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寻找一种减少或者避免常规气管切开手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改进了气管切开手术的方法,并在185例病人气管切开时应用。结果 185例病人在气管切开时应用改进的气管切开方法,没有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改进的气管切开术是一个很好的气管切开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气管切开是ICU建立长时间人工气道的常用手段,机械通气使用的气管切开导管均是一次性塑料套管,不易冲洗及更换。气管切开导管随时有可能被痰液附着形成痰痂,导致气管切开导管堵塞,使呼吸机送气困难及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困难,严重时还会出现危及生命的气道堵塞。为保证气道通畅,须及时更换气管切开导管。在更换时风险非常大,尤其是气管切开48h内,气管切开窦道尚未形成,一旦拔出气管切开导管,很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替代气管切开治疗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对比38例气管插管与32例气管切开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患者的预后、并发症以及住院费用。结果:气管插管组的并发症、住院时问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气管切开组,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肌麻痹时,气管插管可替代气管切开,从而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陈昱  龚红萍 《吉林医学》2013,(29):6040-6041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浆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气管切开套管,而试验组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时,将利多卡因胶浆涂抹于气管切开套管的前端和套管表面,其余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更换气管切开套管前后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换管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刺激性咳嗽、咯血性痰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换管后呼吸频率及心率较换管前明显增加,对照组换管期间易发生低氧血症、刺激性咳嗽及咯血性痰。结论:在更换气管切开套管中应用利多卡因胶浆可以使气管切开套管插入容易、安全性增加且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经气管套管向气管内滴入药物是预防和治疗气管切开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将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管内滴药的护理介绍如下: 一、合理选择有效药物,药液在使用时临时配用。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除注意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向气管内滴入抗生素等,可加强气管粘膜局部抗感染能力,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在选择向气管内滴入药物时,应根据痰培养与药试验结果选择抗  相似文献   

6.
詹明萍  苟杨  李容  王诗香 《西部医学》2012,24(1):179-18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舒适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RICU病房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对照组为护士站在病人床旁听到有咳嗽声或呼吸窘迫来判断病人有痰时,先抽吸气管切开处痰液,再抽吸口鼻腔分泌物,且使用同一条吸痰管,观察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ICU病房气管切开病人用听诊器置胸骨上窝听诊气道有痰鸣音时,立即先抽吸口鼻腔分泌物后再从气管切开处吸痰,口鼻腔和气管切开处分别用两条吸痰管,能有效地减少吸痰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吸痰舒适度和减少吸痰次数,提高排痰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气管切开后再窒息原因的分析,找出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措施。方法:对39例病人气管切开后出现窒息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气管切开后常见的窒息原因是:气管套管选择不恰当;渗出液清除或排出困难;气管套管突然松脱扭转;脱落的坏死粘膜、吸入粉尘碎屑与疾液粘结成团决堵塞套管;大出血时的血凝块或大量血液填塞气管;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出血或皮下、纵隔气肿压迫气管;气管食道疼时食物残渣或消化液涌入气管;气管切开不及时,传切开时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比例急骤失调,等等。结论:绝大多数引起再窒息的原因都是可以早发现、早清除、早预防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除患者呼吸困难及保证呼吸道通畅,内科许多病人需做气管切开。作者就十几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经验,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提出几点看法,供同道们参考。l气管套管和气管切开包应常备不懈各种型号的气管套管要依次排列在器械盘内,每套气管套管的内管、外管、管芯要捆在一起,切忌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以免碰到急症时找配套型号、同时,气管切开包应定期检查、消毒。2术前准备气管切开术的医嘱下达后,除执行医嘱外,护士应立即将氧气、电动吸引器、光源、气管切开包等置于病人床前,以备用。如要在病房作紧急气管切开,则病床上最好临时…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医院无论是重症监护病房还是脑外科、呼吸科、神经内科等病房,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气管切开后病人肺部有痰液时就直接从气管切开部位喷发出来,因痰液的喷发是随机性的,所以特别容易造成病室内污染.为保证气管内湿化,通常在气管切开处盖上一块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从1953年以来,通过对600余例学龄前儿童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回答几个具体问题。问:小儿皮下脂肪丰富,喉及气管结构在颈部不易辨认,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应以什么作标志进行皮肤切开和气管软骨环切开? 答:在气管切开术中如对气管软骨环的切开部位选择不当,常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切开位置过高,可能切断环状软骨导致喉狭窄。位置过低,也可能损伤无名动脉,发生致死性出血。而气管软骨环的正确切开部位的良好暴  相似文献   

11.
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内通过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操作及护理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并发症,有些少见并发症如气管肉芽组织增生、气管损伤后瘢痕狭窄、气管软化等所致的气管狭窄易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机械通气患者出现气管肉芽组织增生、气管损伤后瘢痕狭窄等常出现人机不协调,呼吸困难、潮气量低,气道狭窄严重的吸痰时吸痰管插入困难.气管软化患者拔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后出现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术是通过外科方法在颈部形成一个长期或暂时的呼吸孔道。一般在甲状软骨下第2和第3或第3和第4环状软骨之间作横切口,插入气管导管以形成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气管切开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呼吸道不畅时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格拉斯哥评分很低的神经外科患者的气管及支气管相关的并发症。气管切开后的气道管理又是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重中之重,其质量影响原发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研究带囊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与带囊不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在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率。方法抽取在我院ICU治疗需行气管切开的危重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病人留置带囊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行气管切开切口常规护理并定时囊上抽吸分泌物及囊上冲洗。对照组病人留置带囊不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行气管切开切口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病人中对照组有5例发生切口感染,实验组30例应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囊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可降低气管切开病人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气管切开术在治疗喉梗阻时,是一种急救手术,已有悠久的历史,由于近年来对于呼吸循环生理研究的进展,气管切开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凡下呼吸道分泌阻塞性呼吸功能衰竭,也都常赖气管切开术,得到解救。临床资料本文275例(通县112例,毕节163例)为两个单位在5年余时间内气管切开病例,其中毕节有99例系通过改良的方法所作的——即先经直接喉镜放入气管镜,救急后,再行气管切开——余176例则为一般常规方法所作的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15.
曹创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0):918-918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病人呼吸不畅时采取的一项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而气管切开时由于在食管上端有功能括约肌存在,这种括约肌的作用可使食管上端除正常的吞咽动作处于闭合状态,加上气管套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间接压迫食管壁造成食管腔狭小,常常造成胃管难以插入,直接影响病人的营养问题。我科自2001年3月 ̄2005年10月在收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过程中,气管切开后置管50例,其中一次插管失败10例,本文就10例插管失败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病人的因素1.1病情和体位气管切开病人大多数处于昏迷状态,而昏迷时咳嗽、吞咽…  相似文献   

16.
刘九德 《中外医疗》2008,27(12):36-36
目的 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9.02%,B组死亡率为57,4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紫红色火龙果汁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并已行气管切开及留置鼻饲管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级和饮水试验评级均低于对照组,t=9.67、9.70,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置管前、拔管时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25.46,P<0.05)。结论:紫红色火龙果汁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中应用,可以更加准确的判定患者的吞咽功能,把握好鼻胃管拔除时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重型颅脑伤患者97例行气管切开与同期未行气管切开组97例对照,总结颅脑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指征、方法、时机及拔管时间、并发症及防治措施。作者认为气管切开对于重型颅脑伤者可减少咽喉部机械性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可行辅助呼吸,特别是因颅脑伤所致的ARDS行呼吸机正压呼吸时是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潘明远  吴全理 《微创医学》2002,21(2):155-156
目的对比早期气管切开与非早期气管切开在抢救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估计近期内意识不能恢复的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A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B组.结果 A组死亡率为34.5%,B组死亡率为63%.结论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行气管切开比非早期气管切开更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勇胜 《中外医疗》2013,(12):81-81,83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PDT)和常规手术气管切开术(Surgical Tra-cheostomy,ST)的效果和并发症,及在ICU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ICU成年病人据气管切开方式分为两组,I组病人实施PDT,应用特制的扩张钳进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II组病人实施ST。观察两组病人气管切开操作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生命体征波动、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后疤痕大小、放置气管切开导管时气管破损情况。结果 I组气管切开时间3~10min,生命体征波动小,伤口愈合疤痕较小、出血较少。II组气管切开时间30~40min,术中生命体征波动大,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出血较多。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更适合于ICU为重病人应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