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不同栽荷、不同磨损时间,对2种成分(不同相变点)的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进行了干滑动磨损试验,与锡青铜和铝铁青铜做了对比试验,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磨损表面及合金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晶粒细化与锻打能提高合金的耐磨性,合金的M相比β相耐磨,两级时效处理的合金耐磨性能优于分级淬火处理的合金,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磨性优于锡青铜和铝铁青铜;CuZnAl(RE)形状记忆合金耐磨的原因主要在于,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晶粒细化等。  相似文献   

2.
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在不同载荷、不同磨损时间、不同摩擦副条件下进行了干磨损和油润滑动磨损试验。同时与锡青铜和铝铁青铜进行了对比试验,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磨损表面和磨屑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干磨损条件下,两级时效处理的合金耐磨性能优于分级淬火处理的合金,而在油润滑动磨损条件下,分级淬火处理的合金耐磨性能优于两级时效处理的合金。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耐磨性能优于锡青铜和铝铁青铜。用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组成的摩擦副,其耐磨性优于用45#钢与形状记忆合金组成的摩擦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相变温度对复合细化后的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干滑动摩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样的热处理工艺,在摩擦副温升不大时高温相变合金比低温相变合金耐磨,摩擦副温升较大时,低温相变合金耐磨性优于高温相变合金。合金的磨损失重机制为粘着磨损、剥离磨损和犁削磨损。  相似文献   

4.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高钒高速钢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探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主要取决于硬度和显微组织。当含碳量低于2.58%时,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主要取决于硬度,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含碳量超过2.58%,其耐磨性主要取决于显微组织,碳化物尺寸越小,分布越弥散,材料耐磨性越好。高钒高速钢干滑动磨损机理为显微切削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5.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6.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相似文献   

7.
CuZnAl合金的马氏体及其相变的阻尼性能SCI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uZnAl合金在马氏体及马氏体相变时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在马氏体状态的内耗是一种M/M界面内耗,利用位错内耗理论的表达式可解释其变化规律。在马氏体相变区的内耗,包括M/M界面内耗及相变内耗两级分,其中相变内耗又由马氏体逆转变产生的内耗及应力诱发马氏体内耗两部分组成,并且前者占主导地位、合金阻尼性能的衰减与激振过程中引入的位错有关,并在一定振动次数后趋向一稳定值。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该系形状记忆合金最近的研究工作以及提高和改善FeMnSi系合金性能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合金成分配比来提高和改善FeMnSi系合金性能,叙述了该合金系不同合金元素工艺对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C)方法原位测定了NiTi形状记忆合金薄带在单轴拉伸下变形时的应变场,采用红外热成像法(IR)原位测定其温度场,并定量获得了单轴拉伸加载-卸载条件下马氏体带局部化的全场应变与温度信息.同时研究了相变带的形核、扩展、合并、缩减、分裂及消失等过程中相变带内和带外应变场、温度场、厚度场及折曲角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变应变主要集中在相变带内部,而带外应变量很小,温度场和厚度场变化主要集中在相界面移动的前端,折曲角场变化集中在相变前端且带内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组织状态的铜锌铝形状记忆合金滚动磨损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在油润滑和酸性介质条件下不同相变温度时不同组织状态的铜锌铝形状记忆合金滚动磨损性能,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表面,分析了合金的磨损质量机制.结果表明:在油润滑条件下,不同组织状态合金的耐磨性有差异,室温下马氏体状态的合金比母相状态的合金耐磨,其磨损质量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在酸性介质下,不同组织状态的合金磨损性能相近,其磨损质量机制以腐蚀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添加Zr元素后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和微观组织,并分析了Zr对合金马氏体稳定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ZnAl三元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发生了明显的马氏体稳定化现象;而CuZnAlZr四元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却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说明Zr能明显地改善合金的马氏体稳定化现象;添加Zr后,CuZnAl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虽然有所下降,但其晶粒明显细化,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因此CuZnAlZr合金具有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徐桂芳 《金属热处理》2001,26(12):40-4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油化后的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组织与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的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室温组织不一样,不同的组织对合金的磨损性能有影响。轻载荷下,合金的M相比β相耐磨,两组时效处理的合金耐磨性能优于分级淬火处理的合金;在较重载荷(294N)下,150摄氏度分级淬火处理的合金耐磨性最优。  相似文献   

13.
应用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感温-驱动原理,制作了太阳尾随模拟装置,探讨了该系统中形状记忆合金弹簧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同时采用定量金相、电子探针、电阻法、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加入复合稀土及热处理工艺对CuZnAl形状记忆合金中马氏体稳定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是非线性的,弹性模量等不是常数,而是随温度变化的,所以设计原理主要考虑温度的因素,并对防止发生马氏体稳定化的原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熵形状记忆合金是在等原子比NiTi合金的基础上,结合高熵合金的概念,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温形状记忆合金.近年来,已开发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TiZrHf)50(NiCoCu)50系和(TiZrHf)50(NiCuPd)50系高熵形状记忆合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本文从物相组成、微观组织、马氏体相变行为、形状...  相似文献   

15.
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发现历史、相变晶体学和热力学特性及当前的应用与研究的若干热点。  相似文献   

16.
司乃潮  孙克庆  赵国旗  傅明喜 《铸造》2003,52(11):1058-1064
采用电子式万能实验机测出相变点Ms为120℃、50℃和.10℃的三种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经不同热处理工艺试验后的试验力.变形曲线。结果表明,常温下为马氏体状态的CuZnAl合金,相变点低的比相变点高的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稍大,常温下为马氏体状态的CuZnAl合金,比超弹性状态的CuZnAl合金的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大的多。滞回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越大减振效果越好。油淬、水淬和分级淬的CuZnAl合金具有较稳定的形状记忆效应,具有较好的超塑性和伪弹性。热处理工艺从油淬、水淬、分级淬的顺序,时效时间无论是1h还是5h,无论是小应变还是大应变,也无论是激振频率高低,η值逐渐减小。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对安装在两层框架结构模型上的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进行了振动控制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后,框架结构的振动衰减比未安装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时快得多,衰减时间仅为未安装CuZnAl形状记忆合金耗能器的十分之一。常温下,马氏体状态的耗能器需要快速加热和冷却,而超弹性状态的耗能器则不用,这是常温下超弹性状态的CuZnAl耗能器的一大优点。  相似文献   

17.
TiN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TiNi合金形状记忆效应(SME)的特性、影响因素和工程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TiNi合金SME的特点及其工程意义,合金成分、热处理和加工工艺对SME的影响,以及TiNi合金在驱动器、连接器和紧固件制作,结构变形和开裂控制,结构振动主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In thermoelastic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first martensite plate appearing upon cooling becomes the final one during reverse transformation to austenite upon heat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work show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sequence of the martensite appears to be random. Newly formed martensite plates can modify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level stored in the already existing martensite. Additionally, the elastic strain energy stored in newly formed martensite is not necessarily to be higher than the remaining martensite. The obtained results may assist in understanding phenomena related to partial transformation of shape memory alloys, such as temperature memory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