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软交换是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适配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下一代网络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网络融合。在分析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软交换中协议适配的方法,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目前网络上存在的所有呼叫控制协议的统一格式消息集,并描述了消息的结构,讨论了统一格式消息与SIP和ISUP之间的映射流程。以该方法为基础所实现的软交换具有较高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现有PSTN网络中,语音主要通过NO.7信令中的ISUP来进行控制。在软交换网络逐步的演进过程中,为了保证原有PSTN用户的业务属性不丢失,当不同软交换域内的软交换互通时,需要考虑原有NO.7信令如何通过SIP/SIP-T消息进行传送。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的软交换组网应用模式下,当主、被叫用户分别为PSTN以及软交换接入用户时,不同软交换域的软交换设备SS之间通过SIP-T实现互通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软交换技术是VoIP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它和基于H.323、SIP的VoIP系统有着本质区别,本文详细介绍了软交换系统既和PSTN交换机一样实现时隙交换,又解决用远距离分组交换通路取代长话通信线路的工作机制,给出了基于软交换系统的VoIP系统的呼叫连接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4.
软交换技术是VoIP的核心技术之一,但它和基于H.323、SIP的VoIP系统有着本质区别,本文详细介绍了软交换系统既和PSTN交换机一样实现时隙交换,又解决用远距离分组交换通路取代长话通信线路的工作机制,给出了基于软交换系统的VoIP系统的呼叫连接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5.
杨景  黄晓庆 《通信世界》2003,(28):44-44
业务驱动软交换平台是建立在IP基础设施之上的自我管理的分布式开放网络计算环境。它是向下一代电信业务演进的重要基础设施。业务驱动软交换平台的结构是组件式的。支持组件之间通信的软交换硬件平台、软交换操作系统和软交换消息总线将这些软硬件组件构成一个业务整体。同时,业务驱动的软交换具备业务开发的支持工具以实现对业务的开发。这个软交换平台同时也具备对自身的管理功能。图3描述了业务驱动软交换平台上的组件和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网络组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一代网络将是基于软交换系统的通信网络。在研究各种软交换系统互联机制的基础之上,结合软交换基于IP网络构建、信令与媒体分离等特点提出了基于软交换系统的下一代网络中可以采用的各种组网结构,比较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指明了其适用范围。最后给出了现有通信网向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过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交换网络信令系统及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的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的体系架构。对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式进行分析,最后对软交换网络信令监测系统与电路交换网络监测系统进行比较.分析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的不同之处,并对软交换信令监测系统实际部署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IMS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方案,已经在运营商层面开始大范围部署.相较于之前的固网软交换和移动软交换而言,新的网络架构中网元的种类和数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在IMS网络中主要应用到SIP消息,网元之间SIP消息的路由就成了我们关心的一个关键问题.详细介绍了IMS网络中的SIP路由.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下一代网络在晋煤集团的应用现状,下一代网络软交换系统的容灾性解决方案等技术优势,软交换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多进程共享处理机资源的软交换实体,提出基于非强占、多优先级消息排队的M/G/1/n排队网络性能分析模型。该模型中消息的处理服从定长分布而不是泊松分布,并且存在呼叫损失,更加接近实际系统。给出了消息平均排队时间的解析表达式,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无优先级M/G/1/n排队模型,上述模型具有更大系统吞吐量,更高CPU有效负荷,但呼叫接续时间稍有增加。同时分析了消息缓冲区n对于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