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并发尿瘘的治疗经验。方法28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分别采用结扎包埋法、Y-V皮瓣覆盖法、瘘口连续内翻缝合法、Thiersch法、Denis-Browne法进行尿瘘修复。结果28例患者一次修复成功23例,随访3个月-6年,排尿正常,阴茎外观满意,成功率为82.1%。结扎包埋法、Y-V皮瓣覆盖法、瘘口连续内翻缝合法、Thierseh法、Denis-Browne法一次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8.9%(8/9)、100%(7/7)、75.0%(3/4)、66.7%(4/6)和50.0%(1/2)。结论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的修补有多种术式。应根据尿瘘的部位、大小、数量和局部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方法 ,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成功率。方法 :报告 32例尿道下裂术后 34个瘘孔采用不同修补方法的结果。结果 :采用尿道扩张法成功 3例 ,不留缝线修补法 2 4个 ,成功2 3个 ,改良Thiersch二期尿道成形术 7个 ,成功 5个。总成功率 91.2 %。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应根据瘘口的大小及局部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 ,其中不留缝线修补法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是较为理想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缝合材料、尿道支架等方式,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1次修补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总结56例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瘘口(瘘口直径大于3mm)38例,小瘘口(瘘口直径小于3mm)18例。大瘘口采用双皮片法或带蒂阴囊皮瓣修补,小瘘口采用横Y-V皮瓣修补。支架管采用多孔硅胶“管中管”。结果 1次修补成功率达87.50%,其中大瘘的修补成功率达86.84%。结论 保证修补皮瓣的血运、合成可吸收线的使用及尿道支架的引流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修补成功率的方法.方法:总结近几年来56例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采取不同手术方法进行修补的临床经验,其中单发瘘32例,采用Y-V皮瓣,小瘘(<3mm)采用单纯错位多层缝合;多发瘘及较大尿瘘24例,采用"U"形皮瓣多层覆盖法进行修补.结果:一次修补成功率92.5%,其中大瘘87%、小瘘98%.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而手术方法的正确选择包括游离充足的血运良好的皮瓣,多层次的缝合等对提高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提高尿道下裂尿道成型术后尿瘘修复成功率的经验。方法尿道下裂成型术后尿瘘患儿68例。其中尿瘘口直径〈3 mm者58例,采用Y-V修补法,修剪瘘口皮肤,皮下组织连续缝合;3~10 mm者7例,采用Thiersch法翻转皮瓣修复瘘口;〉10 mm者3例,采用Dennis-Browne法修复较大的尿道缺损。手术时保证皮瓣的创面和创面缝合。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1.2%。结论正确选择手术方法、必要时利用显微镜辅助、提高缝合技巧、选用可吸收缝线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4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官和 《广西医学》2004,26(10):1454-1455
目的 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疗经验。方法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4 6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 ,其中结扎法2 8例 ,V -Y皮瓣修补 7例 ,带蒂阴囊皮瓣转移修补 6例 ,Thiersch偏心圆皮肤覆盖法 3例 ,尿道重建成形 2例。结果 一次修复成功率 86 9% ,其中结扎法一次成功率 89 3% ;V -Y皮瓣成功率 85 7% ;带蒂阴囊皮瓣转移修补成功率 6 6 7% ;Thiersch偏心圆修补成功率 10 0 % ;尿道重建成形法成功率 10 0 %。结论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要根据瘘口部位、大小、局部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案正确 ,精细操作 ,选用合适的缝线等可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的修补(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改进手术方法、缝合材料、尿道支架等方式,提高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1次修补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总结56例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大瘘口(瘘口直径大于3mm)38例,小瘘口(瘘口直径小于3mm)18例。大瘘口采用双皮片法或带蒂阴囊皮瓣修补,小瘘口采用横Y—V皮瓣修补。支架管采用多孔硅胶“管中管”。结果 1次修补成功率达87.50%,其中大瘘的修补成功率达86.84%。结论 保证修补皮瓣的血运、合成可吸收线的使用及尿道支架的引流等可提高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32例。对于直径<2mm的瘘孔采用单纯三层缝合法,>2mm采用局部皮瓣修复,其中Z形皮瓣修复瘘孔10个,Y-V皮瓣15个,旋转皮瓣18个,对于反复手术、瘘孔大或多个彼此邻近的瘘孔且局部瘢痕明显的复杂性尿瘘,则切除瘘孔及瘢痕组织并行尿道重建术,应用阴茎背侧皮瓣尿道成形2例,阴囊皮瓣尿道成形4例。结果除1例应用局部皮瓣修复、1例应用阴囊皮瓣尿道重建因皮瓣远端坏死再次出现尿瘘外,其余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根据尿瘘大小、部位及局部具体情况,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选择血供丰富皮瓣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多发尿瘘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尿道皮肤瘘(尿瘘)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8例尿瘘的临床资料,采用Y-V皮瓣成形术进行修补.结果:18例尿瘘修补后16例成功,2例失败,一次修补成功率88.9%.结论:采用Y-V皮瓣技术进行尿瘘修补,可提高尿瘘修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Y—V皮瓣法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经验。方法对23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行Y—V皮瓣法进行修补,瘘口直径1~5mm。结果一次修补成功率为82.6%(19/23)。结论Y—V皮瓣法V形皮瓣蒂较宽大,血运好,皮瓣转移性大,能较好的覆盖瘘口,且成形后的皮肤缝合口能自然远离瘘口,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疗水平。方法1992年8月~2007年7月,收治37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者,年龄4~22岁,平均9.2岁,其中瘘口位于冠状沟处3例,阴茎体部21例,阴茎阴囊交界处11例,会阴部2例;总瘘口48个,直径4mm以内22个,4mm以上26个。采用瘘口切开缝合 倒V形皮瓣转移覆盖、阴囊纵隔皮瓣翻转、尿道成形术等方法修复。结果1次修补成功29例,总成功率78.4%。随访3个月~5年,均排尿正常,尿线有力,阴茎外观满意。结论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修复有多种术式,应根据尿瘘的大小、部位、数量和局部条件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建昌  许志坚  柳建军 《吉林医学》2012,33(22):4747-474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行尿瘘修复术的资料37例,年龄4~24岁,平均11.1岁,其中10位患儿来自外院,据尿瘘情况,小尿瘘24例采用简单切开缝合法或局部皮瓣修补法;大尿瘘13例使用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6年,一次修补成功率83.8%,其中小瘘79.2%,大瘘92.3%。结论:术者应根据尿瘘的部位、大小等具体情况选用具体的手术方法进行尿瘘修复术。  相似文献   

13.
何荣佳 《广东医学》2016,(Z1):171-172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尿瘘时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此类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尿道下裂术后尿瘘者27例,漏口小、数量少的18例采用简单切开缝合法加局部皮瓣转移修补,较大尿瘘者采用单纯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7例,生物补片结合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2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一次修补成功率85.2%,其中小漏83.3%,大漏88.9%。结论应根据尿瘘的大小、具体部位、阴茎发育情况及术者的经验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来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从而提高尿瘘的修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姚干  赵晓昆  刘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2):111-111,113
目的:探讨带血运转移皮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大尿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带血运翻转皮瓣结合带蒂旋转皮瓣术修复治疗尿道下裂术后32例患者,38个较大尿瘘口。结果: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4.74%。有2例失败,失败率5.26%,再次修补完全成功。结论:带蒂旋转皮瓣术具有血运好,缝合瘘口边缘皮肤及覆盖瘘口的皮肤张力小,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5.
尿瘘是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15 %~30%[1].目前,修补尿道皮肤瘘的方法较多,各种手术方法的尿瘘修复成功率也不尽相同.为提高尿瘘修复成功率,近年来我们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阴茎带蒂纵行内翻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瘘7例,均一次修复成功,术后无复发,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阴茎尿道瘘修补术式。方法 转移瘘孔附近皮瓣修补尿道瘘。结果 本组 4 1例 ,一次手术成功 39例 ,2例因感染导致尿道瘘复发 ,一次手术成功率为 95 1%。结论 本术式转移皮瓣血运良好 ,瘘孔的尿道侧缝合口与皮肤侧缝合口错开 >6mm ,抗炎症反应能力较强 ,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银河  莫钢 《华夏医学》2006,19(2):259-260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修复术后复杂性尿瘘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根据瘘口的大小、位置和局部皮肤发育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尿道下裂术后复杂性尿瘘52例。结果:52例随访1~5a。一次修补成功率91.8%(48/52),另4例半年后再次修补成功。结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尿瘘,如遵循尿瘘的修复原则,手术者在术中以及术后对每个细微环节认真处理,可提高尿瘘修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与阴囊L形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的经验,提高一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成功率.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间,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法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12例,应用阴囊L形皮瓣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3例.结果 随访6~24个月.15例患者中,一期治愈13例.术后发生尿瘘1例,经尿瘘修补术治愈.尿道外口狭窄1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 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与阴囊L形皮瓣法行一期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下裂的较好术式.最佳的手术方式、认真的手术操作、合理的术后包扎是提高尿道下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30例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一期手术修复体会,为防止并发症,提高先天性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改良的带蒂包皮皮瓣或阴囊纵以瓣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结果:除3例出现尿瘘外,其余27例均获成功,成功率90%(27/30)。结论一期尿道成形术修复尿道下裂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尿道下裂的类型和包皮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精细的手法和先进的缝合材料可减少尿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徐健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1):50-5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修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治疗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尿瘘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对6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形成的6例瘘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偏心圆皮瓣覆盖法修复。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尿瘘形成。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尿瘘修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