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目的〕防止传染病由国境口岸传入和传出,为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厦门口岸12 891名出入境人员的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疾病及指标异常者3 730例,占受检人数的28.9%,其中HIV感染者8例;梅毒感染者18例;肺结核1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1 295例;谷丙转氨酶(ALT)增高1 104例;心电图异常709例;高血压580例。〔结论〕交通员工、出国劳务人员和外籍来华留学人员仍是厦门口岸感染HIV和性病的重点人群,应加强监测;疾病监测工作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应在集中生活的交通员工中推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北京口岸2000—2009年入境外籍人员与出境中国人HIV检出率有无差别及发展趋势,为开展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北京口岸入境外籍人员和出境中国人进行HIV抗体的实验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33910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HIV感染者118例,总检出率为2.72/万。其中出境中国人275825人,检出HIV感染者24例,检出率为0.87/万;入境外籍人员158085人,检出HIV感染者94例,检出率为5.95/万。入境外籍人员HIV检出率明显高于出境中国人,外籍人员HIV检出率无逐年增长趋势,中国人HIV检出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加强出入境人员艾滋病检测工作,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从入境口岸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以了解云南国境口岸艾滋病流行规律。〔方法〕对2001年云南各国境口岸检测出的98例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云南国境口岸HIV感染者的流行分布相当广泛;HIV感染者主要集中于性活跃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在职业分布上,以边民、劳务人员为主,外籍人员HIV感染率显著高于中国籍人员,入境人群HIV感染率高于出境人群。〔结论〕云南省面临着输入性艾滋病病例传入后艾滋病大流行的危险,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莞口岸三资企业从业人员中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0~2001年从东莞口岸入境的三资企业境外人员进行了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检出3例HIV感染者,分别为台湾籍1人;缅甸籍1人;巴西籍1人。经流行病学调查,3例HIV感染者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为性传播。〔结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到我国三资企业从业的外籍人员日益增多,有些是来自艾滋病高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应加强对这一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工作,有效地控制艾滋病从国外传入国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马耳他籍大型游轮"蓝海探索"(AZAMARA QUEST)号上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确认并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阻止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方法〕通过核实疫情、医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过程,确认传染病类别,采取针对性的疫情处置措施。〔结果〕"蓝海探索"号大规模腹泻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对病人及接触者、饮食和环境进行医学处置和卫生处理。〔结论〕国境口岸卫生检疫机构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充分做到积极准备、准确排查、正确应对,就能有效地阻止重大传染病疫情的传入,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深圳口岸1999~2001年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口岸传染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1年经深圳口岸入出境的129314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检出传染性疾病12190例,检出率为9.43%,其中HBsAg阳性者11613例;梅毒感染者415例;HIV感染者13例;肺结核患者131例。〔结论〕通过了解传染病的感染现状和传播途径,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防制措施,降低发病率,对控制国际间传染病传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分析防城港口岸传染病情况,以便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防城港口岸1999年12月1日至2002年11月30日开展传染病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传染病监测的对象主要为出入境船员、出国人员、来华居留的外籍人员、中国籍归国人员、涉外婚检人员、口岸人群,口岸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媒介监测和口岸外环境疫源检索. 结果检出各种传染病病原感染者191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例、梅毒15例、淋病2例、生殖器疱疹1例、疟疾1例、流行性角膜结膜炎3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68例.检出率以涉外婚检人员为高,其次为出入境船员;性传播疾病检出率也以涉外婚检人员为高,其次为出入境船员.口岸蚊类监测发现存在白纹伊蚊. 结论通过健全法规重点加强涉外婚检人员、出入境船员的传染病监测体检工作,定期对口岸开展媒介监测及疫源检索,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流行的现状和传播途径,以便提出防治建议。〔方法〕对2002 ̄2005年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的70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口岸地区HIV流行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传染途径以性接触为主,同时通过吸毒途径传播的危害不容忽视。〔结论〕必须加强对口岸高危人群和吸毒人群的HIV监测与健康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研究,加强对HIV流行的综合防治能力,防止艾滋病在出入境人员中传播,保护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盘锦口岸艾滋病流行情况,为确定口岸重点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颗粒凝集法(PA)初筛;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出入境人员进行HIV抗体血清学检测,对发现的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后咨询。〔结果〕于2006年5月17日在出境人员中发现盘锦口岸首例HIV感染者。经流行病学调查,此例感染者是1名船员,曾去过美国、俄罗斯、伊朗,并多次往返于东南亚等国。其承认2004年曾在中国某地有“冶游史”。〔结论〕盘锦口岸首例HIV感染者是在出境人员中被检出的,提示口岸艾滋病监测的重点不应局限于入境人群;出境人群,尤其是出境船员及往返出境的劳务人员也应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河南口岸出入境人员中HIV感染的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1989~2001年检出的30例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从不同年度、人群、职业、年龄、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V感染者中,1989年检出10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1995~2001年检出20例,为国内出入境人员。感染者中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54岁。从职业分布上看以劳务人员居多;其次为外籍人员。传播途径以静脉采血及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应加强血源管理,并做好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的特点,为加强口岸艾滋病监测工作,对艾滋病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试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法)、胶体硒法;初筛阳性标本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B)确认。对HIV抗体确认阳性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 ̄2005年共对22996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血清学检测,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8例,总检出率为0.12‰。28例HIV感染者中外籍人员占60.7%,外籍人员感染率为0.46‰;30 ̄39岁为高发年龄组,占42.9%;男性感染者明显高于女性感染者;未婚感染者高于已婚感染者;从职业分布来看技术人员、商务人员和驾驶员所占比例较高;并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结论〕我国艾滋病传入的风险高于传出的风险。应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防止艾滋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云南边境地区和口岸艾滋病流行情况,为边境地区和口岸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7月间检出的20例HIV-1型和HIV-2型混合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云南边境检出的HIV-1型和HIV-2型混合感染者都是在缅甸和中缅边境地区感染的,云南省边境地区和口岸的HIV-2型是由缅甸传入。〔结论〕中缅边境地区的缅甸籍HIV感染者依然是云南边境地区和口岸艾滋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番禺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有效地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番禺口岸8841名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各类传染病感染者865例,检出率为9.78%,其中检出HBsAg阳性者835例,检出率为9.44%;检出梅毒患者18例;检出率为0.20%;检出开放性肺结核9例,检出率为0.10%;检出HIV抗体阳性3例,检出率为0.03%。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3.545,P>0.05);35~54岁年龄段的传染病感染者占总感染者的57.34%;港澳台同胞和国际航行交通员工的检出率明显高出其他监测人群,不同监测人群间传染病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2χ=45.377,P<0.01)。〔结论〕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以防止传染病通过国境口岸进一步传播。番禺口岸应将港澳台同胞、国际航行交通员工、货柜车司机、劳务人员作为传染病监测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温州口岸8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对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温州口岸恶性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为口岸恶性疟疾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前来就诊的疟疾疑似病人和不明原因发热者采用血液涂片法查找疟原虫。〔结果〕温州口岸2005年1~7月共发现8例疟疾患者,均为国内人员国外感染,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血液涂片均查到恶性疟原虫;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显示,8例患者在国外期间均有蚊虫叮咬史;3例为初发病例,5例为复发病例(均为非洲地区返回人员);8例患者就诊时体温均超过38℃,并出现畏寒、发热、大汗等典型的疟疾临床症状,5例患者出现脾肿大和贫血症状,患者均无并发症状出现。〔结论〕现今,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检验检疫机构应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卫生处理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对出入境人员的防病知识宣传,根据疫情进行咨询服务,对前往高危地区的人群提出警示,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我国境内;加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服务队伍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强检疫管理,防止传染病的传入传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法〕对1批从巴基斯坦回国的劳务人员采全血,用OptMiAL诊断盒、血膜涂片、RT-PCR及DNA测序等方法进行疟疾检测,并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24名回国人员中发现4例恶性疟患者,其中有2例在疫情后续监管中,发现为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者。〔结论〕外派劳务人员存在感染和传播传染病的风险,需要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以保护劳务人员的健康及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在远洋船员中传播的途径,以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染源,防止艾滋病通过远洋船员这一特殊人群传入我国。〔方法〕采用血清学检验的方法对外籍轮上的船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筛试验时,有3名外籍船员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者血清送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有1名船员被确认为HIV-1型抗体阳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名船员均有性乱史。〔结论〕远洋船员由于具有流动性强和自律性差的特点,很容易感染艾滋病,并成为传染源,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将其作为艾滋病重点监测对象。  相似文献   

17.
常熟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掌握常熟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感染现状,为有效开展传染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常熟口岸出入境人员的传染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9年共监测体检8788人,检出各种传染病509例,总检出率为5.79%,其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为451例,检出率为5.13%;丙肝抗体(HCV-Ab)阳性为43例,检出率为0.49%;活动性肺结核9例,检出率为0.10%;梅毒6例,检出率为0.07%;艾滋病(HIV)抗体阳性未检出。港澳台胞HBsAg阳性、HCV-Ab阳性和梅毒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13.14%、1.17%和0.26%。劳务人员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最高,为0.17%。〔结论〕HBsAg阳性为常熟口岸出入境人员中流行的主要传染病;港澳台胞和劳务人员是常熟口岸的重点监测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口岸传染病监测工作,加大卫生知识宣传咨询力度,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国际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一例外籍船员感染尖锐湿疣情况的调查处理分析,探讨重点人群的发病因素,为检疫查验和传染病监测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尖锐湿疣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果将感染尖锐湿疣的外籍船员及时隔离治疗并监护出境。结论普及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检疫查验和传染病监测,减少传染病传播机会;加强与口岸各协作单位的配合,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入境的特殊物品加强卫生检疫查验,以防止由特殊品入境而引起的传染病传播。〔方法〕对2000年以来从武汉空港口岸入境的91批特殊物品进行了卫生检疫查验。并对查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入境特殊物品的种类比较集中,主要为生物试剂、培养基/液、微生物;特殊物品主要来源于香港、瑞典、美国、丹麦等国家或地区;入境特殊物品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由于特殊物品具有传播疾病的危险性,为保护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入,口岸出入境检验机关应尽快完善有关特殊物品入境管理的规范,加强卫生检疫监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江西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从而了解江西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做好口岸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度江西口岸5737名出入境人员采取静脉血,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并结合对梅毒感染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从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35例,梅毒感染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性别分布中,男性相对女性感染率高,男性感染率为0.73%;在年龄分布中,20~50岁的年龄段的感染者较多,占感染者总数的97.14%;在人群分布中,劳务人员中感染者最多,占感染者总数的71.43%。〔结论〕出入境人群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群,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梅毒的监测,对防治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