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见血封喉树     
见血封喉树文/图/吴道南在海南省儋州市近郊的华南热带植物园内有一种见血封喉树,又名箭毒树、加布、剪刀树等。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毒的一种树,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此树属于双子叶植物,桑科,高约20多米,是常绿大乔木。全树均含白色乳汁,树干基部有板根,树...  相似文献   

2.
奇树珍闻     
死亡之树——见血封喉在非洲、印度、马来西亚和我国的南方,生长着一种有剧毒的树,称为“箭毒木”。这种树属桑科见血封喉属植物,树高达45米,体含白色乳汁,汁液有剧毒,能使人心脏麻木而停止跳动,若落入眼中,则中引起失明,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树木。见血封喉虽有剧毒,但其韧皮纤维非常发达,可制绳索,亦可当地毯。  相似文献   

3.
优良濒危珍稀植物--见血封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见血封喉是我国三级保护植物,五级用材,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水土保持功能。本文介绍见血封喉的形态特征、生态学特性,并总结其育苗、造林等栽培技术,并提出保护和发展见血封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见血封喉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血封喉(Amtiaris taxicaria leschen)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是濒危珍稀树种,世界上仅有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及我国。我国只有一种,生长于桂南、粤西南、滇南和海南省。粤西地区仅存200余棵,大多呈单枝分布,罕见小群体存在,且树龄在百年以上。见血封喉属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板根状明显,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  相似文献   

5.
见血封喉(Amtiaris taxicaria leschen)为桑科见血封喉属,是濒危珍稀树种,世界上仅有4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印度、马来半岛及我国。我国只有一种,生长于桂南、粤西南、滇南和海南省。粤西地区仅存200余棵,大多呈单枝分布,罕见小群体存在,且树龄在百年以上。见血封喉属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板根状明显,生于海拔1000m以上山地或石灰岩谷地,喜欢热量丰富,常夏无冬,寒潮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6.
一、见血封喉合浦县三面临海的白沙乡沙尾村,有一片由十多株“见血封喉”大树组成的林子,其中最大一株的胸径为1.73米,高24米,树龄250年,需三人才能合抱,是广西含毒树之最。“见血封喉”的树液有剧毒,人的伤口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见血封喉叶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次氯酸钠离析法,对见血封喉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见血封喉的叶是等面叶,气孔器只存在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发达,光合作用能力强,具有旱生植物和阳地植物叶片的结构特点,适应生长于高温高湿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消除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可摆脱其濒危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听起武侠小说里的毒药鹤顶红、断肠草、曼陀罗的名字,会令人毛骨悚然。有一种"最毒"的树,名字更令人闻风丧胆。它叫"见血封喉"。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桑科,乔木,国家3级保护植物、广西重点保护濒危树种。树高25-40米,胸径30-40厘米,冠幅20-25米。树液乳白色,树皮灰色,极厚。树干粗壮高大,主干高15-20米。它高大挺拔,是季节性雨林上层巨树。根系发达,抗风力强,风灾  相似文献   

9.
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见血封喉在海口地区集中分布于自然村落周围。为初步探讨人类活动对见血封喉种群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在海口地区共设置6个样地,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5个方面分析了海口地区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种子的萌发率高,幼苗个体丰富,但是幼树个体缺乏,中龄期个体相对丰富,老龄期个体数量较少;纺锤型的大小级结构表明种群属于衰退型。②现存的Ⅱ、Ⅲ级个体数少,导致静态生命表中Ⅱ、Ⅲ级个体死亡率出现负值,由于接近实际寿命,在第Ⅵ级死亡率达到最高。③虽然见血封喉种子成活率较高,但由于其幼树的存活率较低,其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Ⅲ型;但是如果剔除掉人为干扰在幼树阶段的影响,其生存曲线属于Ⅰ型,呈凸型,这表明该海口地区的环境条件较适宜见血封喉种群的生长。④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为聚集分布,这与大多数珍稀植物种群一致;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影响其分布格局,使种群由聚集分布转变成随机分布,后又向聚集分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湛江珍稀古树见血封喉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以来,我们对湛江市部分地区.包括遂溪县界炮镇、北潭镇、沙古镇、洋青镇、杨柑镇、北坡镇、遂城镇和廉江市的安铺镇、横山镇共9个镇的见血封喉(子 各)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希望能为这种珍稀植物的保护和推广应用提供点滴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