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瓒诗书画三绝,不仅是元代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绘画理论家,他的作品及绘画美学思想在士大夫的心目中享誉最高,并且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绘画美学思想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同时又是总结了前代绘画美学思想的结晶。本文从布局、笔墨、独具特色的题画诗等方面赏析《渔庄秋霁图》的美学思想,深入分析师承传统和生活背景及道教、佛学及儒学对倪瓒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作为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重要的代表著作和人物,《乐记》与柏拉图在音乐的作用方面都强调音乐对个人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论特征。但二者在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却又有根本的区别:《乐记》强调人内在情感与外物刺激的和谐统一,重在"天人合一";柏拉图则强调数与比例的和谐,重在"天人分际"。  相似文献   

4.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5.
《孟子》教育思想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子》中肯定了教育的重要作用;阐发了教育的具体内容;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方面都有许多极其有益的思想;而孟子期待的是要实现一个尊师重道的伦理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其诗歌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闪耀在文坛。其早期抒情诗歌代表作品《白鸟》,集意象美、韵律美和情感美于一身,体现出叶芝细致精妙的美学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美学》论证严密 ,层层深入 ,体系完整 ,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辩证法的运用 ,使黑格尔《美学》能够将丰富驳杂的内容组成一个首尾呼应 ,论证严密的完整体系 ,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现实感与历史感的统一 ,以及辩证法思想具体运用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应鳌的美学思想以普遍性原则的“心”为本体,心作为一个形上范畴,它潜在于每一个人,至善无恶.他以“求心”功夫纯化心体,讲求在日用常行中使本然之心转化为明觉之心,呈现出与天地万物圆融为一的仁境和具有中和之美的乐境.孙应鳌的美学思想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当时文学艺术风尚转变及清代朴学之学风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后世美学理论的建构也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古籍中,正反思想体现了哲人们的智慧,第一次将其作为重要探究概念并发挥所用,当以《老子》为首.其中,有关“正”与“反”字的用例并不多,但其思想汇入并贯穿于《老子》一书中.相对或相反的概念代表了《老子》思想中关于事物辩证的理喻,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事实上,《老子》中的正反思想具有反世俗的超越价值,越过世俗的价值对...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一书,尤其是其中的《达生》篇,几乎没有直接论述美的相关问题,却蕴含了一些宝贵的美学思想。《达生》的主旨在谈养神,却涉及了自然无为之美、"身与物化"的审美境界、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创造自由等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庄子》是先秦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中蕴含的思想纷繁深刻,在中国文学艺术殿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史前年代,我国不同地区、民族间的融合交流就开始了翻译的存在和发展,翻译理论也逐渐产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各家对翻译的涉及对我国翻译史的发展也有重大贡献。在重析《庄子》文本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与中国翻译理论思想间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本文将对《庄子》的文学思想与翻译思想间的关系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主张艺术无道德禁区,本文欲从符号学出发,以《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为例,通过对亚瑟勋爵与命运的矛盾、与自身的矛盾的解读,揭示整个文本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脱离传统伦理的桎梏,以求理解王尔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笠翁曲话》是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一书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后人通常把这两部分叫做《李笠翁曲话》,其独到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是追求“独先结构”的形式与“善、奇”的内容相统一;二是重视音乐创作的“合人情”;三是在文风上应“重机趣”、“人唯求旧、物唯求新”、“习俗恶”;四是在音乐教育中应“唱曲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又称国画,是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设计中经常会使用国画中的元素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中富含传统的中国文化,具有传统的独特魅力。本文主要从中国画的线条美、意境美、笔墨美、诗意美、空间美这五个方面探索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评点者深谙奇书的才子文心,打造一种开放、积极参与的批评模式,拓宽了《金瓶梅》的阅读空间,《金瓶梅》评点成为其生命存在的形式。他们传承《金瓶梅》的文化精神,构筑了斑斓璀璨的古典小说理论话语阐释世界,并促进了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视角,参以比较小说学理论,寻找文本阐释和理论言说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中国小说美学史的脉络上凸显《金瓶梅》评点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6.
金批《水浒》从20世纪80年代就成为研究热点,但关于金批《水浒》作为文学接受以及其中的美学问题,历来为研究金批者所忽视。事实上,金批《水浒》是金氏对这一部小说进行的一次示范性阅读和阐释,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文学接受的一个过程,此过程包含了很多的接受美学的问题,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意识的交融和审美风格的再度创造过程,变异在其中随处可见。从美学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论语》英译本为例,对译本中出现的变异现象进行研究:即译者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诗学立场出发,给译文涂上了浓烈的个人色彩,不仅对原文的语言形式、语言风格进行改写,而且还重塑了译本中的孔子形象。译本中字词“句化”、语言风格“幽默化”以及人物形象“幽默化”现象的出现,与译者通俗化的美学趣味密切相关。译者作为审美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身的美学趣味去理解、品鉴、选择和过滤原本承载的美学信息,从而使译本发生新的美学变异,给译文带去更多美学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李渔的《闲情偶寄》突破了传统美学以诗词曲赋为正统研究对象的重道轻器厚古薄今的美学观念,在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中孕育着深刻的休闲美学思想。李渔休闲关学具有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主体与存在价值;“寓乐于用”,淡化文化活动的教化功能,追求平民化的休闲旨趣的特征,这对于我们反观当下生活审美化的现实,促进大众休闲文化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希庇亚篇》中的美学思想从理论框架上讲,应该定位为政治学的,而不是美学。美学对于柏拉图来讲因现实的政治实践而成为必要,柏拉图所探讨的美实际上就是对善的感性认同。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这部小说,既拥有宏大壮美的思想和源自作者灵魂深处强烈的情感,又拥有高超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且以极其精巧的结构将之完美地结合起来,其整体美学风格完全符合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朗基努斯提出的"崇高"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