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私法自治作为民法精神最深层的精髓与内核,体现了民法文明的价值依归和终极关怀。建立在意思自治、自由平等基础上的私法自治,是近代民法的基石,对现、当代民法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肯认意思自治,尊崇自由平等,弘扬权利至上,在丰富的民法理论和实务中折射出恒久的智慧魅力,闪耀着璀璨不熄的理性光芒。本文通过对其在近、现代民法和我国当代民法形成和发展中的思考,提出关于我国民事立法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事人意思自治与现代仲裁法江伟一、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在国际私法上关于合同法律适用的理论中提出的,但它的意义绝不止于国际私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显得更为重要。这一原则与契约自由有着天然的联系,它字于契约自由的产生,但...  相似文献   

3.
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核是主体的平等自由,理性主义和权利本位观、商品经济孕育了意思自治原则的精神。该原则的成长与法治社会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税。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内涵有了新的发展,保障人权,实现经济民主成为其应有的以向。意思自治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契合,必将加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合同解释旨在确定当事人的合意并赋予其法律效果。主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一致的场合,客观解释适用于当事人意思分歧的场合。客观解释同样遵循私法自治的理念。在客观解释场合,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若与规范意思一致,将被视为合同意思。理性人是假想的人像,其特征表现为理性行为并具有私法上诚信原则所要求的各种品质。如果对理性人行为预测的结果与某方当事人意思一致,那么这个意思就被视为合同意思。预测理性人行为需要尽可能地搜寻相关证据,所以合同意思的获得主要依赖于证据。证明自己意思的当事人自然实现了意思自治,而另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不能责任也是私法自治的应有之义,所以合同的客观解释一样可以保全私法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力 《中国律师》2001,(12):70-70
一、仲裁条款独立牲的理论依据 1、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基本理论依据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意思自治,是个人自由在法律上的充分体现,又称私法自治。从法哲学、法律社会学层面理解,意思自治是指:“每一社会成员依自己的理性判断,管理自己的事务,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行为、自主负责。”从公法、私法的划分层面上理解,意思自治即私法自治,是私法主体对基于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思而实施的私法行为贞责,他人不得非法干预。并且在不违反强行性的前提下,私法主体达成的协议优先于私法之适用。从冲突法层面上理解,就是私法主体有协商…  相似文献   

6.
雷勇 《现代法学》2006,28(1):16-28
中世纪的自治城市明显地区别于封建体制和教会所建立的社会秩序,它孕育和加强了西方社会的世俗自由权利;并且,逐渐发展出了一套理性的法律体系即城市法,使城市活动和管理行为被一套理性的法律规则调整,为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戴小冬  徐峙 《行政与法》2010,(5):109-112
现代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领域不断扩张;意思自治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原则趋于一种融合;弱者保护在意思自治原则中得以体现。意思自治原则的扩张符合私法自治的精神并有助于实现传统冲突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最密切联系与意思自治原则的融合有助于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冲突规范的价值平衡;弱者保护在意思自治原则中的体现与现代国际私法追求实质正义的价值目标相一致,并有助于实现国际私法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国际私法上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法哲学的角度出发 ,考察了意思自治原则的历史源流 ,认为就其本质而言 ,意思自治原则可理解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依自己的理性判断 ,管理自己的事务 ,在遵循强行法的前提下 ,国家与其他个人不得对他的这种自由意志加以干涉。在价值层面上 ,本文认为意思自治原则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 ,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增进全球范围内法律的趋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 ,作者还阐明了该原则适用领域的两个最新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限制“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制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制度新探丁伟意思自治原则是各国作为确定涉外合同之债准据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历来是各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一、意思自治原则的演变意思自治原则源于被西方国家视为合同法"灵魂"的"契约自由"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由16世纪法国法...  相似文献   

10.
意思表示的构成与瑕疵类型的划分受意思主义与表示主义的影响,其效力设置则取决于意思自治与信赖保护之间的调适.我国意思表示瑕疵类型可分为真意保留、通谋虚伪表示、错误、欺诈、胁迫、显失公平,以及表示意识的欠缺.对于不存在相对人信赖保护的类型,意思表示瑕疵的效力应当尊重表意人的意思自治;对于存在相对人或第三人信赖保护的类型则相反.因现代社会信赖保护和交易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民法典总则应当贯彻善意相对入或第三人的合理信赖优先于表意人的意思自治的立法政策,并以此为基础设置意思表示瑕疵效力的技术性规范.  相似文献   

11.
胡鹏 《政法学刊》2013,(6):25-30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极大程度的完善了涉外侵权领域的法律适用规则,它首次规定了意思自治在一般侵权中的适用,但是在网络隐私权侵权上却坚守了被侵权人经常居所地原则。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考察,认为意思自治也应当适用与网络隐私权侵权领域。  相似文献   

12.
于天娇 《行政与法》2008,(4):127-128,F0003
前苏联时期,私法自治原则基于特定的理论基础,于民事立法中出现了制度性缺失,进而影响了当时民事立法基本制度的面貌。这一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一法律现象,对于丰富私法自治原则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极具理论意义的解读标本,并对我国的民法现代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次宝 《北方法学》2014,(2):107-116
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学者一般认为处分原则的依据是私法自治原则。而我国大陆诉讼法学界对于处分原则理论依据的阐释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则经历了一个微妙的变化过程,逐渐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以及"国家干预私法"的理论演变为民事权利的可处分性,并趋向回归到私法自治原则。但实际上从法学的多维视角观察,处分原则的依据绝不仅限于私法自治原则。法理法学上的权利主体理论、自然法观念与自由主义思想,宪法学上的宪政原理、法治国家与人权保障理论,民事实体法上的公私法划分与契约自由理论以及民事程序法自身的诉讼目的、诉讼价值以及程序主体性理论等均为确立处分原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仲裁制度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思自治是国际民商事仲裁中的重要原则。本文论述了仲裁制度中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以及仲裁制度中确立意思自治原则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仲裁法对意思自治进行的不当限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申天恩 《政法学刊》2011,28(4):42-45
学界将劳动规章性质界分为契约规范说与法律规范说,在评析上述两种学说基础上,将劳动规章的性质界定为劳动软法说。我国劳动规章实然立法模式应界定为软法自治型而应然立法模式则定位于团体协约型。  相似文献   

16.
裴普 《河北法学》2005,23(4):48-52
肇始于16世纪的"意思自治"理论,标志着合同准据法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即客观论向主观论的发展,特别是以意思自治为主、辅之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合同自体法理论的提出,更是将合同准据法理论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一改过去合同法律适用的机械性做法,强调尊重当事人自主意识,并将契约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体现了国际私法合同法律适用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肇始于16世纪的"意思自治"理论,标志着合同准据法理论发展的里程碑,即客观论向主观论的发展,特别是以意思自治为主、辅之以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合同自体法理论的提出,更是将合同准据法理论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一改过去合同法律适用的机械性做法,强调尊重当事人自主意识,并将契约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体现了国际私法合同法律适用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several contracts and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disputes before the courts. In agreements with a foreign element, the adjudication of the rights and liabilities will depend on the applicable law. Most legal systems have embraced the doctrine of party autonomy and, accordingly, permit the parties to expressly select the law to govern the disputes that arise from international contracts. India and Australia are no exception to this trend. In general, the courts in both the commonwealth countries have reported having been influenced by judicial practices of one another to develop their own law. Despite their common law roots, the interpretations attached to the doctrine of party autonomy in the choice of law have varied in some respects in these countri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judicial trends on the subject and demonstrates the role that party autonomy will play in resolv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where the performance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eventualities such as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India and Australia. The paper delves into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courts in India and Australia may offer reciprocal lessons to each another to revolutionise to interpret the doctrine of party autonomy in the choice of law.  相似文献   

19.
Social ecological theories of crime have recently been extended to explain spatial variation in police behavior. Although these theories successfully identify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local policing, they fail to acknowledge the class-based origins of formal social control and the relative autonomy of the police.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neglected class issue by integrating social ecological and critical theories in a model of police behavior. Cross-sectional data was obtained from twenty-five police agencies’ vice division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jurisdictions to test the integrated hypothesis. Four social ecological variables and a fiscal measure of relative autonomy are examined as police behavior predictors. Findings reveal that both the autonomy measure and three of the social ecological variables explain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police behavior, thus supporting the inclusion of structural Marxism in a general theory of police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