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鑫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88+92-88,92
目的:对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在入院初期、病程中期、恢复期常规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多次重复做心电图。结果:85例EHF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60例,占70.6%,其中危重型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为100.0%,重型92.3%,中型75.0%,轻型59.1%,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最多见,各占60%和25%,多发生于少尿期和多尿期,窦性心律失常中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达86.6%。结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心肌损害,出现心电图异常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在出血热患者的治疗中,临床工作者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改变,预防和及时处理引起心脏受损的各种因素,才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探讨心脏神经症患者出现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 对本院的120 例经临床排除器质性疾患而心电图有不正常改变并有心脏神经症状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心率处于正常人群的高限,ST-T 有轻度改变,部分患者可诱发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并随心脏神经症的消除而痊愈或好转.结论 心脏神经症可引起类似器质性疾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工作者应鉴别,避免耽误病情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10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入院治疗前表现为异常心电图61例经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该组61例有异常心电图改变患者,以窦性心动过速(26%)、ST-T改变(59%)及期前收缩(29%)等出现率为高,经治疗后,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主要为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期前收缩,随胆石症的治愈,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亦随之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资料改变情况。方法对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观察ST-T、Q-T间期及心律失常等改变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72例,发生率为73.5%;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77.8%,缺血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71.8%。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脏疾病关系密切,在治疗脑血管病的同时,应关注心脏情况,一旦出现心脏病变,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Ranson分级与心脏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6-2011年收住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6例.按照Ranson评分标准将其分为1级组、2级组及3级组,对比分析每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以明确患者的心脏损伤情况.结果 96例患者中有5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异常率53.1%,其中l级组49例,异常心电图12例(占24.4%),2级组26例,异常心电图21(占73.1%),3级组21例,异常心电图20例(占95.2%).异常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及心律失常.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常有心电图的异常,随着急性胰腺炎Ranson分级的增加,心电图异常率增高.心电图监测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120例酒依赖者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酒依赖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符合CCMD-2关于慢性酒精中毒诊断标准患者120例进行心电图检测,并与90例正常人体检心电图对照。结果:酒依赖患者心电图改变发生率为65.8%,显著高于对照组(27.8%)。酒依赖者的心电图改变顺序为: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传导阻滞。结论:酒依赖可导致较高的心电图异常率。  相似文献   

7.
杨文珍 《哈尔滨医药》2012,32(2):137-137
目的 通过检查足月待产孕妇心电图,分析其异常心电图发生原因.方法 观察分析560例足月待产孕妇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与同期健康体检妇女作对照.结果 560例足月待产孕妇组,异常心电图190例,占33.93%,其中窦性心律失常(89例为窦性心动过速和2例窦性心动过缓),占异常心电图的47.89%,ST-T改变53例,占异常心电图的27.90%,期前收缩18例(包括房性早搏12例、室性早搏6例),占9.47%,心电轴左偏5例占2.63%,房室传导阻滞11人,占5.79%,短PR间期12人,占6.32%.非妊娠组:心电图异常34例,占6.07%.妊娠期妇女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ST-T改变较非妊娠组健康体检妇女显著增加.结论 对足月待产孕妇应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异常者,分析异常心电图发生原因是生理性改变还是器质性变,及时发现问题,安全度过分娩期,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段宗艳 《首都医药》2011,(12):24-24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方法病例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并嘱患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和专业医师诊断分析。结果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等。结论论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心脏症状时的心电变化,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复合型异常对判断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新型癌细胞诱导分化剂二乙酰已二胺(CAHB)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MDS患者48例序贯进入Ⅰ期临床耐受性试验、单次给药药动学研究、多剂量给药的耐受性和药动学研究;MDS患者10例,进入ⅡA期临床试验.用药前、中、后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监测.结果:Ⅰ期临床试验的48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用药后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有9例,包括偶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T波改变3例、ST-T改变3例和左心室高电压2例,但均无不适主诉,也未予治疗,在停药后观察期内恢复正常.未观察到QT间期或QTc的延长.ⅡA期临床试验的10例患者共完成18个疗程治疗,有2例观察到心电图心室除极和复极的相关性交化,包括出现U波(使QT时间延长)、ST段压低、T波低平、钝挫等,第二疗程时又重现上述改变.但不伴有胸闷、气急等不适症状,也无相应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异常升高、电解质异常、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的特异性改变,心电图的异常在停药后6 d内消失.结论: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与本试验药物相关,但停药后可恢复,且不伴有其他心脏安全性指标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早期监测及预防治疗.方法:对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做床边的心电图描记后加以分析.结果:1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描记中,有异常的患者为68例,占68%,心电图改变包括ST-T改变及心律失常表现,且心电图改变受意识障碍程度、病情轻重影响,而心电图改变程度影响预后.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越重,越易出现心肌损害,心电图不芷常的比例越大预后不良.临床做好心脏监测,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心肌损害,有利于缓解脑心综合征的发展,提高脑血管的好转率、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0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631例,经心电图检查,发现392例并发各种心律失常,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31例中,男547例,女84例;年龄16~72岁,60岁以下523例。患者既往体健,无明显心脏病史,起病急,入院前未经特殊药物治疗。二、诊断依据HFRS并发心律失常诊断依据为:(1)有典型出血热依据,临床确诊患者。(2)病程中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经心电图证实,可随本病痊愈而消失。(3)过去无心律失常史。三、心电图表现631例HFRS患者中并发各种心律失常392例,占62.1%。其中并发两种以上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癫痫患儿癫痫发作与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4例行24 h动态脑电图与心电图同步监测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动态心电图出现异常34例,占32.7%;出现以颞部为主的异常脑电波64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7.5%,心电图异常表现方式最多,室性早搏、心律不齐、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均可在同一患儿动态心电图中见到占79.2%;出现以额叶为主的异常脑电波22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22.7%,多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出现以顶、枕叶为主的异常脑电波10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20.0%,出现心律不齐1例;多灶性或广泛性放电8例,动态心电图异常率为37.5%,心律不齐2例.动态心电图出现异常的34例中,动态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慢波增多,或双侧颞区、额区、中央区和顶区出现大量中高电位局灶性棘(或尖)波、(多)棘(或尖)慢复合波,或双侧颞部局限性(或节律性)中高波幅的慢波θ或δ波.监测期间动态心电图异常的34例癫痫患儿,发作与发作间期的动态心电图无明显改变者占38.2%,发作前后伴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占61.8%. 结论 癫痫患儿癫痫发作期动态心电图发生异常的概率较发作间期高,与癫痫发作部位及动态脑电图波形异常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人脑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ST-T异常和(或)心律失常;脑梗死的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和期前收缩的发生率分别为12.6%、11.2%、11.2%。结论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艾滋病患者心电图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例AIDS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资料.结果 ①196例中心电图异常137例(69.9%),其中一项异常者75例(38.3%),二项以上异常者62例(31.6%),心电图正常者59例(30.1%).②异常分类依次为:左房室肥大、ST-T改变、慢心律失常、快心律失常、右房室肥大等.结论 AIDS患者心脏损害有潜隐性,应用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AIDS患者临床各期的心脏变化.  相似文献   

15.
程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66-66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护理方法和策略,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发热期护理,低血压休克期护理、少尿期护理、多尿期护理、恢复期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8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经过各期护理和康复指导,有效79例,效果不佳3例,总有效率96.34%。结论细致耐心的观察和护理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康复非常有效,对于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异常心电图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12例妊娠合并心电图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妊娠中、晚期心电图以ST-T改变,短P-R间期,窦性心动过速等改变多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异常心电图对妊娠一般无非凡影响。结论如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或分娩后不能恢复者,应进一步检查,考虑是否合器质性心脏或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7.
二磷酸果糖和维拉帕米联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磷酸果糖和维拉帕米联合应用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心、肝、肾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发热期入院并有肝肾功能或心电图异常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二磷酸果糖和维拉帕米治疗,以血清肝酶、肌酐、尿素氮、蛋白尿和心电图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二磷酸果糖和维拉帕米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心、肝、肾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根据记录数据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发病时期是春季,发热、肾脏损伤、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的临床表现,典型病患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以及恢复期,但部分非典型和轻型病患可能出现跨过某一期的现象,重症患者会出现前三期之间的重叠。治疗过程中须参考病患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综合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病情较为严重,为降低病死率,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应尽早确诊,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我院在2000年11月-2002年11月期间,200例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检查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电图变化,并对出现的异常心电图结合临床进行讨论。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9020k多导联心电图记录,对肺癌患者治疗期间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检出正常心电图95(47.5%)例;异常心电图105例(52.5%;其中心肌劳损30例(15.0%):急性心肌缺血3例(1.5%);急性下壁 正后壁心肌梗塞1例(0.5%);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1例(0.5%);窦性心动过缓12例(6.0%):窦性心动过速23例(11.5%);窦性心律不齐10例(5.0%);肢导联低电压8例(4.0%);胸导联低电压4例(2.0%);全导联低电压5例(2.5%);等各种心律失常。肺癌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电图异常率高,可能与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放疗对心脏的损害;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损害;肺癌转移等因素有关。结论 肺癌治疗期间的患者,不可忽视心脏的保护,常规检查心电图是必要的。以免对心脏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多脏器及系统受累的疾病。心脏受累并不少见,为了进一步探讨其规律性,现将我科1999年1月-2002年6月收治的70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