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感应器是有芯工频保温电炉的感应加热源,属电炉的“心脏”。考虑到提高铁液与感应器线圈的偶合效应,减少漏磁及炉子的电抗,设计上使熔沟与冷却水套间的耐火材料层厚度仅为75mm,加上熔沟内铁液温度高、搅拌强烈,此处耐火材料受到强烈冲刷及侵蚀,因此,其使用寿命一般为半年,即常需更换。为防止炉体耐火炉衬因激冷开裂,要求快速更换。从现场施工的角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感应器更换时间的确定 耐火材料供应商的保证使用期为半年,但具体的更换时间应综合感应器的表面温度、电流变化以及其外壳、水套、线圈的冷却水温…  相似文献   

2.
<正>西安博大电炉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研究、开发、制造感应加热设备的专业厂家。现有职工118人,工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0%,我国著名中频电源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秦祖荫教授和著名感应器设计专家-西安电炉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汤景明先生,担任公司技术顾问。我公司总工、高级工程师高邱林同志曾组织设计了数十套大型非标设备,全国第一条锚链加热生产线、第一条弹簧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从英国进口的预热、加热两套感应加热器用于变截面弹簧轧制前加热的。感应器为浇铸全封闭悬臂式结构,经多年使用后发现故障率高,维修费用大,周期长,直接影响变截面弹簧生产。为此我们自行研制了新的感应器,满足了工艺要求,现已推广应用。1感应加热技术要求所...  相似文献   

4.
肖红  全嵩  肖晓丹  杨宏  胡璐 《连铸》2021,40(5):108-113
针对中间包增设通道式感应加热装置,在不改变现有连铸机中间包冲击区和浇注区距离的条件下,进行中间包电磁感应加热装备的工业化研制。重点研究了中间包包壳上涡流的隔断、感应加热器加热效率、感应加热中间包耐火材料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涡流隔断技术能有效抑制包体涡流发热,较好地解决中间包包体涡流发热的问题。并且通过优化感应器的结构设计及采用气雾混合冷却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中间包感应加热技术的工业化运行及中间包钢水温度±3 ℃的精准控温。  相似文献   

5.
电磁铸造中的感应热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海  金俊泽 《铸造》1999,(8):5-9
通过实际测量电磁铸造感应器中铸锭的感应热变化,分析感应器工作电流对感应加热作用的影响,研究铸锭中横向及纵向的感应热分布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得到铸锭截面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并由此计算了感应加热总量和加热功率。  相似文献   

6.
空压机曲轴高频淬火感应器的改进四川齿轮厂(成都610208)翟钟秀较大直径的曲轴,批量表面感应加热,一般采用半圆环、矩形或可分式圆环感应器。对于小尺寸、多品种的曲轴感应加热,由于平衡块间距过小,存在问题较多,如感应器的设计制造、工件的装夹、表层加热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强钢摩擦焊接头焊后正火感应热处理加热区过宽产生的焊接接头软化失效问题,为窄化感应加热区宽度作了磁轭式感应器;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实时检测高强钢钻杆摩擦焊头焊后正火感应热处理过程的温度分布,评定了该感应器窄化感应加热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锻压技术》2011,(1):38
西安博大电炉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至今已经有23年的历史,是我国研究、开发、制造感应加热设备的专业厂家之一。本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实践,在2009年为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成功生产了与16 t电液模锻锤配套的2000 kW中频感应加热成套设备,该设备已投入生产安装结束,整机可与进口设备媲美。在维护及故障处理方面,比进口设备操作简易,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9.
正恒锐理念:诚实守信精益求精恒锐宗旨:志在永恒锐意进取重庆恒锐金鼎感应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感应加热设备的开发与制作,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中频感应加热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和重庆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节能及智能化的感应加热系统,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提供完善且周密的服务。我们将继续秉承"服务、坚持、共赢"的理念,为客户解决在感应加热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目前,我们能为用户提供50~6000KW的中频感应加热设备,我们期待和您展开真诚的合作。产品特点个性化订制的控制系统,能根据用户需求增加所需的控制模块;  相似文献   

10.
感应加热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现象,对其深入理解有助于精确模拟感应加热过程,同时能提出相应的简化等效热源用于模拟大尺寸工件的感应成形。本文以移动感应加热弯板成形作为对象,通过建立一个准确高效的局部精细模型探讨了感应加热过程中的磁场、有效功率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加热开始时,加热表面的磁通密度和温度的等值线均与感应器的形状相似;随着加热的进行,磁通密度在感应器前部附近的工件表面区域的数值远大于后部,但同时刻的最高温度却分布于感应器后侧部附近的工件表面区域。此外,从感应加热的两个动态阶段详细分析了有效功率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原因。温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进行感应加热时,在感应器上镶装导磁体,能集中能量精确加热工件所需加热表面,提高感应器的热效率。本文综述了各种导磁体的性能及其发展概况,并提出了提高感应器效率的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2.
感应加热与导磁体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感应加热时,在感应器上镶装导磁体,能集中能量精确加热工件所需加热表面,提高感应器的热效率。本文综述了各种导磁体的性能及其发展概况,并提出了提高感应器效率的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3.
以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55钢为例,研究其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渗硼处理的方法和工艺,利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感应加热温度、渗硼时间和工件样本表面与感应器之间的距离对渗硼层厚度的影响,检测和观察渗硼层显微硬度和组织,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硼层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渗硼层厚度的影响顺序大小依次是工件样本表面与感应器之间的距离、渗硼时间和感应加热温度;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较为理想的高频电磁感应加热渗硼工艺方案,即:感应加热温度为860℃,渗硼时间6.6 s,工件样本表面与感应器之间的距离为3.5 mm。研究结果可为碳钢的渗硼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转盘轴承是汽车轮毂中非常关键的部件,承担轮毂的旋转运动与结构的支撑作用。目前普遍使用的转盘轴承滚道感应淬火工艺缺乏规范性指导,感应器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产品报废率高。以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建立转盘轴承滚道感应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不同感应器结构在静态与动态感应加热过程中受不同工艺参数影响所造成的温度场分布,并选出加热效果最好的D型感应器。通过提取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所建立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实际轴承滚道感应加热过程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热管砂轮的强化换热优势,设计一种适合高频感应加热的热管砂轮感应器,并使用仿真软件分析电流大小、加热间隙、线圈夹角3个参数对钎焊温度分布的影响,由此确定热管砂轮高频感应钎焊的优化参数组合。最后,利用优化的感应器结合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成CBN磨粒热管砂轮。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时基体温度分布均匀,砂轮表面钎料与砂轮基体和磨粒结合良好,CBN磨粒有序排布,验证了钎焊工艺参数和感应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钢管》1997,(2)
RKL-感应加热专用高效空气冷却器是一种采用热管作为导热元件,以强迫风冷替代水冷方式完成感应电炉冷却过程的新一代换热器。以具有超导热性能的热管作为导热元件,不仅具有极高的导热系数,而且可达到极高的热流密度。本设备应用于各种感应加热电源、各种高频焊管、弯管机组、各种换频器。产生器,其中包括:工频炉、中频炉、高频炉的电器系统、感应器线圈冷却水及热处理淬火液的再冷却。采用本换热器可不使用水池和冷却塔。冷却水可使用软水经换热器作闭路循环,水质干净,使电器冷却系统及感应器线圈不结水垢,换热效率保持不变。本…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熔沟式感应电炉的蚀损机理,提出了监测感应器内熔沟蚀损状况的R-X曲线图法及控制措施,以确定感应器最佳更换时机,最大限度延长熔沟式感应电炉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表面硬化层深度决定了冷轧工作辊的性能与寿命。通过对表面硬化层机理分析和对双工频、工频三感应器、无铁芯感应器(及空气绝热膨胀制冷的深冷处理系统)等多种感应加热淬火方法的对比研究,改进冷轧工作辊的感应加热淬火工艺方案,采用无铁芯高感应器加热淬火,硬化层(Hs≥90)深度从25 mm以下提高到50 mm以上,性能改善明显,寿命大大延长。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2010,(3)
<正>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感应热处理技术。内容包括现代感应加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的选择、感应淬火机床与淬火夹具、感应淬火机床的主要部件与监控仪器、感应加热装置的辅助设备、表面淬火用感应器、感应淬火成套设备的组成与布置、感应热处理工艺、感应热处理技术开发等。本书着眼于应用技术,配有丰  相似文献   

20.
《金属热处理》2008,33(4):3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感应热处理技术。内容包括现代感应加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的选择、感应淬火机床与淬火夹具、感应淬火机床的主要部件与监控仪器、感应加热装置的辅助设备、表面淬火用感应器、感应淬火成套设备的组成与布置、感应热处理工艺、感应热处理技术开发等。本书着眼于应用技术,配有丰富的图表与实例,实用性、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