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点亮航程     
8月28日,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体委员大会在津召开,期间还举办了航测发展30年成就展系列活动,集中展示了中国海事航标测绘事业发展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海军管理的海上干线公用航标划归交通部管理,中国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标、测绘机构承担着船舶航行的技术支撑和航运经济的服务保障职能,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北海、南海、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组建工作的启动,也将掀开中国航海保障事业发展的新篇章。30年来,我国航海保障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期特别报道第一篇,我们将回顾30年来海事航测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业绩,重现30年来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带来的新飞跃,展现当代航标人的傲人风采,共话海事航测事业美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3.
广东海事     
《珠江水运》2012,(9):8-9
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到广东海事局仑头航测基地调研,实地考察了广州航标处养护中心、广州航标站、南海海区航标溢油清污设备库以及海测船舶等,详细了解了南海航海保障技术装备、业务发展以及溢油清污工作情况。徐租远要求南海海区航海保障工作应当适应围际海运和南海区域港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东海事、航测部门要转变服务理念,着力构建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综合航海保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广东海事     
《珠江水运》2012,(Z1):8-9
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到广东海事局仑头航测基地调研,实地考察了广州航标处养护中心、广州航标站、南海海区航标溢油清污设备库以及海测船舶等,详细了解了南海航海保障技术装备、业务发展以及溢油清污工作情况。徐祖远要求南海海区航海保障工作应当适应国际海运和南海区域港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东海事、航测部门要转变服务理念,着力构建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综合航海保障服务能力。近日,深圳海事局30米级A型海事巡逻船"海巡1603"在广西中船桂江船厂顺利下水,标志着船舶建  相似文献   

5.
学会动态     
《中国航海》2008,31(3)
★为庆祝中国航海学会成立45周年(1963—2008),学会拟组织编写《中国航海学会发展史》。该书将全面回顾并展示中国航海学会的发展历程和骄人的工作成就,以及对中国航海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韩伟  王海潮 《中国海事》2008,(12):24-26
航标测绘作为航海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维护了水上交通安全畅通,为我国的海洋开发和航运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年来,海事航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航海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超越,构建了与当前航运经济发展、船舶安全航行相适应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为各类航海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服务,并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相似文献   

7.
我国航海的历史源远流长,航标随着航海活动应运而生,随着科技进步而飞速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航标科技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以视觉和音响航标为主的传统航标进入数字化航标的新时代,为各类水上活动提供安全高效的航海保障服务,我国航标科技水平已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8.
在航测系统工作了近四十年,我深切感受到“十一五”期间,航测系统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质的飞跃。五年来,海事系统加快了港口、航道和沿海公用航标体系的建设,全国沿海航标布局更趋合理,海事测绘能力日趋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基本适应了当前水运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更正     
《中国海事》2020,(5):78-78
本刊2020年第4期《中国航海保障事业管理发展变迁简史(下)》一文第78页第5段应为:2012年,交通运输部按照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方案原则,将直属海事系统所辖航标、测绘、通信等各航海保障管理机构成建制划出,分别在天津、上海、广州设立北海、东海、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分别委托天津、上海、广东海事局管理。特此更正并向读者致歉。欢迎广大读者来电来函指正!  相似文献   

10.
《航海》2011,(5):5+4-5
9月24日,中国航海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举行。会议充分肯定了第六届理事会以来的工作成绩,提出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行业资源,突出航海科技服务优势和成效,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于航海事业发展,主动服务干航海科技人才发展。会议还选举了新一届理事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当选中国航海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于7月5日正式开馆。而备受海事系统瞩目的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海事博物馆——中国海事博物馆经过了近3年的筹建准备,终于揭开了神秘面  相似文献   

12.
嵌入式船舶导航系统航行轨迹智能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传统船舶航行轨迹智能控制方法存在控制精准度低的缺点,为此提出嵌入式船舶导航系统航行轨迹智能控制方法。采用双坐标系对船舶航行轨迹模型进行建立,以建立的船舶航行轨迹模型为依据,利用传感器对船舶航行轨迹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通过采集的数据计算船舶航行轨迹偏差,采用船舶航行轨迹控制算法对航行轨迹偏差进行调整,实现了嵌入式船舶导航系统航行轨迹的控制。通过实验可得,提出的嵌入式导航系统航行轨迹智能控制方法控制精准度比传统方法高28%,说明提出的嵌入式导航系统航行轨迹智能控制方法具备极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东昉 《世界海运》2011,34(1):1-2
介绍船舶导航技术的发展,提出数字船位及船舶数字定位技术的概念,根据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功能、局限及发展方向,提出ECDIS的智能化程度将决定数字导航技术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草街航电枢纽是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位于嘉陵江下游3个连续大弯道上,枢纽及通航物布置对通航条件影响较大.采用1:80物理模型对枢纽布置及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进行多方案优化,根据试验成果对枢纽布置和通航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山区河流最高通航流量、枢纽闸门运用及通航代表船舶(队)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三峡库区航道的情况,对川江及三峡库区航行船舶的类型及航道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三峡库区实施定线制是可行的。对航道维护尺度进行了计算校核,目前航道维护尺度标准基本满足现有在川江航行船舶尺度要求。同时介绍了在三峡库区实施定线制航路改革后,由于部分航段未实施炸礁整治,目前汛期不能实现左右分边航行的原因,探讨了航标实行双侧连续配布后,航标等其他航道维护设施布设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港口通航环境对船舶航行安全的影响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焱  郑宝友  陈汉宝 《水道港口》2007,28(5):342-347
港口通航环境是发展航运所依托的重要资源之一。为了预防和减少海难事故的发生,降低港口船舶航行的危险程度,除了提高操船者的素质、船舶性能,还需要改善船舶通航环境。从水文气象因素、港口条件因素、航道条件因素、交通因素、水上水下施工作业5个方面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港口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改善通航环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水平阻尼网络的基础上,针对双惯导系统的特性设计了新的阻尼方法并分析了各种误差与这种阻尼网络的关系。通过仿真分析,比较2套阻尼系统的误差结果,可以看出双惯导外水平阻尼能够显著降低外速度误差的影响,减少阻尼时间,抑制经度误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船舶航行轨迹跟踪误差大的问题,为了提高船舶航行轨迹跟踪的精度,提出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船舶航行轨迹智能跟踪方法。首先采用卫星导航系统对船舶航行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然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对船舶航行轨迹进行检测和智能跟踪,最后其他的船舶航行轨迹跟踪方法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环境下,本文方法的船舶航行轨迹跟踪误差远远小于对比方法,船舶航行轨迹跟踪实时性能也得到较大的改善,解决船舶航行轨迹跟踪过程存在一些难题,具有更广泛实际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畅行西江     
邓敏  范斌  童鲲  杨瑜 《中国海事》2014,(10):18-19
佛山海事:推行"3+1"海事转型新标签佛山海事辖区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特点,拥有可通航江河里程1350公里,年进出港船舶约40万艘次,进出港船舶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内河水网区域特点,人均监管河段8.5公里,人均每年监管船舶2600多艘次,水上安全形势严峻,海事现场监管压力大。为加强水上监管力度,佛山海事局坚持用信息手段强化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20.
MEMS惯性导航传感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大多数导航应用而言,精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缩小体积才最重要。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惯性传感器在民用市场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战术级的导航中也开始逐渐应用,这主要受益于利用科里奥利效应制造的各种类型的MEMS陀螺。目前还没有达到战术级应用的环形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的精度水平,但MEMS惯性传感器深具潜力。本文介绍当前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制造技术的发展,重点讨论MEMS传感器的设计及性能,并展望MEMS惯性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