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方法:2002年~2005年9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旁路移植手术。主要方式为:单纯股-腘动脉旁路术87例,腋-股-腘动脉旁路术5例,股-胫后动脉旁路术2例,股胫前动脉旁路术1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2.1%,术后随访1个月~34个月,总通畅率为87.4%。结论:袖状接头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但尚需长期随访。不断总结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2.
1986年至1988年期间,我科收住4例单则髂动脉硬化性闲塞病人。两例保守治疗;两例手术治疗,其中一例患有小腿坏疽,行自体大隐静脉髂外、髂外动脉搭桥,降低了截肢平面;另一例行腹主——腘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患者,男,56岁。88年5月20日入院,主诉;间歇性跛行一年,静息痛一月。查体:左足皮肤苍白,左下肢皮温低,左足内侧有缺血性紫斑,左股动脉,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下肢血压测不到。动脉造影:左髂总动脉阻塞,左内收肌管内股动脉阻塞8cm,周围有侧支循环建立。6月6日用人造血管行腹主、左腘动  相似文献   

3.
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 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解剖外途径人造血管转流术在治疗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解剖外途径人造血管转流术治疗18例肢体动脉缺血。上肢缺血4例采用腋—腋动脉转流术;下肢缺血14例分别采用腋—单股动脉转流术者3例,腋—双股动脉转流术者3例,股—股动脉转流术者4例,股—股—单侧腘动脉转流术者2例,股—股—双侧腘动脉转流术者2例。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除2例因长期卧床,人造血管受压,分别于术后3、6个月人造血管血栓形成外,其余患者近中期效果良好。结论:解剖外途径人造血管转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尤其适合于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提高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及途径.方法 对应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1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别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上段、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下段、腘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架桥术.结果 其中行大隐静脉架桥术的5例患者血管全部通畅,股三角淋巴瘘1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术的12例患者中,伤口液化5例,人工血管外露并阻塞1例,隐神经皮支损伤1例.结论 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闭塞只能采用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股总动脉以下股浅动脉以及腘动脉闭塞,人工血管和自身血管性架桥均可应用;而腘动脉下段及膝关节以下的动脉闭塞时,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架桥;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血管重建方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6.
自1981~1996年选择性地采用解剖外途径股动脉—对测股动脉旁路移植来代替解剖途径髂—股动脉移植术治疗单侧骼动脉闭塞。该组有6例采用真丝人造血管作移植物,1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另7例采用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造血管作移植物。经平均5年随访,该组中1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明显减轻,移植血管有搏动,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3例分别在3天、2周、2年时发生移植物闭塞,故股—股动脉分路移植术的5年通畅率为78%。由于股—股动脉旁路移植术不经腹部,手术简单,切口小,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进食早,恢复快,故这种解剖外旁路移植术特别适用于单侧髂动脉闭塞中年老体弱伴有心肺疾病、过度肥胖或原解剖途径动脉重建术后移植血管感染者。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一例左髂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经血栓内膜切除后,取同侧大隐静脉作左股-腘动脉转流术,并用直径8mm的真丝人造血管经耻骨上2cm的皮下隧道作左右股-股动脉血管架桥转流术,术后下肢症状消失,动脉造影显示血流通畅。随访3年9个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远期通畅率.方法 选择2000~2010年46例(49条肢体)股、腘动脉闭塞症患者,其中28条肢体行大隐静脉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21条肢体行人工血管(膨体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ePTFE)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其中膝上32条肢体,膝下17条肢体.结果 大隐静脉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85.7%(24/28)、67.9%(19/28);人工血管组1、3年通畅率分别为76.2%(16/21)、57.1%(12/21).结论 在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中,自体大隐静脉在性能和远期通畅率上远胜于人造血管.该术式应首选自体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切开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股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在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远侧纵行切开腹主动脉,清除管腔内血栓内膜,在阻断钳控制下,以大弯钳或刮匙或Fogarty导管等器械逆行做腹主动脉近侧端血栓内膜切除,腹主-股总动脉Y型人工血管旁路术。结果4例手术患者安全地渡过了围手术期,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效果良好,其中1例行腹主动脉、股动脉、胭动脉序贯旁路的患者在术后8个月出现股胭动脉旁路处的人造血管血栓,行截肢术。结论手术是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的唯一合理选择,左肾静脉下控制腹主动脉后的腹主动脉逆行血栓内膜切除、腹主动脉双侧股动脉人造血管转流术是符合生理的术式,患者未出现脏器栓塞,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腋-股动脉旁路术在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腋-股动脉旁路术治疗的35例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其中有间歇性跛者5例,下肢静息痛11例,合并溃疡或坏疽19例.闭塞原因包括动脉硬化闭塞症29例、血栓形成5例、主动脉夹层1例.术式为腋-双股动脉旁路术19例,腋-单侧股动脉旁路术16例,使用的旁路移植血管均为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工血管.结果 本组病例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术后患肢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消失,皮肤温度、颜色明显改善.远期随访时间3~80个月,总的术后1、3、5年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分别为:93%、87%、81%.结论 腋-股动脉旁路术具有侵袭性小,疗效确切等特点,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27例(27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实施人造血管动脉重建术资料?结果:术后25条下肢疼痛消失,2例肢体溃疡愈合,疼痛减轻,随访1~3年,2例术后6个月人工血管血栓形成,无死亡病例?结论:人造血管旁路术是治疗主髂?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琼芳  韦爱仙 《微创医学》2006,25(4):795-796
人造血管主要用于治疗动脉假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以及为血液透析建立人工动静脉瘘等.人造血管的使用方法是用缝线吻合于人体血管,替换创伤或疾病的人体血管,或者作为人体血管的旁路.我科于2003年4月为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病人及2004年5月为1例股动脉栓塞的病人进行了人造血管移植术,并成功地修复了病变的血管,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以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 对1例人造血管搭桥治疗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病例的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人造血管搭桥后血流通畅,病人右下肢血供良好,病人恢复血液透析,等待再次移植.结论 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单纯修补有时难以奏效,人造血管搭桥修补缺损合理可行,操作简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前应用于动脉系的人工血管,特别是移植于胸腔、腹腔内的人工血管,长期畅通率极高,股动脉-腘窝动脉搭桥时效果也较好。因此,可以说目前人工血管处于令人满意的状态。据作者的经验,人工血管移植术后,畅通10年以上者并不罕见,但尚未有人超过20年。术后长年畅通的病例,有股动脉-腘窝动脉搭桥(畅通14年以上),胸主动脉置换(长50厘米,畅通16年以上)。然而,一名病人股动脉-腘窝动脉搭桥术13年后,末稍吻合部出现动脉瘤破裂;另一患者接受降主动脉-腹主动脉搭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27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7例均施行了动脉造影后行动脉切开动脉内膜切除术或Forgatyl球囊取栓术,其中腹主动脉-股动脉旁路转流术2例,股动脉-股动脉解剖外途径转流术3例,腋动脉-股动脉解剖外途径转流术2例,股-腘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余行Forgatyl球囊取栓术。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或消失,患肢温度和远端动脉搏动恢复正常。术后经血管超声多普勒复查,搭桥血管血流通畅。结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6.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5例血管修复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血管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35例因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行血管重建治疗经过。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经腹膜后控制髂外动脉,并在动脉瘤远端暴露股浅动脉并控制,切除动脉瘤,均用人造血管重建。结果:20例患者经正常解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15例切口愈合不佳,11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10例人造血管闭塞;15例患者经解剖外途径作血管重建,其中,5例切口愈合不佳,6例在术后3个月人造血管感染,术后1年,5例人造血管闭塞。结论: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是治疗注射毒品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1981~1996年选择性采用解剖外途径动脉-对侧股动脉旁路移植来代替解剖途径髂-股动脉移植术治疗单侧骼动脉闭塞,该组6例采用真人造血管作移植物,1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另7例采用聚四氟乙烯(Gore-Tex)人造血管作移植物。经平均5年随访,该组中11例术后间歇性跛行消失或明显减轻,移植血管有搏动,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恢复搏动,3例分别在3天,2周,2年时发生移植物闭塞,故股一股动脉路移植术的5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髂和股动脉闭塞症的最佳术式。方法 对 1 986年以来笔者经治的 4 1例 ( 45肢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主—股旁路术 5例 ,髂—股旁路术 3例 ,股—动脉旁路术 6例 ,解剖外股—股或髂—股转流术 1 6例 ,腋—股动脉转流术 5例 (其中腋—双股转流术 1例 )、腹主—股深旁路术 1例和血栓内膜切除术 5例。结果 术后血运改善效果良好 ,且 Doppler和 A/B指数有不同程度改善者 38例 ( 92 .7% )。截肢 3例( 7.3% ) ,其中死亡 1例 ( 2 .4 % )。随访 33例 ( 80 .5 % ) ,5年通畅率为 70 .7%。结论 各种类型的旁路术疗效优于取栓或病变切除后旁路术 ,是治疗主髂和股动脉闭塞症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9.
谭鸿雁  朱巍 《沈阳医学》2001,21(7):115-116
目的:探讨主髂和股Guo动脉闭塞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对1986年以来作经治疗的65例(66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主-股动脉旁路术11例,髂-股动脉旁路术6例,股-Guo动脉旁路术13例,解剖外股-股或髂旁路术18例,腋-股8例(其中包括腋-股-股动脉旁路术1例),腹主-股深动脉旁路术2例和血栓内膜切除术9例/次;结果:术后血运改善效果良好,且Doppler和踝/肱指数(ABI)有不同程度改善59例(90.8%),ABI升高幅度为0.21-0.49,平均升高0.32,截肢3例(4.6%),死亡3例(4.6%),随访47例(78.3%)。5年通畅率为80.9%;结论:各种类型的旁路术疗效优于取栓或血栓切除术后旁路术,是治疗主髂和股Guo动脉闭塞症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20.
雷文晖  邹海  金烈  朱潮涌  毛明锋  王剑 《浙江医学》2014,(24):2018-2021
目的评价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动脉搭桥在血液透析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8例行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术(A组)、2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B组)及25例半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双腔带Cuff导管)(C组)患者,随访并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3、6个月及1年感染率、术后通畅率、血白蛋白、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值。结果 A组与B、C组比较,3个时点感染率、通畅率、血白蛋白、血红蛋白、Kt/v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C反应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通畅率、感染率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半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无统计学差异;股动脉-股深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术后血白蛋白、血红蛋白、Kt/v值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半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