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考察赤雹茎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荆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分析赤雹茎叶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萃取物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赤雹茎叶中含有氨基酸、糖类、三萜皂苷类、酚类、有机酸类等成分.结论:赤雹茎茎叶的化学成分与赤雹根、赤雹果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
赤雹根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考察赤雹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赤雹根水提取液、乙醇提取液和石油醚提取液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经过化学预试验,初步判断赤雹根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糖类、三萜皂苷类、有机酸、生物碱类等成分.结论:赤雹根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赤雹根为葫芦科植物赤雹(Thladiantha dubia,TDB)的干燥块根,因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民间主要用于治疗腰腿痛、软组织扭伤、痛经等多种疼痛,也可用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等症,亦有文献报道赤雹根总皂苷具有镇痛作用[1]。赤雹的药用部位为果实和块根,对赤雹果化学成分的研究有一些报道,而研究赤雹根化学成分的报道较少,只有Nagao等[2-3]从中分离到dubioside A-F;而王隶书等[4]从赤雹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类成分。本研究针对赤雹根镇痛活性部位(即赤雹根总皂苷)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从中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赤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灌胃给赤雹果水提取液和赤雹果粉末混悬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和长期毒性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赤雹果水提取液组、赤雹果粉末混悬液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分别灌胃给予赤雹果水提取液120.0g/kg(生药),赤雹果粉末混悬液36.93g/kg(生药)和蒸馏水.观察给药后小鼠中毒反应及死亡情况,连续观察14d.结果:各组小鼠均未出现明显毒性反应,无动物死亡.小鼠对赤雹果水提取液的MTD>120.0g/kg(生药),对赤雹果粉的MTD>36.93g/kg(生药).结论:赤雹果水提取物及粉末经口给药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赤雹(rhtadiantha dubia Bunge)为葫芦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满族民间长期用于治疗风湿痛、腰腿痛、软组织损伤等。文献报道赤雹果乙醇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显著抗炎作用吲;赤雹果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及水溶性物质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另外,赤雹果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等均有较好的疗效州;  相似文献   

6.
赤雹果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赤雹果的镇痛作用,为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进行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小鼠热板法观察赤雹果的镇痛作用,并计算扭体法镇痛作用的ED50及95%可信区间.结果:26.6、13.3、6.65、3.33和1.66g/kg赤雹果(生药)各剂量均可显著减少ip酒石酸锑钾致痛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与盐水组比较:P<0.05~0.01).在48℃热板实验中,赤雹果26.6、13.3、6.65、3.33g/kg各剂量可明显提高小鼠痛阈(与盐水组比较:P<0.05~0.01);1.66g/kg赤雹果对痛阈无明显影响.结论:赤雹果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扭体法镇痛作用的ED50为6.68g/kg,95%可信区间为4.22~10.5 g/kg.  相似文献   

7.
满药赤雹民间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鉴别、质量控制、成分与活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该文主要从赤雹性状鉴别、化学成分种类与提取方法、定性定量方法及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为赤雹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赤雹ThladianthadubiaBunge.为葫芦科植物赤雹的成熟果实,又名气雹、赤包、山屎瓜等,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等省区。具有理气、降逆、祛痰、止血作用,主要用于气滞胸痛、嗳气、呕吐、咳嗽痰多,黄疸、赤痢等[1]。有关赤雹化学成分的报道甚少,到目前为止未见过赤雹果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报道。为了寻找和确证有效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赤雹果实中的挥发油进行了分析研究。1实验部分1.1挥发油的提取:赤雹果采自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经河北省药检所孙葆惠主任药师鉴定。果肉和果籽分离后,取…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赤雹根中总皂苷的含量,为选择赤雹根种植地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个不同产地赤雹根中总皂苷的含量: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545nm.结果:赤雹根总皂苷在13.13-39.41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0.0559C-0.0271,r=0.9997.总皂苷平均回收率为98.9%,RSD值为1.99.三个不同产地赤雹根药材中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0.12%(东北吉林、栽培)、0.38%(河北承德、栽培)、0.59%(河北青龙、野生).结论:三个不同产地赤雹根药材中赤雹根总皂苷含量差异较大,以河北青龙野生赤雹根药材中赤雹根总皂苷含量最高,人工栽培品中以河北承德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广东地产药材蛇鳞草的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分别对蛇鳞草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蛇鳞草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经过化学预试实验,提示蛇鳞草全草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黄酮类、皂苷类、三萜类、甾体类、强心苷、有机酸、氨基酸、蒽醌等成分,可能不含生物碱类成分或含量极微,不含挥发油及油脂类成分。结论蛇鳞草中含有多种植物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纯化赤雹果中的总有机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赤雹果中总有机酸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并确定其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有机酸的收率和质量百分含量为指标,筛选分离纯化赤雹果总有机酸最佳的阴离子交换树脂、上样药液pH值、洗脱剂浓度及洗脱流速.结果与结论:717阴离子交换树脂对赤雹果中总有机酸的交换能力最强.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药液pH值为10,洗脱剂为30%乙醇,洗脱流速为2.0ml/min.  相似文献   

12.
雀儿舌头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雀儿舌头叶、秆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使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在水解条件下测定叶、秆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和结论:雀儿舌头叶、秆中均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雀儿舌头秆中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叶中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13.
温郁金茎叶与块根中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对温郁金的茎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系统地分析,并与其传统的用药部位块根的挥发油成分对比,寻找温郁金茎叶作为替代性药材的可能性,提高种植温郁金的整体经济效益,并为制订温郁金茎叶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质联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从茎叶中共分离得到80个气相色谱峰,鉴定了25个成分.结论:这25种成分均为由茎叶中首次鉴定出.茎叶中所含成分与块根中成分差异较大,但是仍含β-榄香烯、莪术二酮等丰富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菊花茎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菊花茎叶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菊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药菊的综合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采集怀菊、杭菊及野菊的顶部幼嫩茎叶,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挥发油,以C-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在怀菊、杭菊、野菊的茎叶挥发油中分别检测出36个、48个和35个化合物,分别确认30、27、22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多为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与相关文献比较发现,菊花茎叶挥发油与菊花花序挥发油有许多相同的化学成分,菊花茎叶与花序的药用功能相似,这些化合物可能是其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质基础.结论:菊花茎叶挥发油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赤雹根乙醇提取物(AETR)预处理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的方法制作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红细胞压积(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为指标,评价AETR对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结果:AETR(1.4g/kg、0.7g/kg、0.35g/kg)各剂量组大鼠的HCT、血沉方程K值、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AETR预处理可明显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垂盆草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垂盆草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GC-MS-PC联用进行分析.结果:从垂盆草中分离得到43个化学组份,鉴定了其中32个.结论:垂盆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及脂肪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对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利用大孔树脂梯度洗脱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vomifoliol,1)、乌苏酸(ursolic acid,2)、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3)、2α-羟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满药赤雹果水提取物镇痛作用与N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赤雹果水提取物(WEFTD)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浸尾法观察L-精氨酸(L-Arg)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WEFTD镇痛作用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WEFTD2000mg/kg(生药6.2g/kg)组小鼠痛阈显著高于生理盐水(NS)对照组(P〈0.01),L-Arg可部分拮抗WEFTD的镇痛作用(P〈0.01);WEFTD2000mg/kg组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的含量显著低于NS对照组(P〈0.01),WEFTD+L-Arg组NO含量高于WEFTD组(P〈0.01)。结论:WEFTD的镇痛作用机制与抑制过量NO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骆驼蓬属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骆驼蓬属植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蔡振利,刘志斌,段金廒,周荣汉,赵守训(宁夏药品检验所,银川750004;中国药科大学植物分类学研究室,植物化学教研室,南京210009)关键词骆驼蓬属;蒺藜科;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蒺藜科(Zygophyl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