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内镜手术开放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扩大上颌窦口大小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配对,研究120例双侧病变相近的、术中见双侧上颌窦窦口均有病变的I、II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对比一侧窦口尽量扩大,另一侧常规扩大,术后不同时期鼻腔症状改善情况及窦口开放率。结果术中尽量扩大窦口一侧在不同时期其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扩大侧,随访6个月,窦口开放良好率为96.7%。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对上颌窦窦口有病变者,尽量扩大窦口,有利于上颌窦通气引流,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上颌窦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统计41例(64侧)上颌窦疾病患者,术前记Lund-Mackay评分,术中观察是否合并息肉并按统一标准行中鼻道上颌窦口扩大,术后观察窦口开放情况,统计缩窄率及闭锁率。结果①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者共37例(90.2%);②术前CT评分大于等于10分者,术后上颌窦口缩窄率46.4%,术前CT评分小于10分者,术后上颌窦口缩窄率16.7%:(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伴息肉者,术后上颌窦口闭锁率16.7%,不伴息肉者,术后上颌窦口闭锁率0(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疾病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满意;多鼻窦病变者,病变范围较重则术后窦口黏膜上皮化程度较差;伴发息肉者术后上颌窦口闭锁率高。  相似文献   

3.
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中上颌窦冲洗管留置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40例(76侧)行功能性鼻内窥镜的患者于术中留置上颌窦冲洗管,并与38例(76侧)未在术中留置冲洗管者进行比较,观察上颌窦冲洗管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过程中,于下鼻道内下鼻甲附着处距下甲前端1cm-1.5cm处借助CHOCK留置上颌窦冲洗管并固定,于术中及术后的用生理盐水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进行冲洗,连续冲洗5-7天,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术腔恢复情况。结果 留置冲洗管术中有助于寻找上颌窦窦口。有利于清理窦腔,减少出血量,保持镜面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有助于窦腔内积血和分泌物排出,减轻粘膜肿胀,保持窦口通畅;留置方法简便,创伤小,无不良反应,是简便而易行的冲洗方法。结论 上颌窦冲洗管留置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鼻窦炎手术术式不断地被替代,但鼻内镜手术并不能完全代替Caldwell-Luc手术,对某些上颌窦囊肿、持续性或复发性上颌窦炎疾病、上颌窦良性肿瘤、真菌性上颌窦炎等疾病,Caldwell-Luc手术仍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1,2]。我科2003年1月~2006年11月应  相似文献   

5.
内镜鼻窦手术后处理对其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取决于设备的配置、术者的熟练程度及术后定期随访中的正确处理等 ,后者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总结我科 1 998年 1月~2 0 0 0年 1 2月 335例患者术后处理中发现的问题 ,探讨内镜鼻窦手术后的一般处理原则。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1 998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因鼻窦炎行内镜鼻窦手术者 335例 ,男 2 0 8例 ,女 1 2 7例 ;年龄 8~85岁 ,平均 2 8岁。病程 1~ 40年。首次手术者2 98例 ,再次手术者 37例 ,其中术前行鼻息肉摘除术最多者达 8次。按照 1 997年海口会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鼻腔冲洗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对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随机在2014年1月—2019年12月选择4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内镜术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作为本次研究样本。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差异(P < 0.05),有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一般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要高,差异(P < 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在临床上采用鼻腔冲洗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的恢复率,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在鼻内镜鼻窦手术未开展之前,对上颌窦炎性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即Caldwell-Luc术式,特点是通过唇龈切开经犬齿窝进入上颌窦。随着鼻内  相似文献   

8.
9.
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后,其转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窦口阻塞与否和是否能够建立通畅的鼻窦通气和引流,而术后创面出现囊泡、肉芽组织增生是手术后最常见的组织反应,术后创面处理,不仅是创面上皮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辅助其他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鼻内镜辅助其他手术径路治疗25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予以放射和(或)化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44%,与文献报道的传统手术疗效相似。结论鼻内镜下辅助其他手术径路治疗上颌窦癌可起到有效减瘤作用,创伤小,避免了面容与功能的损毁,具有微创外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双径路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2000年1月~2005年6月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上颌窦前壁双径路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术中上颌窦黏膜撕脱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鼻内镜术中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时 ,可能导致上颌窦黏膜撕脱。现将我们处理上颌窦黏膜撕脱的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 0 0 1年 12月~ 2 0 0 2年 12月施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 82例 (15 7侧 ) ,男 5 3例 ,女 2 9例 ;年龄 10~ 70岁。病程 2~ 4 1年。按 1997年海口标准将其分型分期 :Ⅰ型 1期 2例 ,Ⅰ型 2期 8例 ;Ⅱ型 1期 8例 ,Ⅱ型 2期 32例 ,Ⅱ型 3期 11例 ;Ⅲ型2 1例。手术中 14侧上颌窦黏膜撕脱 ,其中Ⅰ型 2期 1侧 ,Ⅱ型 2期 3侧 ,Ⅱ型 3期 2侧 ,Ⅲ型 8侧。1.2 手术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根据病变程度和范围经…  相似文献   

13.
丝裂霉素C对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MMC)对鼻内镜手术(ESS)术后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将行ESS的196例(292侧)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150侧),对照组96例(142侧)。两组病人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和排除剂等治疗,但治疗组术中应用MMC。术后定期行鼻内镜观察,依照ES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术腔肿胀程度轻,痂皮消退快,术腔清洁,上皮化时间短,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应用MMC可提高ESS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息肉、囊肿、真菌、慢性炎症等,以及放射性上颌窦炎、纤毛不动综合征等有时表现为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而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OMC)结构正常^[1]。我们自2005年1月以来对71例符合上述条件的孤立性上颌窦病变者行双径路小视窗鼻内镜手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鼻内窥镜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别为92.9%和80.4%(随访6个月时)。回顾性观察51例施CaldwelLuc术的患者,下鼻道造口的术后开放率仅为40.6%。分析38张单侧鼻窦炎或鼻息肉的鼻窦CT片,测量对照侧与病变侧的上颌窦口膜样部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差异无显著性。病变侧上颌窦口周围的中鼻甲气化、增生及钩突偏曲、筛泡骨性增生等解剖结构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关键是窦口周围的解剖异常因素。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上颌窦中鼻道开口的重要性及处理方法。方法 配对研究56例双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比较同一患者术中扩大或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后情况。结果 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术侧中分分别为92.9%和80.4%。  相似文献   

18.
慢性鼻窦炎(CRS)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机制复杂。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其诊断、治疗策略逐渐向个体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手术治疗是CRS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鼻内镜手术因其功能性和微创性成为目前CRS首选的外科治疗手段,但是术后鼻腔、鼻窦黏膜仍处于炎症环境中,若处理不当会影响手术疗效。临床研究证实,鼻内镜手术后行鼻腔冲洗可改善症状,促进术腔恢复。本文将从冲洗液、冲洗方法、冲洗工具等方面进行综述,为鼻腔冲洗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与鼻内镜上颌窦手术视野相关的上颌窦形态特征。方法:通过对1000例(2000侧)正常成人的鼻窦CT(轴位+冠状位)扫描,观察其上颌窦形态并进行分型。结果:CT显示上颌窦与手术相关的形态变化主要在其内侧壁,水平位鼻窦CT显示上颌窦内侧壁的形态在中部较恒定,一般都呈现以内侧壁为底边的三角形或半圆形,前者有857例(85.7%),后者有143例(14.3%);冠状位显示上颌窦内侧壁形态前、后层面较为恒定,中间层面的差异较大,有外凸形和平直形,其中外凸形341例(34.1%),平直形659例(65.9%)。根据中间层面内侧壁的形态及上颌窦气化程度将上颌窦形态分为三型:I型662例(66.2%),Ⅱ型265例(26.5%),Ⅲ型73例(7.3%)。结论:上颌窦内侧壁形态影响鼻内镜中鼻道人路的上颌窦手术视野,在鼻内镜上颌窦手术前应充分考虑其形态对于手术视野及病变的清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切除单纯上颌窦囊肿手术径路的选择策略.方法 选择鼻内镜下单纯上颌窦囊肿切除的47例患者(52侧)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下鼻道黏膜瓣下开窗径路者36侧,改良泪前隐窝径路者16侧,观察两种径路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经下鼻道径路手术者36侧中有1侧复发;经改良泪前隐窝径路者16侧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