人对控矿要素的分析,认为德尔尼铜矿矿床类型是深部熔离—构造侵位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某公司生产的新型离心机的结构特点,并将该离心机应用到钨细泥回收工艺的研究中,实现了对钨细泥的大量抛尾。研究表明,WO3品位为0.22%的钨细泥,经过离心机分选,在给矿浓度为20%、给矿速度为4 L/s、离心机转速为600 r/min、补加水量为2 L/min情况下,可以获得WO3品位为0.65%、回收率为74.18%的钨粗精矿。  相似文献   

18.
编制短期生产计划是矿山生产与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能为进行矿石质量、产量的控制及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能对矿山生产进行主动的事先的最优控制。在编制黄金矿山的短期作业计划时,优化配矿开采尤为重要。根据焦家金矿的实际,本文对矿山的短期作业计划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举例进行了求解,对矿山的矿床优化开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井铁矿床位于康滇地轴铁矿带上,成矿条件优越。文章在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仔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认为该矿区原生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矿床,而残积坡则是原生矿风化后堆积形成的,并提出应进行重点找矿的3个区域。结果表明,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下昆阳群大龙口组地层中,矿区成矿有两次成矿事件:1)晋宁期基性岩浆顺断层侵入形成中低温热液矿床,2)燕山运动使地层抬升,浅部的矿体遭受剥蚀风化,形成了残坡积的赤铁矿、褐铁矿。  相似文献   

20.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探讨(增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铅锌、金多金属成矿带宁镇矿集区规模最大的铅锌多金属矿床。自发现铅锌矿以来,众多地质工作者针对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勘探和综合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在矿区范围内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岩体,且缺乏适合于传统同位素定年方法的矿物,因此尚无法确定该矿床具体的成矿时代。本文基于矿床地质特征、区域成矿规律及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的综合对比研究,初步认为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岩与成矿作用是与宁镇地区燕山晚期主要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间同期连续发生的,大致推断其成矿作用应发生在110~100Ma左右,属早白垩世晚期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