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卓越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系列"卓越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于:卓越的培养方案、卓越的课程体系、卓越的教师队伍、卓越的教材系列、卓越的教学方法、卓越的实习基地和卓越的图书馆。建立科学的评估系统是检验和保障卓越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海南自贸港背景下,海南与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涉外法律问题日益凸显。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涉外法律人才的内涵、需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与优化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拥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需要较高的外语能力等四个方面设定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从英语语言的角度提出高校人才培养的两条优化路径:初级阶段,普及法律英语;中高阶段,实施双语法律教学。  相似文献   

3.
杨忠孝 《上海教育》2012,(10):76-7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如何培养涉外法律人才被认为是法学教育院校难以克服的困难。华东政法大学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包括自主设计涉外法律人才教学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派遣在读学生赴海外学习、实训,与海外名校合作举办学位项目等。同属东亚文化传统背景但采取普通法系教育的亚洲著名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4.
杨忠孝 《上海教育》2012,(15):76-77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如何培养涉外法律人才被认为是法学教育院校难以克服的困难。华东政法大学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包括自主设计涉外法律人才教学方案进行人才培养,派遣在读学生赴海外学习、实训,与海外名校合作举办学位项目等。同属东亚文化传统背景但采取普通法系教育的亚洲著名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相似文献   

5.
要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放理念,必须培养多层次的涉外法律人才。许多学者已经从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角度展开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是在研究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问题时,没有区别不同层次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问题。高校可以考虑采用法学+外语双专业双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级涉外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法治的世纪,而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法治事业的支撑和基础。法律人才可分为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学术人才与应用人才、通才与专才,为了实现法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创新,从实际出发应用启发式讲授法和案例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湘南学院学报》2017,(6):102-105
当前,社会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正在大幅增长,高校可以通过采用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强化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改进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加强互联网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开设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模拟法庭和国际商事仲裁等国际间的比赛等措施,改革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应用型涉外法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获得迅速发展,涉外企业数量大大增加,涉外事务增多,法律冲突也大量出现,带动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本文以涉外法律日语人才培养为导向,重点分析当前法律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期待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中国目前的法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法律人才的国际化需求,培养厚基础、复合型、实用型、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成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立足于现实,克服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合理和科学的对策,以应对日趋增强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胡乙 《教育评论》2014,(3):30-32
本文认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立足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由此,从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中师资队伍的配备、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习基地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合理建构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国际法学科开设英汉双语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刚  李岩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3):105-107,111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中国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大批既懂经济、懂外语。又熟悉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国际法学科中开展双语教学,正是对这种需要的积极回应。然而,我国目前的外语(主要是英语)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国际法学科人才的要求。本文着重就如何加强和改善国际法学科双语教学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创新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国际经济法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具有明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只有深刻认识国际经济法课程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并探寻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系统规划和廓清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战略策略,才能在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求得平衡,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司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北京联合大学根据社会需求,明确提出以培养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和创新了校内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专业教学与课外综合能力训练相结合、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今社会对涉外应用型法律人才以及国际经济法学科研究人才的现实需求,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必须以此为教学目标,这就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要求。通过研究归纳得出,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对学生能力之要求主要包括英语语言能力、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三个方面。提高学生能力,才是实现教学目标之关键,而当前我国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困境。鉴于此,本文进一步探究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理念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路径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国际私法是法学类本科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涉外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点,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学生较难掌握。在国际私法教学中,必须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国际私法教学中现存的矛盾,提出了案例教学法、图表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四种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国际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成功入世,对我国的法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要求必须跟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及其教育接轨。目前,在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立足这些问题,探讨改善该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治社会需要充足的法学专业人才,以更好地实现"良法"与"善治"的深度契合。唐山市面临着法学专业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人才稀缺、执法人员素养有待提升、队伍老龄化等现实问题,因此文章从引进、培养、管理三个环节入手对唐山市法学专业人才状况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助力唐山市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投资法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分支,其学科特性、教学安排以及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都决定了该学科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天优势。为了较好地进行国际投资法双语教学,需要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料,根据学生的情况构建教学模式,并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对高职专业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双语教学现存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CLIL对双语教学的理论支撑,最后提出了改善国际商法课程双语教学的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明确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景,细化评价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