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国内重要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损伤控制应用于急诊外科多发伤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e)、Pubmed(截止至2013年1月)及其参考文献,语种为中文。筛选所有损伤控制应用急诊外科多发伤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ROT),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的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检索时限定研究对象为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评价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标准的应用损伤控制治疗急诊外科多发伤的RCT文献38篇,筛选出采用ISS评分并行临床疗效判定的6篇文献(损伤控制治疗组为226例,对照组为239例),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损伤控制治疗急诊外科多发伤疗效显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目前数据库的临床资料显示,应用损伤控制治疗急诊外科严重多发伤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抢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0月19例多发伤病人采取损伤控制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出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以传统方式抢救的病人17例。比较两组病人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要短,DIC的发病率死亡率要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多发伤中运用损伤控制能明显提高严重创伤的生存率,应作为多发伤处理广泛遵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工业、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及现代交通业的不协调,导致多发性创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现在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急救中心及急诊科条件简陋,医务人员没有经过创伤急救训练,很难对多发伤进行正确的判定并作出相应处理。现就多发伤的诊治中的几个问题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手术在多发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适应症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多发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25分,将应用损伤控制手术(DCO)原则方法治疗多发骨折的48例作为观察组,将未应用损伤控制手术(DCO)原则方法治疗多发骨折的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死亡1例,并发症3例;对照组的死亡5例,并发症11例,两组死亡率、并发症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25分多发骨折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手术(DCO)原则方法治疗符合多发骨折的病情特点,早期针对性的处理结合后期一体化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大量临床的病例,对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某3所医院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ISS评分标准进行分组,A组为162013年1月收治的22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前ISS评分标准进行分组,A组为1624分,B组为2524分,B组为2534分,C组为≥35分。比较各组的年龄、ISS评分、损伤部位、复苏时间、手术部位、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总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三组年龄和损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部位、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CS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的患者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研究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在手术治疗前的相应的处理辅助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5月一2012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性手术前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处理患者,再随机选取在此期间住院治疗的40例一般多发伤的患者,回顾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愈情况和两组在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结果:在严重多发伤组的40例患者中,有35例治愈,3例患者死亡,其中有2例是因为颅内严重损伤组织坏死,1例是由于胸部创伤严重导致的多个器官丧失功能,2例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大腿截肢。严重多发伤与一般多发伤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对比显示,手术前两组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手术后两组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可以帮助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9,(3):406-409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999应急创伤体系进行干预后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5);确定救治方案期间,对照组选择创伤救治原则完成;观察组应用院内999应急救治原则完成。结果在现场救治至转送入院时间、院前救治时间以及院内救治时间方面,观察组分别为(24. 39±4. 23) min、(30. 39±9. 72) min和(81. 66±21. 83)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12. 310 6,3. 189 5,2. 242 7,P <0. 05);对照组致残率、成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20. 00%、70. 67%和9. 33%,观察组分别为6. 67%、92. 00%和1. 33%,观察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5. 769 2,4. 753 5,P <0. 05),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 241 2,P <0. 05);观察组满意度为98. 67%,明显高于对照组(82. 67%),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 344 5,P <0. 05)。结论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院内999应急创伤救治原则可以缩短患者现场救治至转送入院时间、院前救治时间以及院内救治时间,降低治疗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提高治疗成功率以及提高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多发伤为同一致伤因素所造成的两个或以上的组织器官、部位的严重损伤 ,常伴有创伤失血性休克等一系列严重生理功能紊乱 ,危及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 ,交通事故、工伤、火器锐器伤等意外伤害所造成的严重多发伤逐渐增多。其中 ,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占很大的比例 ,又因其常伤及头、胸、腹部等重要脏器 ,病情危重复杂 ,易误诊漏诊 ,死亡率高。本文主要对其救治程序、诊治原则及术后处理作一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情况  1 983年 7月~ 2 0 0 3年 7月共收治CRAMS创伤评分[1 ] ≤ 7分的严重腹部损伤并多发伤54例 ,男 43例 ,女 1 1例 ,…  相似文献   

9.
黄瑞庭 《工企医刊》1997,10(4):17-17
我院自1989—1995年救治严重多发伤63例,占同期急诊创伤病人11.7%。现将救治情况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8—64岁,其中18—54岁56例。致伤原因:车祸31例,坠落12例,撞击9例,工伤7例,其它4例。初诊时间:2小时以内者24例,2—8小时31例,8小时以上8例。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救治新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新模式(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救治710例(A组)和采用传统模式(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模式)救治299例(B组)严重多发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病例的急诊手术前时间、漏诊、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漏诊、并发症、急诊手术、急诊手术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41例(5.77%)、149例(20.99%)、581例(81.83%)、(67±32)min、(31±18)d和29例(9.70%)、92例(30.77%)、267例(89.30%)、(128±65)min、(4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救治病例的病死率、致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结论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8月救治严重多发伤1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痊愈60例,转诊上级医院30例,死亡28例,伤残10例,住院治疗83例,死于重型颅脑损伤15例,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感染性休克2例.结论 严重多发伤早期及时诊断,早期合理治疗,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教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0~1994年救治严重多发伤63例,其中男42人,女21人,年龄8~64岁。入院时轻度 休克12例,中度休克24例,重度休克16例。2处伤41例,3处伤16例,4处伤4例,5处伤2例。治愈52例(82.5%),死亡11例(11.7%)。死亡原因:严重颅脑伤并脑疝形成4例,失血性休克4例,中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开展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越性。方法2000年后本院在新的急诊医学模式下,集外科各类创伤的急诊抢救,急诊手术、危重症监护治疗及康复于一体,对严重多发伤进行整体化治疗。结果9年内本院急救中心外科共收治607例严重多发伤,一体化治疗后死亡31例,存活率为94.9%。结论急救一体化模式明显提高了多发伤尤其是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甘南州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随机选取设置急救护理流程前后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急救流程前救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后救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出诊时间为(23.75±5.31)min、平均急救时间为(49.47±10.27)min、平均住院时间为(8.75±2.6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急诊时间(41.23±6.45)min、急救时间(75.54±12.53)min、住院时间(13.12±3.27)d,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采用汉密尔顿焦虑...  相似文献   

15.
郭贯成 《现代保健》2009,(13):61-62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多发伤救治措施、程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救治196例严重胸腹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积极严密的观察、抗休克治疗,就近在最短时间内行剖胸、剖腹等手术,术后动态观察,综合治疗。结果治愈174例,死亡22例,死亡率10.7%。结论伤后就诊时间与救治成功率成反比。根据损伤组织器官对生命威胁的程度,按轻重缓急有序地进行剖胸、剖腹等手术,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朱鋆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16-2617,2619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37例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患者的诊治资料,按照救治结局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统计4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急诊时相关联动科室情况、不同年份患者救治结局,分析患者因素、医疗因素等对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影响。结果经过分析发现,高龄、多发伤发生前合并疾病多、创伤严重程度高、创伤发生至首次急诊手术时间越长是导致患者救治结局差的主要原因;同时,院前急救指导、患者就诊时的相关联动科室工作效率也对患者救治结局有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设备的添置,急诊救治人员技术的不断提高,不同年份的老年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结局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年份之间治愈出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结局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因素和医疗因素,通过改善急诊管理流程、加强急诊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等方式可有效改善老年严重多发伤的急救结局。  相似文献   

17.
51例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救治上海市南汇县中心医院201300张箭平,徐根才创伤是人群主要死因之一。创伤不仅在战时十分常见,在平时,随着交通、建筑等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创伤亦较常见,其中不少病例伤情较为复杂严重。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0月住院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策略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技术.结果 102例患者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良好59例(57.8%),中残15例(14.7%),重残11例(10.8%),死亡17例(16.7%).结论 在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的救治中,根据伤情对生命威胁程度不同迅速做出抉择,优先进行抢救性手术,积极控制脑的继发性损伤是治疗的关键,而运用损伤控制技术避免生理潜能进行性耗竭,使患者安全渡过创伤反应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一体化模式在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了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一体化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救治。结果:采用一体化模式救治的观察组死亡率为4%,而接受传统救治模式的对照组死亡率为1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与住院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针对以腹部创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模式进行救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救治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惠光  陈国强  石源  张峻峰 《职业与健康》2008,24(23):2616-2618
目的探讨急症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提高交通事故致多发伤救治成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室-急诊室症监护病房(EICU)”一体化救治严重多发伤病人103例(第1组),和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未采用新急救模式抢救严重多发伤病人101例(第2组)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死亡20例,救治成功率为80.6%。第2组死亡27例,救治成功率为73.3%。2组患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患者120平均到达现场的时间、院内绿色通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第2组,救治成功率高于第2组(P〈0.05)。结论多发伤的诊治必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