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金银花水提物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95-1497
目的:为建立金银花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金银花水提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最后选择金银花水提物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CPE法结合中性红染色,以半数治疗浓度(EC50)和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并以治疗指数TI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金银花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手足口病病毒EV71株和流感病毒H1N1株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银花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手足口病病毒EV71株未见明显抗病毒效果,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株有显著抗病毒效果且测得80批金银花水提物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株的治疗指数为14.57~39.85,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治疗指数为16.78。结论:金银花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H1N1的作用,且某些样品作用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实验重复性好,数据真实可靠,为进一步建立金银花谱-效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解毒胶囊(金银花、连翘、黄芩、板蓝根、麻黄、甘草)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实验方法,观察解毒胶囊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IV)(A/FM/1/47)感染小鼠的保护或治疗作用。结果:解毒胶囊可明显延长流感病毒(A/FM/1/47)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对小鼠肺内的流感病毒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降低肺内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和感染力;逆转小鼠的肺炎性病变。结论:解毒胶囊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银感冒颗粒(柴胡、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陈皮、甘草)(无糖型)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以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柯萨奇B族病毒5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分别接种MDCK细胞,观察记录药物对病毒致细胞病变(CPE)的影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选择指数(SI);采用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模型,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计算生命延长率、死亡保护率等,并计数肺内病毒增殖量。结果:柴银感冒颗粒对甲型、乙型流感病毒、HVJ-1、CoxB5、RSV均有直接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457.0、676.1、347.2、537.0、562.4μg/mL,SI为9.8、6.6、12.8、8.3、7.9;对病毒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并抑制肺内流感病毒的增殖。结论:柴银感冒颗粒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辨识金银花中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并探讨各活性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与优化配比。方法:以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表征,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进行设计研究。结果:发现金银花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具较明显抗病毒活性,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绿原酸与隐绿原酸之间存在拮抗作用,新绿原酸对其他组分具有协同作用;经模型预测及验证得到优化配比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10μg·mL~(-1):21.028μg·mL~(-1):216.85μg·mL~(-1):52.88μg·mL~(-1)),较金银花作用更强。结论:实验结果可为新型抗流感病毒活性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提取物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金银花提取物体外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的作用。方法采用血凝试验方法,测定不同浓度金银花提取物体外和鸡胚内抑制流感病毒效价,分析金银花提取物对病毒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金银花提取物组血凝效价降低,其抑制作用时间可从1h持续到24h,其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金银花提取物在100、50、25mg/mL时,对感染流感病毒鸡胚具有预防和保护治疗作用(P<0.001),而在100mg/mL时的预防作用明显优于阳性对照病毒唑组(P<0.05)。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可有效抑制甲型流感病毒FM1株。  相似文献   

6.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黄Ⅰ号及组方药味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金黄Ⅰ号及组成该方的各单味药体外对流感病毒(A1,A3)的抑制作用,比较复方与单味药体外抗病毒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体外病毒感染模型,采用细胞病变法(CPE)和MTT法观察金黄Ⅰ号及单味药在不同时间给药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对A1,A3流感病毒,金黄Ⅰ号在治疗、预防以及感染病毒同时加药3种条件下细胞存活量较病毒对照组均有显著提高,抑制率高于部分单味药和利巴韦林对照组;除金银花、浮小麦在治疗条件下对A3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外,其余各单味药在3种条件下对2种病毒均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金黄Ⅰ号具有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总体而言其抗病毒作用优于组成该方的各单味药。  相似文献   

8.
复方鱼腥草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杨彪 《中成药》2003,25(2):122-124
目的 :制定复方鱼腥草颗粒 (鱼腥草、黄芩、板蓝根、金银花、连翘 )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TLC鉴别制剂中鱼腥草、金银花、连翘 ;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TLC色谱中均能明显地检出鱼腥草、金银花、连翘 ;HPLC法测得黄芩苷含量 7.33~ 7.65mg·g- 1 ,平均回收率为 99.1 6 % ,RSD为 1 .0 6 % (n =6)。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结论 :建立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复方鱼腥草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金银花抗流感病毒血清标志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小鼠血清蛋白的差异以寻找金银花抗流感病毒候选血清标志物,为阐明金银花抗流感病毒作用的途径及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双向电泳(2-DE)分离不同实验组的小鼠血清蛋白并比较差异,选取血清中明显差异表达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2-DE找出了不同实验组间较为典型的具明显差异的蛋白质点15个,并通过MALDI-TOF-MS进行了结构鉴定,检索得到其中的12个功能蛋白的成分归属.结论:不同实验组的小鼠血清蛋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并鉴定出这些血清标志物,为阐明金银花抗流感病毒作用途径及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蒿芩清胆汤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蒿芩清胆汤对病毒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测定了蒿芩清胆汤对3种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蒿芩清胆汤在浓度为2 g/mL(指含生药量)时对鸡胚无毒副作用;药物浓度在1:8时,对不同的流感病毒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1:32时,可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的繁殖;药物浓度在1:16时,对甲、乙型流感病毒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蒿芩清胆汤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平感颗粒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开发安全有效的抗流感病毒新药是当前重要课题。金平感颗粒是浙江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研究所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金银花、虎杖等中药组成,为了探讨金平感颗粒的抗流感病毒作用,本研究采用鸡胚实验技术,观察了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羌活的抗病毒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中药羌活体内对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方法: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INI)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研究中药羌活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及对小鼠流感病毒的防治作用。结果:死亡保护作用显示,3个剂量组的羌活对病毒导致的小鼠死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P<0.05);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高剂量组能直接杀灭小鼠肺内的流感病毒、降低血凝滴度。结论:中药羌活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疆黄芪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黄芪Arstrugalus aksuensis Bge.抗流感病毒及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山西产的蒙古黄芪为对照,比较新疆黄芪对流感病毒及HSV-1的直接抑制、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实验用流感病毒毒株和HSV-1毒株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抑制、预防和治疗作用。结论新疆黄芪对流感病毒毒株的直接抑制作用强于蒙古黄芪,而蒙古黄芪Ar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 mougholicus(Bge)Hsiao(B).对HSV-1毒株的作用更强;新疆黄芪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预防作用较强,蒙古黄芪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治疗作用强于新疆黄芪;新疆黄芪对HSV-1感染Hep-2预防和治疗作用强于蒙古黄芪。  相似文献   

14.
小儿清肺饮防治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小儿清肺饮体内对流感病毒肺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 ,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 ,研究小儿清肺饮对流感病毒肺炎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及对小鼠流感病毒肺炎的防治作用。结果 :死亡保护作用实验显示 ,3个剂量组的小儿清肺饮对流感病毒感染导致的小鼠死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P <0 0 5 ) ;3个剂量组的小儿清肺饮均能明显延长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 (P <0 0 5 )。小儿清肺饮防治流感病毒性肺炎实验显示 ,3个剂量的小儿清肺饮均能直接杀灭小鼠肺内的流感病毒 ,降低肺内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和感染力。结论 :小儿清肺饮是一种有实用价值 ,确实有效的治疗流感病毒肺炎的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活性。方法通过测定流感病毒NA的荧光强度值来确定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NA的抑制活性。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对H1N1、H3N2、B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较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494±2.25)、(49.774±1.77)、(45.33±5.32)μg/mL。金银花聚酰胺柱洗脱浓缩液、醋酸乙酯萃取液及残液、柱色谱提取物、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B对H1N1、H3N2、B流感病毒NA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及其有机酸类成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牛蒡子甙元体内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子峰  刘妮  黄碧松  王艳芳  胡英杰  朱宇同 《中药材》2005,28(11):1012-1014
目的:从体内抗病毒实验观察牛蒡子抗甲1型流感病毒作用.方法: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病毒致小鼠死亡率等的影响.结果:牛蒡子甙元在100 μg/kg及10 μg/kg口服均明显抑制甲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炎实变;牛蒡子甙元100 μg/kg浓度组对甲1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结论:牛蒡子甙元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流感病毒因变异多端,每隔数年将发生区域性流行,不妨运用我们身边的中草药及家常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现介绍对流感防治兼宜的八个食疗验方:藿香15g,金银花15g。煎  相似文献   

18.
朱静  石任兵  刘斌  秦雯  刘晶 《中成药》2002,24(3):231-233
清热解毒复方经临床实验证明是治疗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等的有效方剂,它由金银花、牛蒡子、连翘、薄荷4味中药组成.我们对它的抗流感病毒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并筛选出了清热解毒复方的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根据文献报道[1],黄酮类和木脂素类化合物均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为了有效控制该方剂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的内在质量,选用该方剂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中含量较高的木脂素类化合物牛蒡子苷为指标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来测定其含量.  相似文献   

19.
姜菊茶防治流感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体内外抗病毒实验研究姜菊茶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于狗肾细胞(MDCK),观察姜菊茶体外抗病毒作用,体内实验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病毒致小鼠病死率等.结果:姜菊茶25~100mg/kg剂量可减轻改善感染鼠肺脏的病变程度,使其肺指数值下降,可明显延长2LD50感染鼠的平均生存天数,降低死亡率.结论:姜菊茶对流感病毒有一定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锦带花抗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为锦带花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提供依据。方法:体外用MTT法检测锦带花有效部位对传代狗肾细胞MDCK的毒性浓度,观察锦带花有效部位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CPE),MTT检测锦带花有效部位对流感病毒的抑制率。结果:锦带花的各有效部位均有抗流感病毒(H1N1)的作用,其中锦带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制流感病的作用与利巴韦林相似;而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弱。结论:锦带花具有确切的抗流感病毒作用,锦带花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为抗流感病毒的有效成分集中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