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肝为风木之脏,藏血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此可见,视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肝之条达,抑郁密切相关。若情志内伤,肝郁气滞,则气血瘀滞;久郁化火,气火上逆,则脉络受损;肝郁及脾,脾失  相似文献   

2.
<正>肝属木,应于春气,在志为怒。主疏泄,调节气机,其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即肝气不得条达,是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所有肝病几乎都与肝气郁结相关,或表现出肝气郁结的证候。资料显示,在五脏病证中,中医肝病证占40%[1]。而肝郁证是肝病的一个核心证候,也是中医肝病发病学的主要环节。肝气郁结证是中医肝病常见证候,常由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或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情志致病因素是肝气郁结证最常见病因,同时肝气郁结证的主  相似文献   

3.
石海澄老中医高血压病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石氏衷中参西 ,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脉痹”范畴。临床从瘀证治 ,常获奇效 ,现举例介绍如下。1 疏肝理气 ,和血解痉降压肝藏血 ,主疏泄 ,畅气机 ,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辨证奇闻》云 :“肝气应脑”。长期精神紧张 ,情志不舒、久郁、恼怒则伤肝 ,肝伤则木失条达 ,疏泄失常 ,气血失和 ,血行失序 ,脑失所养 ,头晕头痛 ,常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 ,兼见失眠多梦 ,急躁不安。治宜疏肝理气 ,和血解痉 ,佐以安神定志。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地龙、丹参、当归、酸枣仁、白芍。若肝郁化火 ,则兼见面红目赤 ,舌…  相似文献   

4.
四、肝1.肝气郁结与肝气横逆、肝气上逆、肝气入络一般的说,肝气郁结是基础,在肝失条达,疏泄失常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演变出现横逆、上逆、入络等证。区别言之,肝气郁结称“肝郁”证,肝气横逆等属“肝气”病,但“肝郁”有时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肝气”病。肝气郁结是肝的疏泄功能障碍,如影响脾胃的,为“木不疏土”。肝气横逆,因肝气亢盛,  相似文献   

5.
肝火辨治     
肝在五行中属木,主疏泄条达,能调畅气机。如肝之疏泄正常,则气机和畅,气血调和,心情开朗,精神愉快。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木失条达之性,疏泄无权,气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阳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情志致胃脘痛的伤脏规律及证候特征。方法:以自编胃脘痛调查表为调查工具,选取山东省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患者115例,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统计分析胃脘痛的伤脏规律及证候特征。结果:除胃外肝是受损机会最多的脏腑占97.20%,脾损伤占49.53%,胆损伤占20.56%,伤心则比较少见,而肺、肾受损在本次调查中未出现。证候宜分为肝胃气滞与肝气犯胃两型。结论:情志致胃脘痛主要因情志伤肝而致肝疏泄失常所致,分为疏泄不及所致的肝胃气滞与疏泄太过所致的肝气犯胃2种证型,从而提示临床治疗情志相关胃脘痛时应区别用药。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实证高血压1.1疏肝泄热法适用于肝郁化热型。“肝为心母,操用心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易造成精神紧张,可致肝气郁结,久而化热。盖肝主疏泄喜条达,肝之疏泄失常,易致五脏功能紊乱,而引起血压升高。症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每因情志波动而致血压上升,舌淡红或红,苔白或淡黄,脉弦。方选大柴胡汤,而以大便秘结者尤佳。  相似文献   

8.
疏肝法是疏散肝气郁结的一种治疗方法。肝主疏泄,性喜条达,一旦情志失调,外感邪气,或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均可引起疏泄失职、肝气郁结,致症坐生。如肝郁化热上扰清窍可致头疼;或气血不畅,血运障碍,宗筋不充,导致阳萎;或气血凝滞,脉络不通,而致恶脉;或郁滞日久,痰凝血瘀,形成痰积包块。因此,抓住肝郁证的特点,灵活运用疏肝法,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此举笔者临证数案,以教正於同道。1 疏肝散结,瘿证可平 张××,女,38岁,青岛据条厂工人,1989—10—29初诊,患者半月前发现右侧颈部有一肿块,于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诊为甲状腺腺瘤,同位素扫描示“冷  相似文献   

9.
肝郁证多与情志有关,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遭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隔绝肝脉,导致肝气失于疏泄、条达而至。近年临床肝郁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涉及诸多疾病,且常常衍变转化为其他证候,影响广。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及文献,总结了传统医学蒙医对肝郁证的理论研究及临床治疗现状,为今后蒙医治疗肝郁证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病涉及范围广、病理变化复杂,其病理变化的特点可概括为易郁、易虚、易亢、多变,与五脏病机密切相关。本文拟对肝病的病理特点及其与五脏病机的关系作一规律性探讨。1 肝郁可致四脏郁 肝于五行属木,具有疏泄之生理功能及喜条达的生理特性,肝气失其条达舒畅之性,则气机阻滞而形成肝郁证。五脏之郁,皆以肝郁为病理基础。肝失疏泄,可累及他脏而使之功能失调,发生各种郁证,  相似文献   

11.
周世章主任医师从医 30余年 ,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处方精练轻灵 ,选药精当 ,善调畅气血 ,疏达气机。他从肝郁论治眩晕 ,独辟蹊径 ,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1 肝郁为百病之源 ,肝郁可致眩晕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主疏泄气机 ,调畅情志。人身之气运行不息 ,升降有度 ,出入有节 ,全赖肝的疏泄条达作用 ,一有怫郁 ,则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生多种病变 ,肝气郁结 ,气机不调则百病生焉。从疾病的三因学说看 ,任何疾病的发生均与情志有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 ,来自社会、工作、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加大 ,情志致病增多 ,尤以中年女性…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肝”,之生理功能甚广,现代医学认为其“主情志”多为神经精神系统的功能。《内经》中“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即是指人的情志活动由肝所主。然其主情志实乃肝的疏泄功能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疏泄正常,则气机舒畅,气血和调,心情开朗;疏泄失常,则气机不畅,易致肝郁,若稍受精神刺激,即抑郁难伸;疏泄功能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急躁多怒;反之,又复持久的情志异常(如郁、怒等),  相似文献   

13.
肝郁用黄芪     
肝郁用黄芪311719浙江省淳安县第二人民医院黄健戈黄芪味甘、微温,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团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肝主疏泄,肝郁证的形成,是由于情志所伤,使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气机壅遏所致,多属实证.黄芪既无疏郁之功,又属补益之品,以黄芪治肝郁,岂非犯...  相似文献   

14.
“木郁达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是中医临床运用范围较广的治则之一。肝主疏泄、藏血,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女子因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又以“肝为先天”。既“女子以血为本”、“冲为血海”,冲脉附于肝,冲脉之气“盛”而流通,则有赖于肝之疏泄。《内经》云:“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肝气条达,冲任和谐,是月经按时来潮,胞宫孕育胎儿的重要条件。反之,则经、带、胎、产诸疾随之而起。然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颇多,郁怒伤肝致肝失条达之症常见,情志所伤为妇科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木郁达之”  相似文献   

15.
舒肝法在《傅青主女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科疾病原因极为复杂 ,与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房劳太过 ,劳倦等均有密切关系 ,其发病涉及脏腑 ,经络 ,气血 ,阴阳等各个方面 ,尤以肝脾肾三脏为重 ,三脏之中 ,肝郁甚为重要。治疗妇科病 ,多从调理肝脾肾着手 ,且治肝之中 ,舒肝为先。肝藏血 ,主疏泄 ,喜条达 ,恶抑郁 ,其体为血 ,其用为气 ,舒肝解郁则肝气条达 ,血行通畅 ,气血既通则诸病不生 ,既使发病亦易治疗。女子易伤情志 ,遇事不遂 ,每多肝郁。因此舒肝法在妇科病的治疗中更为重要。1 舒肝调经 调理气血舒肝法在治疗月经不调时应用极为广泛 ,如经水后期 ,经水先后无定期 ,老年经水…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所谓肝郁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以情志抑郁,胸胁、少腹胀痛及气滞症状为主要表现。主要症状表现:胸胁、少腹胀满疼痛,上窜不定,情志抑郁,善太息;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苔薄白,脉弦[1]。肝郁证多因精神刺激,精神不遂,郁怒伤肝,或因其他病邪侵犯,以致肝疏泄失职,气机不畅而成。肝  相似文献   

17.
慢性活动性肝炎多由乙肝病毒引起所致,从其症状表现来看,多属祖国医学黄疸、胁痛、积症等病证范畴。本病多数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饮食不振、腹胀便溏等,同时伴有右季肋或胁部隐痛或胀痛。其发病机理:除与湿热瘀毒及失治误治有关外,且与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而致肝胃不和密切相关。由于病程绵延,肝郁日久化热伤阴而致肝肾阴虚,同时加重了肝气郁结,使病情加重。思虑伤脾,土虚木贼而形成脾虚肝郁。据我们在临床观察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中属肝胃不和、肝郁脾虚型占65%左右。反之,慢性活动性肝炎经久不愈又影响了病人的情志变化,以致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临床护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志变化,掌握不同心理活动,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董建华教授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以调肝为首务。如疏肝降逆、镇肝豁痰、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无不得心应手,疗效显著,现整理归纳如下。1 疏肝降逆肝为厥阴风木之脏,主疏泄而喜条达。“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揭示了肝在高血压病中的主导作用。若身心过动,或情志郁勃,使肝失疏泄,气机郁阻,则气郁血逆,而使血压陡升。《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所云:“肝病头目眩胁支满”,就论述了肝郁致眩的病机及症状。临床表现头痛眩晕,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嗳气频频,善太息。头痛、两胁胀痛是辨证的眼目。董师认为,肝郁上冲,气血逆乱使血…  相似文献   

19.
肝气郁结证是临床所见之肝系疾病的基本证型,也是肝病诸多证候的病理基础。掌握肝气郁结证的病理演变趋势,有助于在总体上把握肝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可为临床治疗肝病提供准确而充分的诊断依据。一、气郁生痰,气滞血瘀,气逆为厥为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柔顺,主调畅情志,储藏和调节血量,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若情志不遂,易使肝失条达宣畅,气机疏泄不及,而致肝气郁滞、经气不利、升降失  相似文献   

20.
<正> 肝胆管结石症,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胁痛”、“胆癉”的范畴。本病多因过食辛辣、油腻食品,以致胃热胆郁,肝失条达,辄因外邪诱发而成;亦有因忧思郁怒,伤及肝脾,忧思伤脾,则脾不化湿,暴怒伤肝,则肝失疏泄,肝郁脾湿,胆失通降,清汁内停,久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