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分别收集6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开始恰当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行针刺治疗对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功能为Ⅳ、Ⅴ或Ⅵ级急性期开始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急性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治疗组(60例),恢复期开始针刺治疗的为对照组(60例),对两组疗效和疗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和疗程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急性期行针刺治疗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补法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顺  胡海超  王东升 《中国针灸》2008,28(2):111-113
目的:观察针刺补法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80例)、非手法组(80例)。2组取穴相同,手法组运用提插捻转补法,非手法组不用针刺手法。观察2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麻痹指数、麻痹程度及面神经肌电图的变化。结果:针刺补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麻痹指数、麻痹程度和面神经肌电图最大波幅值。手法组愈显率为91.3%,非手法组为75.0%,2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补法能提高治疗贝尔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缩短疗程、减少有创治疗给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带来的依从性差问题提供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中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8%;对照组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病例经日本面神经麻痹程度评价分析表评分为(27.95±5.65)分,优于对照组(24.17±7.68)分(P0.01)。两组病例达到痊愈所需时间治疗组为(33.10±9.73)天,短于对照组(36.01±8.41)天(P0.01)。两组病例满意度调查评分结果,治疗组为(90.97±4.18)分,高于对照组(87.32±5.62)分(P0.01)。结论:穴位埋线联合隔姜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显著,较常规西医治疗结合普通针刺治疗患者的疗效明显,并能明显缩短疗程,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干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方法:24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将急性期125例作为研究组,恢复期11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灸干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痊愈患者多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和针刺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最佳有效期为急性期,早期干预可有效的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表情肌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表情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34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表情肌组(表情肌组79例)和常规取穴组(55例)。表情肌组在颅顶肌额腹、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颊肌行围刺治疗;常规取穴组穴取患侧地仓、颊车、阳白、四白、攒竹等,行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表情肌组有效率为94.9%,优良率为92.4%;常规取穴组有效率为70.9%,优良率为52.7%,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情肌针刺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常规取穴针灸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和普通针刺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5.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疗程,值得更多医护人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与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采用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30例取穴地仓、颊车、下关、迎香、阳白、鱼腰、翳风、合谷等为主。10 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盛氏面三针结合超短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部正骨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选用常规腧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颈部正骨手法,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结论:对于患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除了常规针刺治疗之外,结合传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比单一进行针刺治疗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毫火针结合腹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采用毫火针和腹针结合的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腹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1.4%、91.4%,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结合腹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要优于腹针结合普通针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推拿、PNF技术与针刺并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推拿、PNF技术与针刺疗法,对照组25例仅予针刺疗法,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PNF技术与针刺并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滞针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泼尼松片加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滞针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2.50%,对照组愈显率5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缩短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和延长波幅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FDI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滞针法能够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加闪罐治疗妊娠期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予普通针刺、特定电磁波(TDP)照射和闪罐,取患侧攒竹、阳白、太阳、颧髎、迎香、牵正、地仓,对照组38例取穴同治疗组,行普通针刺和TDP照射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 d,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1、2、3个疗程治愈和显效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治愈和显效情况与疗程关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进行针刺加闪罐治疗安全有效,且能有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密波对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电针密波针刺面部腧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疗程均为4周28天,观察两组疗前和疗后面瘫的恢复情况以及对面肌痉挛的改善情况。采用Housc-Brackmann分级标准评定面瘫治疗效果,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来评定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面瘫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面肌痉挛的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26.40%。结论:电针密波治疗伴有面肌痉挛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贺君  廖穆熙 《河南中医》2011,31(5):534-53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TDP照射及闪罐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采用针刺配合TDP照射加闪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强的松、地巴唑和维生素B<,1>)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0.00%,总有效率为83.33%;针刺...  相似文献   

16.
李桂平  李妍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2008-2010
目的:研究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部功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个疗程评价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表和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分期经筋组的临床起效快,痊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分期针刺组,对各量表评分的改善优于分期针刺组。结论:分期经筋刺法对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口角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用电针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用电针治疗,取穴及针刺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7.5%,对照组为6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颈面部手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见效快,疗程短,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揿针治疗,治疗频率均为1次·d~(-1),每疗程10 d,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8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义(P 0.05),观察组治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义(P 0.05),两组患者均完成有效观察,无未完成病例。治疗过程中无断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上,普通针刺配合揿针比单纯普通针刺治疗上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风寒袭络型)48例,并与西药组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的治愈率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不仅显著地提高疗效,而且大大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与针刺、拔罐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与针刺、拔罐结合治疗,均以14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22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刺治、拔罐疗难治性面神经麻痹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