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地质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海西湖凹陷勘深资料为背景,从盆地演化、地层层序、储集岩、盖层、烃源岩、圈闭等地质因素来深讨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情况。西湖凹陷的烃源岩主要为泥岩和煤,储集岩主要为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的砂岩,基层的泥岩厚度大,连续性好,多种圈闭类型,配置好。总体看来西湖凹显的生、储、盖、圈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好,是东海大陆架油气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东海西湖凹陷深层具有广泛发育低渗—致密砂岩气的地质条件。广覆式深埋含煤系烃源岩持续富生烃,为深层低渗—致密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宽缓海陆过渡相浅水厚层洁净砂岩为主的储集体广泛发育,且深层、超深层砂岩储层依然保持着有效的储集性能,与烃源岩和盖层呈"三明治"交互式叠置,为深层低渗—致密气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与有利的运移和保存条件;深层普遍发育的异常高压为深层低渗—致密砂岩气成藏创造了有利条件。"充足烃源、叠合连片厚砂岩、异常压力"是西湖凹陷深层低渗—致密砂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关键地质要素。  相似文献   

3.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勘探潜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等油气系统形成的基本要素,并探讨了油气勘探潜力和方向.研究表明,西湖凹陷具备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东海西湖凹陷TWT井位于盆地南部,PHA井位于盆地西部斜坡,是目前西湖凹陷揭露平湖组最多的两口钻井,以PHA,TWT井平滑组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为依据,以海平面升降控相原理为指导,通过旋回地层学分析,建立了A,B,C,D四个等时沉积旋回,而而旋回间两井对比受相应的地震波组控制。通过对比,建立了Dt-Ap的具最大地史跨度的平湖组沉积序列;而Bt,Ct与Bp,Cp之间的沉积旋回对比,揭示了同沉积期空间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湖凹陷是一个新生代含油气构造单元,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的裂谷盆地阶段,渐新世-中新世的盐地反转阶段上新世-第四纪的区域沉降阶段。发育断块型、挤压背斜型。民推覆型等多种局部构造。为西湖凹陷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孔店期盆地原型格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评价惠民凹陷古近系孔店组的油气资源,研究盆地原型格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对盆地的构造演化进行分析,发现受构造演化的影响,孔店组不同时期的厚度(或残留厚度)在凹陷不同部位有所不同,导致主力烃源岩生烃条件发生变化;孔店期原型盆地为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盆地长轴方向整体为近东西向,主要的控制性断层是凹陷北部的边界断层-滋镇断层和阳信断层;通过计算盆地的残余厚度和剥蚀厚度,恢复了原型盆地的厚度,孔二亚段地层向南部斜坡带超覆,发育3个沉降中心,分别位于滋镇和临南洼陷东北部及阳信洼陷,孔一亚段沉积具有继承性,但北东向的滋镇、阳信断层对地层的控制更为明显;沉积中心迁移的结果显示:孔二亚期-孔一亚期沉积中心迁移,对在滋镇和临南洼陷内孔店组地层油气成藏及阳信断层下降盘的储层中成藏有利,但孔一亚期-沙四亚期沉积中心的迁移,对油气在孔一-沙四段储层中成藏不利.  相似文献   

7.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深部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对研究区的异常压力的分布特征、主导成因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平湖构造带深部储层和泥岩现今普遍发育超压,且不同区带超压主导成因不同;超压对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烃类的生成无明显影响,对储集层物性有保存和改善作用,对油气运聚先起动力作用促进再运移,后起封堵作用形成聚集,对深部泥质盖层起超压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8.
西湖凹陷中-下始新统宝石组油气地质与勘探潜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最好的凹陷之一。通过西湖凹陷宝石一井中下始新统宝石组井震资料,厘定了影响油气资源计算结果较大的关键参数,如烃源岩厚度、有机质油气产率、排聚系数等;建立了构造、沉积、孔隙度与油气生、运、聚模型,编绘了西湖凹陷宝石组生油岩厚度图、有机碳、Ro、生油气强度等值线图;采用BASIMS 4.5盆地综合模拟系统重现了西湖凹陷宝石组的地史、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运聚史,分析了宝石组空间展布特征与生、储、盖、圈、运、保等地质条件,提出并建立了宝石组合油气系统。利用多种方法定量计算的宝石组生烃量和资源量与西湖凹陷已证实的主力烃源岩系平湖组相似,认为宝石组是西湖凹陷又一重要烃源岩及油气勘探目的层系,拥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东海西湖凹陷温压系统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西湖凹陷存在异常温压系统的现象,利用钻井测温资料、测井声波时差压力、流体包裹体、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等资料对西湖凹陷的温压系统特征、类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单元具有各异的温压场特征;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单元的温压系统类型不尽相同,其中保俶斜坡带和三潭深凹为高压型温压系统,浙东背斜带为常压型温压系统;西湖凹陷不同温压系统具有各异的流体流动样式和油气运聚规律;浙东中央背斜带内的流体能量相对最低,是研究区内有利的油气运聚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叠合盆地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海相盆地形成和盆地叠加改造两大构造期,发生了多期构造变动下的多期油气成藏及后期不同程度的改造和破坏。构造运动决定了叠合盆地海相层系成藏条件与油气保存的差异性,盆地及其周缘造山带构成的盆山结构决定了中国西部叠合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优劣。膏盐岩和泥页岩是叠合盆地中最主要的两类盖层,多期构造变动背景下盖层的封盖有效性是油气保存的重要条件。岩浆活动时间与油气生成、运移时间的先后配置关系同油气保存密切相关。地下水水文和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油气保存条件的判识性指标来指示油气运移、聚集及破坏。油气的聚集和散失量模拟提供了一种油气保存条件定量研究的新思路。油气保存单元和保存系统的概念及相关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反映油气保存条件的分割性。以构造演化为主线,全面分析油气保存条件各影响因素的多维时空配置关系,多角度系统评价叠合盆地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对于圈闭评价优选及海相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屋断陷是断坳叠置的复合盆地,充填了巨厚的断陷地层。其深部地层包括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以及火石岭组。在十屋断陷深部沉积了沙河子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两套烃源岩和良好的储盖层组合;由于断陷构造运动,形成大量的断裂构造和不整合面,构成了油气运移的有效通道,同时还形成有效断裂、断鼻构造圈闭以及不整合圈闭。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深部具有有利油气成藏生储盖组合。主要有下生上储式、自生自储式和上生下储式三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The Xihu Depress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is a large petroliferous sedimentary depression, in which oil and gas reservoirs were mainly discovered in the Pinghu Slope and the central inversion zone. The oil-gas source correlation in the Xihu Depression was analyzed by hydrocarbon generating thermal simulation data via gold-tube pyrolysis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il and gas in the Xihu Depression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s of the Eocene Pinghu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al seams is extremely crucial for evaluating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s in the Pinghu Formation in the Xihu Depression. Geochemical and petr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pointed to input of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 and redox conditions of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s factors that govern the ability of the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s i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e Xihu Depression. In this regard, the sedimentary organic facies in the Pinghu Formation were classified into four predominantly terrigenous and one mixed-source subfacies, which all varied in carbon and hydrogen content. The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s in the carbon- and hydrogen-rich tidal flat-lagoon exhibited the highes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whereas the mudstone in the neritic facies was the poorest in its hydrocarbon yield.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s in the Pinghu Formation likely developed in the Hangzhou Slope and the Tiantai Slope, both representing promising source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量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南海万安盆地发育有潜山披覆、基底张性断块、挤压背斜和骨牌式构造等4类典型构造样式,并形成背斜型和断块型两类主要的构造圈闭,构成了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两种重要的圈闭型式及其与喜山期油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众多的圈闭类型中,中生界披覆背斜圈闭和以下古生界为主的断块潜山(或潜山)圈闭是最重要的两种高产圈闭型式,此两种圈闭均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它们所富集的油气均主要是喜山期以来生成的油气。披覆背斜圈闭封闭样多为单封闭层整合型,而断块潜山(或潜山)圈闭封闭样成式为不整合型(其中许多尚属多封闭层圈闭),故从理论上看,中生界披覆背斜圈闭封闭和储聚油气能力要优于古生界断块潜山(或潜山)圈闭,塔北勘探实  相似文献   

15.
乌石凹陷是北部湾盆地的一个以下第三系沉积为主的生油凹陷。主要生油层流沙港组泥页岩生油指标高、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具有丰富的油气源;在早第三纪已形成的四个局部构造带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凹陷东部流沙港组存在高压异常,而凹陷西部存在流沙港组与涠洲组两套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结合法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法对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南部天外天二井的地热演化史进行了模拟恢复。结果表明,自渐新世至今,总体表现为古地温梯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高的古地温梯度有利于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与烃类生成;坳陷演化阶段的古热流高于区域沉降阶段,升温速率与古热流具有较为明显的“镜像”变化关系。利用结合法与流体包裹体测温法能有效地恢复含油气盆地的热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盐城组天然气藏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已经在盐城组发现两个气田———周庄气田和溪桥气田。盐城组天然气藏埋藏浅(<1000m),研究盐城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对苏北盆地的下步勘探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全面阐述了苏北盆地盐城组的成藏条件,探讨了其成藏的控制因素。通过研究,认为苏北盆地盐城组本身虽不具备生烃条件,但储盖条件较好,下部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盐城组圈闭配置理想的条件下形成气藏。天然气藏受气源、生气强度、断裂和盖层4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青东区块位于济阳坳陷青东凹陷北部断阶带.沙河街组的地质构造复杂,局部断层发育,断层以下地应力作用明显,沙三段泥岩硬而脆,层理性强,从而使钻探中井壁失稳严重,曾经多次发生复杂事故,轻者反复划眼,严重者则卡钻,严重地制约该区块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优选铝胺抑制、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并且在施工中采用合理的钻井液液柱压力支撑和联合多元协同抑制-强封堵-合理地控制流变性等技术措施,配合相应的现场维护处理工艺,保证了青东古1井沙河街组的井壁稳定,使该井提前完钻,钻井周期缩短了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