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孟涌生 《北京中医药》2007,26(9):628-63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茯苓、生姜、芍药、白术组成,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证,为温阳利水之经典方.  相似文献   

2.
余锟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2):118-118
真武汤方出自《伤寒论》,乃由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组成,功能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证。笔者临床以其出入治疗多种内科病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静 《河南中医》2012,32(5):553-554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水饮内停之证,为温阳化气利水之经典方,临床只要抓住病机,凡见肾阳虚之水饮内停者,均可以本方加减用之,故用于治疗阳虚水泛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等,皆可收效.  相似文献   

4.
总结蒋士生教授治疗鼓胀的经验。蒋师认为鼓胀之病多因肝脾受损,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所致。治疗上在疏肝理气利水之同时,尤应重视实脾。其主张从脾论治鼓胀,临证多辨为气滞湿阻、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脾血瘀四证,分别治以理气疏肝,利水消胀、健脾温中,行气利水、补脾温肾,化气行水、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真武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生姜、白术、茯苓、白芍五味药组成,原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诸症。本人根据其方意及异病同治之理,用治于多种杂病,均获得良好效果。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真武汤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涌生 《北京中医》2007,26(9):628-63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茯苓、生姜、芍药、白术组成,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证,为温阳利水之经典方。《伤寒论》中记载真武汤证有两条: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  相似文献   

7.
真武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两见,病机为少阴肾脏阳气虚衰,水气内停。肾阳虚水停,除可见肢体水肿,小便不利,便溏下利等证外,还常见水气上冲之表现。水气上冲,多侵犯心肝二脏:水上冲于肝,可见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肝风内动之象,谓之"水肝病";水上冲于心,则见心悸,肢体水肿沉重,小便不利等证,谓之"水心病"。尽管症状表现不同,但少阴阳虚水停之病机则一,故均可以用真武汤以温少阴化水气。同时认为,真武汤治疗水气内停是通过调节诸多参与水液代谢之脏腑而完成:附子温补肾阳以复其主水之功,白术健脾以燥湿,生姜宣肺以散水气,茯苓淡渗利湿以利膀胱之水,芍药则走三焦肌腠活血以利水。  相似文献   

8.
真武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真武汤源于《伤寒论》,由炮附子、茯苓、生姜、芍药、白术组成。本方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证,为温阳利水之经典方。近年来,屡见有关真武汤临床广泛运用的报道,医家只要谨守病机,辨证准确,灵活化裁,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查阅近10年国内文献,将有关本方临...  相似文献   

9.
蔡希玲 《河南中医》2013,33(6):855-856
真武汤为《伤寒论》中名方,有温阳利水之功,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凌心之证,也可用于治疗虚寒水肿.笔者运用真武汤治疗眩晕、肾病综合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近十年文献的整理总结,我们发现真武汤在慢性肾脏病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文章从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两方面论述真武汤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只要抓住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病机关键,无论何病,皆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心脏功能形态学差异。方法:入选131例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I(AngI)、血管紧张素II(AngII)、醛固酮(ALD)、肾素(PRA),超声学评价其心脏功能形态学情况。结果:AngII: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D: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I、ALD、PRA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患者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患者EF、E/A、FS显著低于其他2组。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RAS激活最为显著,同时伴有更严重的心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0例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人口学、中医证候学及实验室检查相关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原发病、原发病病程、肾功能衰竭病程、肾功能衰竭程度(血肌酐值)的相关性。结果:在20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最多(37.5%),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8%),肝肾阴虚证最少(5%)。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兼夹湿热证最高,脾肾阳虚湿热兼证出现率最低。肝肾阴虚证水停兼证出现率最低。瘀血兼证,以脾肾阳虚证及脾肾气虚证分布最高。湿浊兼证在各正虚证候分布中以脾肾阳虚证最高,其次为阴阳两虚证。同时,阴阳两虚证的血肌酐水平最高,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的延长,脾肾气虚证的比例逐渐下降,阴阳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比例逐渐上升。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和病程年限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和高血压病所致早中期慢性肾衰竭(CRF)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所收集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综合分析中医证候学特点。结果 慢性肾炎所致CRF早中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最多,阴阳两虚最少;标实证以血淤证和风动证最多,湿浊证最少;高血压病所致CRF早中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最多,脾肾气阴两虚证最少;标实证:血淤证最多,水气证最少。结论 无论原发病是慢性肾炎还是高血压病,在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本虚证以脾肾阳虚最常见。标实证,慢性肾炎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血瘀证和风动证最常见,高血压病所致慢性肾衰竭早中期以血淤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经方中白术的配伍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白术与茯苓 《伤寒论》、《金匮要略》共有13方见此配伍。脾不转输所见的口渴而小便不利者多用之。如“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属水气内停而太阳经气不利之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茯苓、白术便是健脾行水以利小便,其他如猪苓散、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若脾肾阳虚,水寒不化,茯苓、白术也在所必用,以固中土。如真武汤、附子汤等。  相似文献   

15.
真武汤药理研究临床治验与医家论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真武汤来源于《伤寒论》;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9g),白术二两(6g),(炮)附子一枚(5g)。功用: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主治:少阴病有水气,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及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病,证属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水肿、心悸、小便不利、眩晕及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杨朝武  王娟 《新中医》2014,46(12):71-73
目的:研究肝硬化中医证型与CT检查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肝气郁结证、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6种证型,每种证型各收集40例肝硬化患者。采用CT检查计算患者肝脏体积、肝脏血流灌注量并进行CT分型,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CT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湿热水停证患者的肝脏体积大于正常人,脾肾阳虚证患者的肝脏体积小于正常人,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肝脏动脉灌注量(HAP)低于正常人(P0.05),水湿内阻证、湿热水停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的门静脉灌注量(PVP)均低于正常人(P0.05),各证型患者的总肝血流灌注(THBF)均低于正常人(P0.05)。肝气郁结证、水湿内停证患者的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低于正常人(P0.05),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患者HPI高于正常人(P0.05)。肝气郁结证和水湿内阻证患者以均匀型肝硬化为主,湿热水停证患者以节段型为主,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和和脾肾阳虚证患者以结节型为主。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患者,CT检查结果均有其特点,CT检查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新用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首选方剂。笔者灵活应用,遵循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原则,将原方适当加减,用于治疗多  相似文献   

18.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在超促排卵过程中行卵巢刺激后而发生的医源性并发症。本病其本在脾肾阳虚,可涉及肝、肺、心等脏,其标在水湿气血瘀滞,为本虚标实之证。辨证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治宜温阳健脾、利湿行气,方选白术散合真武汤加减,获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奎  李月红 《光明中医》2016,(8):1089-1090
目的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y hyperparathyroidism SHPT)的中医证型。方法总结历代医家对于肾性骨病的认识和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研究,归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且验证性地予以诊疗得出结论。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大致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瘀血内阻、浊毒内停四型,其病位在肾,日久累及肝脾,并生痰浊瘀毒等内邪,其总体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但亦可见虚实相兼,且证候之间可相互演化,因此治疗的重点在于把握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为临床常见病,现多认为其病机为脾肾阳虚。廖世煌教授认为,甲减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变脏腑主要在肾、脾、肝,可见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阴两虚、脾虚失健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