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双师型"是职业教育教师与其他教育类型教师的本质区别."双师型"教师认定从"资格条件"转移到"能力"视角,是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准入、评价和培养机制,是新时期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专业化教师团队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可以发挥高水平团队的示范作用,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并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职业院校需从准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教师培养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明确"双师型"教师标准,健全团队管理制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优化"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既需要具有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的相对独特性,又必然遵循建设过程中的一般共同性和普遍性.文章旨在通过对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抽样调查,剖析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困境,找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症结所在,文章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扫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力度,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从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4.
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师资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已成为职业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丈章通过分析武汉城市圈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为缓解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出在武汉城市圈建立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源库,旨在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骨干作用,实现区域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共享,促进武汉城市圈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从开始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不断充实、修正、完善的过程."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符合社会实际、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及规律的科学概念,培育大量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葛力力 《职教论坛》2005,(15):27-29
"双师型"教师从开始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不断充实、修正、完善的过程."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符合社会实际、反映了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及规律的科学概念,培育大量的"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新教师入岗训练是"入岗、适岗、胜岗"三个阶段的重要一环,是新教师从事职业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投身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是培养"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奠基工程。运用EPIP,探索职业院校新教师培养机制与路径,完善"双师型"素质教师职业能力标准,探索"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分工协同与协作,对于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标杆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双师型"教师一词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内涵及特征,进而论证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意义.这对职业院校正确认识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师型"专家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建设"双师型"专家教师队伍,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推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的需要.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家教师队伍,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实现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2035年我国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分析了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剖析了培养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提出了培养职业院校高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路径,旨在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双师型"教师,为国家现代化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相似文献   

11.
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是职业学校加强职业技能教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新形势下各个职业院校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文章从解读"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入手,分析"双师型"师资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在新农科建设从理论向实践发展、“双师型”教师从个体向团队发展的新背景下,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新内涵进行细化,借鉴台湾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经验,对海峡两岸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路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从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规模结构、认定标准、准入制度和发展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立足海峡两岸“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的强互通性和强互补性,认为应从制度先行,夯实“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基础;统一标准,推动“双师型”教师认定体系建设;联建平台,深化“双师型”教师产学研合作培养;信息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培养资源系统四个方面强化海峡两岸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合作培养。  相似文献   

13.
发展良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制度安排,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标准化、实施教师到企业实习制度、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等。为进一步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继续创新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比如:实施认证与分级制度、进一步完善兼职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的相关制度化建设以及加强职业院校校本层面的制度安排等。  相似文献   

14.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强 《教育探索》2011,(4):123-1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而目前双师型教师建设在概念标准上、政策上、管理上、教师培训、建设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建议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要在完善制度、制度政策、加强管理、统筹规划、广纳人才、加大投入、健全...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师型”教师培养是提升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参赛经验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改革方案,发现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机制包括:深化校企融合机制,共育“双师型”教师;创新教师团队机制,培养“双师型”教师;竞赛平台资源转化,助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大赛推动教学改革,倒推“双师型”教师发展;完善准入制度,规范“双师型”教师标准。今后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可以采取完善激励制度、校企互培互聘和院校间合作交流、依托大赛平台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旨在严把教师入口关,从源头上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现存的问题。然而,如何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乡村职业教育依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是"短板"中亟须解决的难题,既存在生师比偏高、教师学历水平偏低、生源流失严重、教师数量不足且缺乏实践经验、职后教育不足等内源性问题,也存在乡村职业教师难扎根、"双师型"教师队伍区域发展不均衡、"双师型"教师评价有待完善等外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培养一批厚植乡村教育情怀,同时具备"适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可通过设立流动编制,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开设技能培训,开展"造血式"师资培育;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建立教师技能考核体系;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挖掘乡村特色教育资源等方式,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也更加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的"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从"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界定、队伍结构、素质要求、认证机制、培训制度、考评机制六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做出了阐述,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为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一直是职业院校改革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完成"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职业教育的需要呢?"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双师型"教师的教育与培训一直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热门话题.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内比较薄弱的环节,加强师资力量是增强职业院校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工作.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全过程需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优势,共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