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嫩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图的编图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我国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主要依据,结合松嫩盆地地下水化学组分和水质与地方性疾病密切相关的特殊情况,对《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修订,采用国标推荐的方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整个盆地的地下水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松嫩盆地地下水水质评价图》,该图由《地下水水质级别分区图》(主图)、《主要开采含水层天然有害组分浓度分布图》和《地下水人为污染有害组分超标范围图》(辅助图)、《水质动态曲线图》三部分组成,该图在内容上突出反映了主要开采含水层的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同级别水质和地下水有害组分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北碚区、璧山县、铜梁县等9个区县地下水为对象,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水质进行了测试分析,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进行了单项组分评价和质量综合评价,并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地下水以HCO3-、SO42--Ca2+、Mg2+型和HCO3--Ca2+、Mg2+型为主,地下水质量不容乐观,超标率达到了78%,地下水中总硬度、硫酸盐、锰等因子的背景值较高,超标显著,亚硝酸氮和氨氮的超标率达到了18.5%,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86.5倍和44.9倍。  相似文献   

3.
对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简称BP)人工神经网络在水质评价中应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首先,利用MATLAB7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根据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构建出10-11-5三层结构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某油田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双指数法属综合指数评价法之一,强调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的贡献度,并计算参评因子质量分指数的方差,形成对综合质量指数的补充。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各类地下水水质标准为基础,按计算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质量指数和方差划分地下水污染等级,客观地反映出地下水质量状况,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应用在贵阳市市原行政单元内的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刚  王萍 《地下水》1997,19(3):112-115
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出发,应用模糊数学法并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对哈密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尝试,弥补了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提出的至少监测20项指标的评价方法局限性,是一种接近实际的有效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榆神府区矿井水样进行测试、分析,选取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锌、砷、汞、锰、六价铬、矿化度11项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水质进行了合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榆阳区矿井水水质较好,说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神府矿区矿井水水质较差,为矿区矿井水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修订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制定依据了当时我国地下水质状况、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基准资料、影响水质感官性状的资料以及相关水质标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它存在有机污染物指标缺乏、部分指标限值不合理以及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缺陷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全面反映我国地下水质量状况的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具体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浩  纪仁忠  路忠诚 《地下水》2015,(1):33-36,51
根据31个地下水的水化学分析结果,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依据,对青岛西海岸地下水水质和水化学特征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31个地下水水样中27件水质类型达到Ⅳ类地下水标准;地下水质量级别多为优良及较差。(2)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Mg型水为主,地下水矿化度基本都小于1.5 g/L。(3)从东向西Cl-、Na+、NO3-以及TDS的浓度为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选用总硬度、总溶解性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等8个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分别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型模糊联立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安稳地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安稳地区地下水水质良好,基本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淮北某矿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淮北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S4O2-、Cl-、矿化度、总硬度4个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分别运用尼梅罗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对该矿区各主要含水层进行了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第一含水层(组)水质较好,适合作为矿区工业用水以及生活饮用水的供水水源,而第二含水层(组)及其以下含水层地下水均需要作适当的处理才可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1.
长春市齐家后备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成分较为单一,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型为主,水中铁、锰离子超过0.3 mg/L。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国家标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是地下水质量优劣参半,主要影响成分是铁、锰离子,如果除去铁、锰离子,水质可达到良好级别,所以在利用此水源地时要对铁、锰离子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6,(3)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的、不可取代的自然资源。随着区内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新工业区的建设,人口不断增加,污水排放量不断扩大,地下水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污染[1]。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对区内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地下水环境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疆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周金龙 《地下水》2005,27(2):97-98
本文利用2003年4~8月间386个浅层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以流域与地(州、市)交并划定基本评价单元,选用pH、矿化度、总硬度、NH3-N、C6H5OH、CODMn和总大肠菌群7个项目作为评价因子,以为评价标准,采用一票否决法对各基本评价单元的地下水质量进行分类,并对水质成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盛益之  王广才  张琦伟  夏广卿 《现代地质》2012,26(3):601-606,613
在分析了某污染场地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17个监测点进行了地下水取样测试,并选取17项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污染场地下水水质予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的N-NH3、SO24-、总硬度、pH、Cr、Mn和As等多项指标超标,地下水水质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其南、北两区域的油库、垃圾场以及城市污水排放是可能的地下水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改进的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在黄龙工业园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等共12项污染因子,用改进的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龙工业园供水水源地的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承压水水质较好,属Ⅲ类水,潜水水质差,部分采样点水质达到Ⅴ类水标准,鉴于目前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状况,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和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查清罗城县地下水情况,根据罗城县地下水监测数据和水质特点,选取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总硬度、氨氮、铁和锰作为评价因子,以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同时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城县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和矿山开采区)进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以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地下水质良好,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工业园区有1个点位地下水水质超标,超标因子为总硬度;矿山开采区地下水质情况较差,有2个点位监测因子铁、锰超标,为Ⅴ类水。最后,针对罗城县地下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宝鸡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区内地下水水样,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地下水质量做出评价。通过对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潜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HCO3-Ca、HCO3-Ca·Mg、HCO3-Ca·Mg·Na、HCO3-Ca·Na和HCO3-Na·Mg型水;研究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HCO3-Ca、HCO3-Ca·Mg、HCO3-Ca·Mg·Na、HCO3-Ca·Na和HCO3-Na·Ca·Mg型水。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分类评价,区内地下水以Ⅲ类水为主,少部分为Ⅱ类水和Ⅳ类水。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市昌平区高崖口-南口岩溶水分布区,通过水文地质钻探4眼勘查井,进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采用配线法计算渗透系数、导水系数;按舒卡列夫分类,划分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并根据Piper图论述了岩溶水水化学特性;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水质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区内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含水层空间分布受到南部、西部和西南部3个方向岩浆岩体的明显挤压,空间范围减少,地下水补给受阻,区内东北部南口-孙河断裂上升盘800m以浅,岩溶裂隙发育、渗透性好、导水性强,地下水质量为Ⅲ类,可选作集中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靶区。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应以人体健康为依据, 同时满足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物理意义明确三个特点。基于地下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 修订了其分级限值, 使得评价结果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本文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水质测试结果评价了水质状况, 对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组分在区域上的分布特征及可能来源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地下水水质评价的结果更加适合我国的国情, 提出了地下水饮用适宜性评价意见, 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典型地区高碘地下水分布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饮用高碘水(150μg/L)将对人体造成危害。中国有12个省市存在高碘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区、冲洪积平原区和沿海地区,黄淮海平原是高碘地下水的主要分布区,在分析华北平原、淮海流域平原高碘地下水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中的碘主要是海洋碘通过大气输入,受此影响近海地区含水层碘含量往往较高;由河湖相地层组成且富含有机质、粘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的含水层有利于碘的富集;呈中-碱性的灰岩风化层土壤也有利于碘的富集,其中的碘通过水循环进入地下含水层,形成高碘地下水区。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碘限值规定的缺项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碘限值规定的不足,提出了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碘限值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