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化学防控一直是小麦主产区防控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明确几种新型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和对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的影响,于2018年进行了氰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SC)15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病穗防效达92.40%,病指防效达93.20%,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0.38%;25%氰烯菌酯SC 2000 mL/hm^2处理对赤霉病的病穗防效达86.80%,病指防效达88.78%,小麦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降低88.19%;48%氰烯·戊唑醇SC 900 mL/hm^2和40%丙硫·戊唑醇SC 6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77.20%、78.00%,病指防效分别为80.27%和79.59%,对籽粒DON毒素检出量较不用药对照分别降低73.87%和81.42%。在小麦赤霉病较重发生的情况下,上述4种杀菌剂单剂或复配剂1次用药既能高效控制病情,又能有效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不超标。本试验研究进一步阐明,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杀菌剂及其复配剂均能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并能有效降低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吡唑醚菌酯单剂及其复配剂虽然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和病指防效也较高,但控制小麦籽粒DON毒素含量效果相对较差。研究结果为小麦穗期赤霉病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在河南唐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并对当地常规防治药剂产生了抗性。为了筛选出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的替代药剂,以常规药剂多菌灵单剂为对照,选择了4种新型复配制剂对当地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发现,在两次施药后,30%戊唑醇·福美双悬浮剂90 mL/667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 mL/667m^2、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 mL/667m^2、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35 g/667m^2 4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其中,以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0.2%;4个复配剂处理区的小麦较清水对照区增产率也均在30%以上,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3.
多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其DON毒素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288 g/hm~2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药后25d病指防效均达到90%以上。药剂处理有一定增产效果,相比对照区,各处理区产量增幅16.39%~31.91%,千粒重增幅29.69%~36.17%。各处理对小麦病粒率和籽粒中的DON毒素也有一定控制效果。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g/hm~2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控制病粒率的效果最好,对应处理的病粒率分别为0.31%和0.3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 g/hm~2和48%丙硫菌唑悬浮剂288 g/hm~2控制DON毒素的效果最好,对应处理的DON毒素检出量分别为197.33μg/kg和197.07μg/kg。  相似文献   

4.
李威  粟俊  范刚强 《江西植保》2013,(2):174-177
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比较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都有一定防效。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5.74%、85.19%;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8.25%。综合防治效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50~2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的防效最好,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对稻曲病和纹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在实际生产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对1989年以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赤霉病在河南省流行频率提高、为害损失增大,已经成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调查发现,麦田病残体带菌率10%以上,能满足大发生的菌源量需要。引起河南省小麦穗腐的优势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假禾谷镰刀菌和链格孢,分离频率分别为29.69%、12.89%和42.19%。对赤霉病病菌多菌灵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豫南麦区多菌灵抗性菌株平均比率达10.99%,河南省尚未检测到对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菌株。43个主栽小麦品种在赤霉病自然发病条件下,普遍表现为不抗侵染。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1 500 mL/hm~2、40%丙唑·戊唑悬浮剂450~600 g/hm~2、20%叶菌唑悬浮剂300~600 g/hm~2及0.3%四霉素水剂1 0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450~540 g/hm~2处理田间防效85.61%~90.28%,3种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相应单剂,且显著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12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噻呋酰胺24%悬浮剂339g/hm2、嘧菌酯25%悬浮剂500g/hm2、丙环唑25%乳油750g/hm2在2次药后15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5%、88.1%、86.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肟菌·戊唑醇75%水分散粒剂防效为77.0%,稍次于丙环唑25%乳油;其他8种杀菌剂的防效在54.1%~68.7%之间,防效不太理想;井冈霉素20%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仅为56.6%,故笔者认为在水稻纹枯病大发生年份,尽量选用其他高效的杀菌剂进行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供试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2.88%~97.37%和78.14%~93.2...  相似文献   

11.
菌株HN-2为本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细菌,通过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鉴定生防菌HN-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以杧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作为靶标,其发酵上清液的正丁醇萃取粗提物的活性最好,抑菌圈大小为20.93 mm,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70.62 μg/mL。通过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数据结合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发现,正丁醇提取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脂肽类物质,其中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伊枯草菌素(iturins)和泛革素(fengycin)等。通过显微观察发现正丁醇粗提物可以造成杧果炭疽病菌菌丝扭曲、膨大、畸形,从而抑制杧果炭疽病菌的生长,菌株HN-2正丁醇提取物处理后的杧果15 d内未出现杧果炭疽病病状,对杧果果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贝莱斯芽胞杆菌HN-2的主要活性物质为脂肽类物质,其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N-2为本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生防菌,本文研究了菌株HN-2发酵上清液活性成分的最优提取方式、抑菌效果及其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方式提取的菌株HN-2发酵上清液活性成分对3种黄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提取物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大小为(41.57±0.33)mm;并且在10 mg/mL浓度下,贝莱斯芽胞杆菌HN-2正丁醇提取物比杆菌肽、春雷霉素和叶枯唑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HN-2正丁醇提取物对pH有较宽的适应范围(pH 1.0~9.0),且在紫外线及高温等环境下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贝莱斯芽胞杆菌HN-2正丁醇提取物具有开发成为生物源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拮抗细菌菌株BC98-I对青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拮抗细菌菌株BC98-I是从沤肥浸渍液中分离筛选到的一株对青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蜡质芽孢杆菌。菌含量为5.0×108 cfu/mL的该拮抗菌发酵液在平皿上对青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91.7% ±0.5%;该发酵液经高温高压灭活后对青椒枯萎病菌仍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58.3% ±2.2%。经硫酸铵沉淀从发酵液中粗提到对青椒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蛋白粗提物,经孔碟法试验表明,浓度从5 ~60 mg/mL的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达12 ~27 mm。显微观察显示:拮抗蛋白粗提物可造成青椒枯萎病菌菌丝异常;对孢子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孢子萌发产生的芽管短,部分芽管膨大形成大泡囊。该拮抗蛋白对热、蛋白酶、氯仿稳定;耐酸碱,对紫外线和离子强度部分敏感。  相似文献   

14.
小麦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小麦纹枯病病田土壤中分离到722株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拮抗细菌397株,拮抗菌率为55.0%。细菌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以竞争作用为主,表现为菌株生长快,抑菌率高但抑菌带较窄,如菌株BNT-25抑菌效果可达100.0%,抑菌带仅为2 mm;其二为抗生物质的产生,表现为菌株生长慢,菌落小,抑菌率高且抑菌带宽,如JJ-5菌株抑菌效果可达94.3%,抑菌带为12 mm。选用18株抑菌作用良好的拮抗细菌在室内测定其防治小麦苗期纹枯病的效果。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有9株拮抗细菌的防治效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有15株拮抗细菌的防治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极显著水平中菌株NZT-47、MTT-8和DHT-1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5%、64.03%和58.89%,对小麦纹枯病表现了较高的防治效果;菌株HNT-7-16、BDT-94和BNT-28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47%、40.97%和40.97%,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NZT-47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11种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欢  徐进  王晓宁  张彤  许景升  张昊  冯洁 《植物保护》2020,46(5):309-315
由果胶杆菌属细菌Pectobacterium spp.引起的软腐病是世界范围内马铃薯生产上重要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分别采用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探究了11种常用的杀菌剂对胡萝卜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菌株Pcc20181的离体抑菌效果; 采用马铃薯半薯接种法评价了供试杀菌剂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控效果。碟片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均显示:11种供试杀菌剂中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0.3%四霉素AS和3%噻霉酮WP离体抑菌效果最好, 抑菌圈直径介于0.13~1.47 cm, EC50介于1.695~44.363 mg/L; 新鲜半薯接种法测定结果表明, 11种供试杀菌剂中有8种对软腐病均有控病效果, 防效为33.33~92.50%。其中, 3%噻霉酮WP对马铃薯软腐病的防效最高为92.50%, 随后依次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SP (89.76%)、20%叶枯唑WP (58.81%)、0.3%四霉素AS (51.60%)。综合评价, 3%噻霉酮WP、20%叶枯唑WP和0.3%四霉素AS对马铃薯软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可用于防治梨炭疽病的生防资源,从江苏句容梨园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对梨炭疽菌具有较强拮抗效果的菌株CL01。基于菌落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和rpoB基因序列,该菌株被鉴定为奥托威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CL01能够抑制梨炭疽菌菌丝的生长,受抑制的真菌菌落边缘菌丝变得稠密,分支增多,局部膨大,在PDA皿上抑菌带宽达(8.2±0.4)mm。扫描电镜观察发现,CL01发酵液能够破坏梨炭疽菌细胞壁完整性,导致菌丝皱缩、塌陷。CL01发酵液还能够抑制梨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芽管的伸长,经发酵液处理后的孢子萌发率降至50%以下。用正丁醇萃取法提取的CL01发酵液粗提物对梨炭疽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带宽可达到(7.3±0.2) mm。CL01发酵液和发酵液正丁醇粗提物均可以有效抑制梨炭疽病斑的扩展,防治效果分别达到了62.0%和83.0%。此外,CL01还对多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杨树烂皮病生防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能有效抑制杨树烂皮病菌的拮抗放线菌F58的生防效果及分类地位,采用平板对峙法、杯碟法和人工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其活菌及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拮抗放线菌F58对杨树烂皮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等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烂皮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达30.2 mm以上,菌株F58发酵液对这2种病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分别为56.4 mm和42.7 mm;发酵液的无菌滤液对杨树烂皮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88.7%和73.4%。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比对及全细胞脂肪酸分析,鉴定拮抗放线菌F58为盐屋链霉菌Streptomyces sioyaensis。  相似文献   

18.
为延长硫酸链霉素的作用时间,提高其对烟草青枯病的抗病能力并减少其残留,利用壳聚糖与γ-聚谷氨酸间的静电自组装作用形成纳米微胶囊,在成囊过程中将硫酸链霉素负载其中,制备了壳聚糖/γ-聚谷氨酸负载硫酸链霉素纳米微胶囊,并对不同硫酸链霉素用量及壳聚糖和γ-聚谷氨酸的质量比对成囊效果及负载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硫酸链霉素添加量的增加,微胶囊的载药量增大;随着壳聚糖与γ-聚谷氨酸质量比的减小,不同硫酸链霉素添加量下,包封率均呈增大趋势,同时载药量均呈降低趋势;当硫酸链霉素添加量为10 mg,m(壳聚糖):m(γ-聚谷氨酸)=20:17时,包封率最高(85.2%),载药量达46.8%。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微胶囊对硫酸链霉素负载效果较好;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载药纳米微胶囊呈规整实心球形,粒径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在20~50 nm之间;模拟释放结果表明,纳米微胶囊对硫酸链霉素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对烟草黑胫病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烟草根际采集30份土壤样品,分离纯化得到347株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后得到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病原真菌拮抗活性较好的细菌FB-16,其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带宽为23mm。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作用机制试验、温室防病试验测定FB-16的抑菌作用,并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菌株FB-16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95.96%;其代谢产物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FB-16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auefaciens(Gen-Bank登录号为JN245982);饱和度25%硫酸铵获得的抑菌物质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42.00 mm;FB-16活性产物处理的烟草植株在接种烟草黑胫病菌7天后的防治效果为69.96%。表明菌株FB-16在烟草黑胫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链霉素对几种卵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链霉素(Streptomycin)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药剂含量为200-600单位/ml的PDA培养基上接种7d后菌丝生长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7.5%-92.2%、78.2%-82.2%。用孢子萌发法测定,链霉素对荔枝霜疫霉菌和白菜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孢子囊有推迟萌发时间、降低萌发率的作用。200-600单位/ml链霉素液处理孢子囊24h萌发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48.6%-60.8%、5.3%-10.6%,芽管的长度随药液浓度增加而缩短。200-400单位/ml链霉素防治采后荔枝霜疫病、辣椒疫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5.8%-97.1%、89.6%-91.7%。200-400单位/ml链霉素防治盆栽辣椒疫病、小白菜霜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2.4%-87.7%、61.8%-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