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检测FFAR4蛋白和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胰腺癌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经病理确诊的胰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蛋白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使用Western bolt和qRT-PCR法检测20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FAR4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FFAR4蛋白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5.8%(47/62),比癌旁组织(40.3%,25/6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R4高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及qRT-PCR检测显示胰腺癌组织中FFAR4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FFAR4表达失调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胰腺癌术后进展、预后的有效标志物及临床治疗药物研究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MP - 9)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0例胰腺癌手术切除标本的VEGF及MMP- 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和MMP - 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3 3 % (2 5/ 30 )和60 % (1 8/ 30 ) ,在正常胰腺组织中分别为 45 % (9/ 2 0 )和 2 5 % (5/ 2 0 ) ,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VEGF和MM - 9的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VEGF和MMP - 9在胰腺癌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预测胰腺癌复发、转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存活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癌中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59例胰腺癌及其癌旁组织、11例慢性胰腺炎组织、7个胰腺癌细胞系中存活素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存活素的阳性表达率为72. 8% (43 /59),与胰腺癌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 .05),癌旁组织及慢性胰腺炎组织中存活素表达均为阴性; 7个胰腺癌细胞系存活素mRNA及蛋白均为阳性表达。结论 存活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可能是胰腺癌治疗的一个理想靶目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1例胰腺癌标本,26例癌旁组织,4例正常胰腺组织中ILK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ILK蛋白定位于细胞浆,其表达率为65.6%,其中7例Ⅲ期胰腺癌中有6例ILK染色强度均呈(+++);26例癌旁组织中有3例阳性表达,表达率11.5%;4例正常胰腺组织未见ILK的表达,胰腺癌组织的ILK表达明显高于可配对癌旁组织(P0.05)及正常胰腺组织(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胰腺癌组织ILK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结论 ILK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病理类型中的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乳腺癌及癌旁增生组织中p16INK4a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探讨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 对46例乳腺癌、22例癌旁增生组织及7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和RB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p16INK4a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相应检测.结果 乳腺癌、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23.9%(11/46)、18.2%(4/22)、1/7;RB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8%(5/46)、9.1%(2/22)、0(0/7);肿瘤组织、癌旁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16INK4a基因、RB基因甲基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乳腺组织、癌旁增生组织、乳腺癌中p16INK4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60.8%(28/46)和81.8%(18/22),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肿瘤组织中p16INK4a甲基化状况与其蛋白表达、肿瘤分级、ER表达阴性具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年龄均不相关;RB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分级、肿瘤大小、ER表达及年龄均无相关性,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p16INK4a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作用有限,但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作用;RB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分析乳腺癌进展及预后情况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p16INK4a基因甲基化是p16INK4a蛋白失表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ERPINB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SERPINB5在胰腺癌、癌旁组织与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47例胰腺癌组织中SERPINB5的阳性表达率为85.11%(40/47),而16例癌旁及慢性胰腺炎组织中SERPINB5的阳性表达率为25%(4/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PINB5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及神经浸润均无关(P均>0.05)。结论 SERPINB5阳性表达与胰腺癌相关,提示SERPINB5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KISS1在人肺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差异,探讨KISS1在人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28例人肺腺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KISS1蛋白及m RNA的表达,应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ISS1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RT-PCR结果显示在肿瘤组织中KISS1m RNA表达的平均倍数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26±0.10 vs 1.02±0.13,0.01)。结论 KISS1在肺腺癌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egumain(LGMN)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下调对胰腺癌AsPC-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GMN蛋白在67例胰腺癌组织及61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GMN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细胞系中LGMN的表达。通过慢病毒感染下调AsPC-1细胞中LGMN的表达,以未干预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转染空白载体细胞为阴性对照组,LGMN敲低细胞为实验组;采用CCK-8法、Transwell实验、Western blot法检测下调LGMN对细胞增殖、迁移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LGMN高表达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GM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AsPC-1细胞中LGMN 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胰腺正常上皮细胞HPN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慢病毒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吸光度值、细胞迁移数量、BCL-2蛋白表达、BCL-2/Bax的比值降低(P0.05),Bax升高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GMN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体外敲低LGMN后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通过BCL-2/Bax激活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7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73蛋白在53例食管磷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7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9%(45/53),而在癌旁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7%(17/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磷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其在低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4.7%)显著高于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1.5%)。p73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磷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73蛋白在食管磷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胰腺癌组织mesothel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肿瘤指标的关系.收集43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39例癌旁胰腺组织石蜡标本,利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胰腺组织mesotheli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43例胰腺癌组织中mesothelin阳性表达32例(74.4%),39例癌旁胰腺组织中无阳性表达病例;mesothelin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5),与肿瘤的大小、淋巴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mesothelin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并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er-2/neu、P16和DPC4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neu、P16和DPC4基因在34例胰腺癌和12例胰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胰腺癌Her-2/neu表达水平和P16表达缺失水平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P<0.05);胰腺癌DPC4表达水平低于胰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高、中度分化胰腺癌DPC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分化胰腺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Her-2/neu和P1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0.05);随TNM分期增高,Her-2/neu表达阳性率显著降低(Ⅰ期85.7%;Ⅱ期54.5%,Ⅲ期36.4%,Ⅳ期0.0%)(P<0.05);P16表达阳性率亦显著降低(Ⅰ期100.0%;Ⅱ期72.7%,Ⅲ期54.5%,Ⅳ期20.0%)(P<0.05)。Her-2/neu与P16和DPC4与Her-2/neu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P16与DPC4的表达极密切相关(P<0.01)。结论Her-2/neu、P16和DPC4的表达对估计胰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较大帮助。P16和DPC4的表达对胰腺癌的进展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ystatin B(CST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癌病人癌与癌旁组织中CSTB mRNA水平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芯片中CSTB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CSTB与肝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肝癌组织中CSTB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P<0.05);生存分析发现CSTB高表达肝癌患者比低表达的患者更易复发且总体生存期短(P值均小于0.05);CSTB的表达与年龄、性别、BCLC分级以及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CSTB高表达的患者更容易形成门脉癌栓(P<0.05)。结论:CSTB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病人预后有关,有望成为肝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Smad4在人食管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mad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食管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4蛋白的表达情况;选择其中1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正常组织的新鲜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mad4表达。结果Smad4在食管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组织(P<0.05),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P<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结论Smad4在食管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低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H19靶向调节miR-107通过Notch通路对肺癌的侵袭迁移的影响情况。方法:qPCR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不同肺癌细胞中H19的表达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H19后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沉默H19后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19与miR-107的相互作用;qPCR检测肺癌和癌旁组织、不同肺癌细胞中miR-107的表达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H19后miR-107对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沉默H19后miR-107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检测沉默H19后miR-107对肺癌成瘤大小以及体积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沉默H19后Notch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H19表达明显增高;肺癌细胞A549中H19表达水平最高;沉默H19可以抑制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H19能与miR-107的3′UTR特异性结合;与癌旁组织相比,肺癌组织中miR-107表达明显降低;沉默H19后,抑制miR-107可以促进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与H19-siRNA组相比,H19-siRNA+miR-107-inhibitor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和重量都明显增大。沉默H19后Notch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相应下调。结论:H19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19可以靶向调节miR-107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胆囊癌组织中P6 2蛋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 ,以及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4 1例胆囊癌和 2 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 ,P6 2蛋白和bFGF的表达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进行检测。胆囊癌组织中MVD用抗CD34单抗 (mAb)做SP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检测。结果 :4 1例胆囊癌组织中 ,P6 2和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3.4 %和 75 .6 % ,均高于 2 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 (P <0 .0 1)。P6 2的表达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与癌组织的分级、临床分期无显著关系。bFGF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 (P <0 .0 5 ) ,而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系。P6 2表达率与bFGF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 (r=0 .5 2 1;P <0 .0 1)。两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种类、是否伴有胆囊结石无关。胆囊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 (P <0 .0 1)。P6 2及bFGF表达阳性组织MVD高于表达阴性组织 (分别P <0 .0 5和P <0 .0 1)。MVD与胆囊癌的Nevin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P<0 .0 1) ,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种类、分化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胆囊结石无关。结论 :P6 2蛋白及bFGF的表达与胆囊癌组织中血管的生成相关 ,在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  相似文献   

16.
Recent data indicate that the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are abnormally regulated in several human cancer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proteins is involved in the etiology and progression of cancer.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distinction of the tight junction proteins claudin-5, -7, -8 and -9 in the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and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72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the samples of non-neoplastic tissues adjacent to the tumors were examined for expression of claudin-5, -7, -8 and -9 by streptavidin-perosidas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claudin-5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were 31.9% (23/72) and 51.4% (37/72) respectively (P < 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claudin-7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were 47.2% and 50.0% respectively (P = 1.000).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claudin-8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were 54.2 % and 27.8% respectively (P < 0.01).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claudin-9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were 38.9% and 56.9% respectively (P < 0.05). Thus in our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laudin-5 and claudin-9 was down-regulated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claudin-8 was up-regulated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compared with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The expression of claudin-7 has no obviously difference betwee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In addit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claudin-5, -8 and -9 expression with lymphatic metastasis were observed. Our study reveals that the expression of claudin-5, -8 and -9 altered between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adjacent non-neoplastic tissues.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中PTTG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对63例大肠癌组织及距癌灶3 cm以外的癌旁组织、距癌灶10 cm以外的正常组织中PTTG进行检测。结果PTTG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和非癌组织(P0.01、P0.01);并在不同年龄组(60岁和≥60岁)、不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和中、低分化)、有或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不同浸润深度(肌层和浆膜层)病例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P0.05,P0.01)。结论PTTG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生物学行为有用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89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组织治疗前bFGF和MMP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89例鼻咽癌组织bFGF和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3%和61.6%;bFGF和MMP9的阳性表达与鼻咽癌的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且两者的高表达均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1);在鼻咽癌组织中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bFGF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34,P0.05);亚组分析表明,bFGF和MMP9表达水平均升高的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最差。结论:bFGF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且两者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明显相关,联合应用有可能成为鼻咽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ZBP-89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相关性,为证实ZBP-89通过抑制HIF-1α/Notch1信号通路降低肝癌干细胞“干性”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来检测肝癌细胞及癌旁组织中ZBP-89、HIF-1α的相关表达,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ZBP-89在肝癌组织中呈现出低表达状态,而在癌旁组织中却呈现出高表达状态,分别为34.17%、62.50%;ZBP-89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高于肝癌组织(P<0.05)。而在肝癌组织细胞中发现ZBP-89的表达与缺氧信号因子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ZBP-89很可能为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通过抑制HIF-1α/Notch1通路进而抑制肝癌干细胞增殖、增强肝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可能是其发挥抑癌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人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mRNA及蛋白质在浸润性乳腺导管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表达及分布,探寻人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新的分子标志,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型FABP、心型或骨骼肌型FABP、脑型FABP、表皮或牛皮癣型FABP、肝型FABP、小肠型FABP和胃型FABP mRNA及蛋白质在35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16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A-、B-、I-和G-FABPs mRNA在两种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H-和L-FABP mRNA在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较纤维腺瘤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L-和H-FABP在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细胞百分数较纤维腺瘤明显上调(P<0.05),分布范围更广。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E-、L-和H-FABP蛋白质在浸润性导管癌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E-、L-和H-FABP与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进一步探寻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分子标志及治疗途径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