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未来新型职业农民从哪里来,进城打工的传统农民最终归宿在哪里,家庭农场与承包大户有什么区别,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式家庭农场怎样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等,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编辑部一行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从’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后,新型职业农民就成为农业新闻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呢,他和家庭农场是什么关系,这需要从概念上澄清。"朱启臻说。  相似文献   

2.
<正>从2012年中央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3年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转变,显示了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媒体和农民的广泛关注。家庭农场属舶来品,像美国、法国这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已非常普遍。它相当于一个种粮大户的升级版。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规模的低限是获得家庭成员基本消费收入的规模,其高限  相似文献   

3.
大胡子叔叔     
<正>前几天农场开大会,在拥挤的人群中,一位头戴草帽、脚穿雨靴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入座后,他正好坐在我的左手边。只见他把草帽摘下放在桌下,露出了蓬乱的头发和浓密的络腮胡子。"咦,这位大胡子叔叔好像没见过呢,他是做什么的呢?"我托着腮凝思着。后面的同事看出了我的心思,悄悄告诉我:"他叫董栋善,在黄海农场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从保管员到技术员,再到分场负责人,一干就是三十几年。"同事顿了顿,接着说:"2013年初,我们苏垦吹响了垦区外土地流转的第一声号角。他当时已  相似文献   

4.
发展中国式家庭农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新型职业农民从哪里来,进城打工的传统农民最终归宿在哪里,家庭农场与承包大户有什么区别,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在哪里,中国式家庭农场怎样发展更适合中国国情等,带着这些疑问《中国农业信息》杂志编辑部一行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从’家庭农场‘概念提出后,新型职业农民就成为农业新闻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呢,他和家庭农场是什么关系,这需要从概念上澄清。"朱启臻说。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录了一位普通农民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从小规模承包土地种植水稻开始,发展到流转土地500多亩,集水稻种植、水果栽培、水产养殖等多种种养业为一体的家庭农场;从不懂农业技术,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长为一名懂技术、会生产经营的“土专家”,现代农业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6.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发展成熟,而云和县家庭农场起步晚、发展快,存在运作欠顺畅、资源禀赋不足、土地流转与雇工难、经营者素质不高、社会化服务供给不足等困难或问题。对此提出制定政策,积极引导,加强监管;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家庭农场发展的硬环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平台;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家庭农场经营水平;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提升家庭农场经营效益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蔡家湖生态家庭农场位于华容县胜峰乡珠头山村。农场主蔡剑峰37岁,中专文化,是阳光工程和农技推广项目培训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家10口人,固定劳动力5人,生态、休闲、餐饮区域常年雇工12人,2013年开始土地流转,2014年通过华容县农业局认定、工商注册,是华容县首批示范性家庭农场之一。该农场流转土地12.5公顷,有规范合同,流转期限8年。农场投入近200万元,建设家庭生活区700平方米,休闲餐饮区5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8.
从农业产业链视角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应把家庭农场嵌入农业产业链,采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并加大政策扶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合作社进行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9.
发展家庭农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文华 《现代农业》2014,(11):63-6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各大报纸对"家庭农场"进行了热情的报道,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极具诱惑的未来。家庭农场是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农业转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留住农村年轻人农内就业的有效路径。然而"家庭农场"发展中仍存在困境。文章将从家庭农场经营角度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家庭农场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保证我国的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2012年中央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3年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的政策转变,显示了中央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家庭农场的发展,得到了媒体和农民的广泛关注。家庭农场属舶来品,像美国、法国这些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家庭农场已非常普遍。它相当于一个种粮大户的升级版。所谓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家庭农场需要一定的经营规模,其规模的低限是获得家庭成员基本消费收入的规模,其高限  相似文献   

11.
正"追逐梦想,成为首批职业农民;人生无悔,精心培育优质瓜果。培育新品种,大秦川瓜果流蜜;推广新技术,陕甘宁效益过亿元……"在陕西省举行的首届十佳职业农民表彰会上,评委会如此评价一位农民。这位农民只有大专文化,却是当地为数不多的高级职业农民。他笃信农民是个光彩的职业,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近期,他当选首届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他就是杨凌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代表着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山西省柳林县为例,对其家庭农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制约柳林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有土地流转困难,融资困难,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低,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结合柳林县家庭农场的经营现状,提出了加快确权登记,规范土地流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简化审贷流程,加大科技投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和落实政策扶持,鼓励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三部分创新流转方式传统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方式有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由于流转没效益或效益不明显,导致土地"流不动"。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农民有顾虑不愿意流转;另一方面是以前没有新的经营方式,没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样代表新生产力的主体来承接农民的土地,因而土地流转产生不了更多经济效益,达不到流转双方"双赢"的效果。近年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4.
<正>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围绕成都市城乡统筹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的领军人物—农业职业经理人,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农业职业经理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发展农民合作社,切实提高引领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随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的概念后,家庭农场在全国迅速发展。文章对广西家庭农场发展状况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并在总结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和启示基础上,从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法律规章、建立和完善农田基本建设投资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业农民培训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定向综合补贴机制、建立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旨在为广西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如今在中国农村,单纯依靠种地的少了、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的多了,外出打工的农民少了、回乡创业的多了,争相进城的人少了、在农村务工的多了。这"三少三多"现象带来的可喜变化是,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迅猛发展,催生着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给传统农业迭代升级注入着"新鲜血液",职业农民越来越成为未来农村发展与进步最"吃  相似文献   

17.
<正>4月21日,中化集团公司联手农业部在山东临沂举办"中化情三农梦"农化服务暨农业部科教司、中化化肥合作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启动仪式。来自黄淮海地区5省的100多位优秀职业农民学员将参加为期三天的系统培训,课程包括政策解读、职业农民素质培训、肥药和小麦高产技术、示范基地观摩等。临沂市罗庄区嘉盛农场负责人张萍代表学员宣读了《科学施肥安全用药》倡议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张北县,是河北省日照条件最好的县之一,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主要生产蔬菜、马铃薯等作物,是全国闻名的无污染、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就是看中了家乡的"绿色食品"的美誉,作为一名85后大学生的杨海龙,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在城市里打工生活,而是返乡回到农村,流转了100亩土地种植大白菜和西蓝花,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重知识,职业农民有出路杨海龙的父母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作为农民的儿子,他  相似文献   

19.
李阳 《中国农资》2019,(6):14-14
<正>今年51岁的卢进军,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张家庄镇北龙宫村的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随着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卢进军从最开始流转的二三百亩地,仅仅花了6、7年的时间,现在就流转了将近1000亩土地,成了当地的种植大户。他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是当地典型的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式缩影。好肥不烧苗用得放心春节刚过,记者采访了卢进军想让他谈谈用了天脊肥料的感触,他实诚地告诉记者:"这用肥料就跟处朋友一样,处  相似文献   

20.
正陈龙是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陈庄村的新型职业农民,也是郯城县农大家庭农场的法定代表人。把农民作为职业,把农业作为一生的事业,是陈龙的选择。时值夏收小麦结束,陈龙开始向田里灌水,为接下来种植水稻做准备。近年来,他从流转土地起步,从事水稻、小麦种植。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亩扩大到200亩,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注册了产品商标,农业生产模式由传统单一型的作物种植升级为高效复合型的稻虾共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