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生理成分表现及渗漏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国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程序,按2、1、0、3号(分别对应中稠度、低稠度、硫酸钡原液及高稠度)顺序分别对每种稠度食物进行3、5、10 ml的吞咽造影检查。使用标准化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稠度和容积吞咽任务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生理成分表现及渗漏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59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中国改良容积粘度测试程序, 按2、1、0、3号(分别对应中稠度、低稠度、硫酸钡原液及高稠度)顺序分别对每种稠度食物进行3、5、10 ml的吞咽造影检查。使用标准化吞钡造影功能障碍评价量表(MBSImP)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记录患者在执行不同稠度及容积吞咽任务时其各个吞咽生理成分评分和渗漏误吸分级。结果入选患者舌控制、咽期吞咽启动及喉关闭均在吞咽0号食物时表现较差, 口腔残留在执行大容积吞咽任务时表现较差, 咽蠕动在执行较小容积吞咽任务时表现较差。入选患者在执行低稠度、大容积吞咽任务时发生渗漏误吸的风险较高;其渗漏误吸分级与咽期总分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365, P<0.01), 并以喉关闭与渗漏误吸分级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r=0.772, P<0.0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口咽期各吞咽生理成分的表现与进食食物稠度及容积密切相关, 患者在执行较低稠度、较大容积吞咽任务时发生渗漏误吸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淀粉类增稠剂、黄原胶类增稠剂及凝胶类增稠剂对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渗漏误吸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患者随机顺序进食分别由淀粉类增稠剂、黄原胶类增稠剂及凝胶类增稠剂调制的高度稠/细泥型造影剂,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及不同增稠剂对其渗漏误吸情况的影响,并采用Rosenbek渗漏-误吸分级记录。结果:黄原胶类组与淀粉类组的渗漏误吸分级比较,及凝胶类组与淀粉类组的渗漏误吸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黄原胶类增稠剂及凝胶类增稠剂改善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渗漏误吸情况的效果优于淀粉类增稠剂,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误吸风险及吞咽能力更个体化地选择合适的增稠剂。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究与分析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试验(VFSS)检查脑卒中口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口咽期吞咽障碍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收治的37例脑卒中非吞咽功能障碍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行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试验检查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吞咽次数较少、无渗透误吸率较低、轻度渗透率较高、重度渗透率较高、误吸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透视检查吞咽试验在检查诊断脑卒中口咽期吞咽功能障碍及非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时可见较大的差异,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训练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的有效性。方法 将53例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施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差异。4周后训练组吞咽功能及饮食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对患摄食的护理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 该方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家属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脑卒中三级吞咽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康复组给予三级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吞咽康复治疗,2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2组患者分别于入选时及发病第2周末、1个月末、2个月末采用才藤分级法进行吞咽功能分级,换算成相应的评分后进行比较。 结果康复组在各治疗阶段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康复组在各阶段的吞咽功能评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的增长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三级吞咽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施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差异。4周后训练组吞咽功能及饮食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对患者摄食的护理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该方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家属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入科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功能。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3.9%、对照组61.3%,经Ridit分析,u=2.405,P=0.0161。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治疗仪治疗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并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干预组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用头架(头架用颈托改装而成)固定头部,并使头稍向健侧倾斜。比较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进食时摇高床头30~40°,同时采用三角架固定头部,并使头稍向健侧倾斜可有效地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宋秋灵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22-372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了解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施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和训练组在人院时和治疗1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饮水结果比较、饮食分级比较及并发症比较无差异。4周后训练吞咽功能及饮食分级优于对照组(P&;lt;0.01),并发症总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05),对患者摄食的护理量明显减少,对照组为(37.5&;#177;32.0)min/d,训练组为(124&;#177;9.0)min/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结论:早期实施吞咽训练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吞咽功能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吞咽功能及误吸的影响。 方法 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符合纳入条件的17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88例)和干预组(85例)。2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评估及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模式。分别于治疗前(干预前)和治疗后(干预10d后),对2组患者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价、影像学检查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①治疗后,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87.06%)明显高于对照组(67.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43,P=0.002);②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39.78%)发生并发症(误吸、吸入性肺炎),而干预组有16例(18.82%),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P=0.003);③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2%,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丁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9):4559-4560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延伸组和普通组各61例。延伸组出院后给予延伸护理,普通组仅采取定期复查。护理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延伸组吞咽功能恢复总体有效率(85.25%)高于普通组(67.2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伸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喂食技巧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运动、理疗、针灸、吞咽训练等治疗及常规喂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喂食技巧,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喂食技巧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价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依次进行GUSS筛查及洼田饮水试验,观察两种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并依次比较不同吞咽功能表现患者的GUSS评分结果。结果本组患者GUSS筛查检出率为61.7%,高于饮水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吞咽障碍患者的GUSS评分为(20.0±0.0)分高于吞咽障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GUSS筛查可准确评估其吞咽功能,对吞咽障碍的早期发现与干预均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糊状食物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能通过吞水测试、而吞糊测试通过的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喂食糊状食物,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按常规留置胃管鼻饲流质。结果实验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误吸,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误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糊状食物对不能通过吞水测试、而通过吞糊测试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有效减少误吸、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增加进食乐趣。  相似文献   

18.
高金玲  吕桂玲  宋剑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57-1958
目的 探讨食物形态及吞咽姿势对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误吸发生的疗效.方法 对83例急性脑卒中伴可经口进食的摄食-吞咽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对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后进行科学的评估,给予安排个体化的食物形态及吞咽姿势,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食物形态及姿势进食.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与病变部位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78例,依据脑梗死的部位,将其分为幕上脑梗死组(幕上组)111例,和幕下脑梗死组(幕下组)67例,幕上组再根据其脑梗死的侧别,分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组59例,右侧大脑半球梗死组34例,双侧大脑半球梗死组18例,共3个亚组。对所有入选患者的吞咽造影录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吞咽造影录像检查,对其唇闭合、食团成形、吞咽失用、舌与硬腭接触、食团后漏、口腔运送时间、咽期吞咽启动、会厌谿残留、喉上抬、梨状隐窝滞留、咽后壁残留、咽期通过时间、误吸、渗漏等14项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幕上组与幕下组患者在食团成型(χ2=5.116,P=0.024)、吞咽失用(χ2=7.928,P=0.005)、口腔运送时间(χ2=14.152,P<0.01)、咽期吞咽启动(χ2=5.558,P=0.018)、喉上抬(χ2=19.424,P<0.01)、误吸(χ2=4.212,P=0.040)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和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的误吸发生率(χ2=10.277,P=0.0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与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在误吸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 结论 幕上脑梗死患者较幕下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口期吞咽障碍,包括食团成型障碍、吞咽失用及口腔运送时间延长;幕下脑梗死患者较幕上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咽期吞咽障碍,包括咽期吞咽启动延迟、喉上抬障碍及误吸。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较左侧大脑半球梗死患者更易发生误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食物性状改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对照组在研究期间摄入常规性状食物,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饮食调整策略对其食物性状进行改良。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比2组患者误吸人数、食物剩余量、继发肺部感染以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6周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误吸人数(5例)、食物剩余量[(4.6±3.3)ml]、继发肺部感染人数(2例)及吞咽功能[功能性吞咽困难量表(FDS)评分为(35.2±2.9)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通过对食物性状进行改良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风险,改善吞咽功能,该干预策略值得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