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让家溪锑矿位于雪峰山弧形构造带中部拐弯处,是雪峰山弧形隆起锑金钨成矿构造带上典型锑矿床之一,赋矿层位为震旦纪留茶坡组和寒武纪小烟溪组。在系统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矿区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控矿因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矿体赋存与地层岩性、构造密切相关,北东东—北东向断裂和裂隙控制矿体的富集和成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矿床。结合矿区最新的勘查找矿成果,认为矿区边深部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江边铜矿床是位于羊拉矿区中部的典型铜矿床之一。通过对羊拉矿区江边铜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矿床严格受岩浆岩、地层岩性因素及断裂构造控制,具明显的层控型特征,其中角闪安山岩和闪长玢岩是区内典型的成矿岩性组合,矿质的富集则与角岩化、矽卡岩化蚀变有着密切关系。分析认为区内矿体多赋存于里农组及江边组地层,产状较复杂且厚度变化较大。综合分析认为该区找矿前景良好,矿床北延是研究区进一步找矿的重要靶区。  相似文献   

3.
大岭背矿区钨矿为中国地调局"湖南桂东—汝城地区钨锡多金属矿远景调查"项目新发现的钨矿重要矿产地,位于白云仙矿田南部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内接触带,在4条云英岩化构造带(Ⅰ、Ⅱ、Ⅲ、Ⅳ)中,圈出9个钨矿体;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钨矿床,矿床规模达大型。  相似文献   

4.
荷上矿床是近年来在江西相山地区新发现的铀矿床,在阐述其成矿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矿床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认为铀矿化主要受构造、岩性界面及斑岩控制,呈现出从北东往南西侧伏的规律,矿石的品位具从北东向南西也有逐渐变富的特点。提出矿床向南西延伸地段及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和铀资源潜力,找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5.
杨金富  周仕雄  薛力鹏 《现代矿业》2016,(4):131-134,140
通过对羊拉矿区路农铜矿床地质特征及不同矿(化)体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矿体赋矿围岩主要为泥盆系江边组(D1j)及里农组(D2+3l)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相对富集Cu、Pb、Zn等成矿元素;2矿体明显受控于断裂构造,层间裂隙及破碎带与铜矿化关系密切,伴有钾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3激电异常及磁异常总体围绕中—上泥盆统里农组(D2+3l1+2)大理岩及其周边接触带的矿化蚀变带及铜矿化矽卡岩带分布;4矿石S、Pb同位素揭示硫化物以幔源为主,成矿流体伴有壳源硫、铅的参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从地层、构造、矿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认为羊拉矿区路农铜矿床东矿段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
拉巴铜钼矿床位于义敦岛弧南段中甸地区,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以拉巴矿区联办矿段为研究对象,从矿体特征、矿石组构和围岩蚀变特征三个方面对该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矿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受矿区地层、地质构造和岩浆岩的控制作用,初步提出矿床的成因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同时指出了该矿床的一系列找矿标志。结合区内燕山期大规模的Cu、Mo成矿作用和前人的物、化探研究资料,提出该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对今后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红山北铜多金属矿床处于星星峡—明水金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但由于区内工作程度低,多年来找矿一直没有很大突破。笔者以矿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首先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重点对矿床成因、找矿标志、找矿方向进行研究。文章通过深入研究后认为本区沿弧形构造线在岩体周边接触带部位及其附近的断裂构造裂隙中找矿是扩大区内远景的主要方向。上述分析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扩大资源储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云南南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南坡铜矿床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总结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指导下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9.
俞沧海 《有色矿山》2002,31(3):1-3,7
铜山铜矿床控矿因素有地层,岩浆岩,构造,层间断裂及接触带是主要容矿构造,矿床成因为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矿体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特点,“铜山下部找前山”,:前山深部找前山”是铜山地区的重要找矿方向,铜山地区东南部具有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指导云南省香格里拉子尼铜矿床深部找矿工作,首先系统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相邻矿区成矿规律;然后通过已施工的156个钻孔的岩芯编录及矿区地质填图,总结了矿体产出特征、控矿因素、蚀变特征等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对矿床成因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子尼铜矿床矿体形态主要受断层破碎带控制,成矿物质由深部沿构造破碎带上升至浅部并在破碎带拐弯、变缓处成矿。②由甘孜-理塘洋壳俯冲至中咱陆块下产生的挤压断层既为控矿构造又为破矿构造,表明子尼铜矿的形成与义敦岛弧印支期-燕山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有关,贯穿整个破碎带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中-低温热液蚀变特征表明矿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性质。 ③综合蚀变特征及构造特征认为,矿区深部上三叠统哈工组三段(T3ha3)与上三叠统哈工组二段(T3ha3)的岩性接触面、与断层有关的拐弯及断坪-断坡等位置成矿潜力巨大,是最有利于进一步勘探的部位。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怀宁县虎穴岭铜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矿体位于董岭背斜的次级褶皱温家桥背斜倾伏端,赋存于奥陶系地层层间破碎带.本文对虎穴岭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因进行探讨,对在董岭背斜其它多处类似构造层位寻找铜铅锌多金属矿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平泉县洼子店金矿区碾子沟矿段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Cu、Pb、Zn、Au、Ag矿化与围岩关联不明显,而与构造有密切关系,岩体内异常组合Mo、Bi、W、Mn、Hg、Au、Cu、Ag主成矿元素与Au、Cu相关性较高,激电异常峰值较明显的点异常由埋藏较浅的隐伏矿体所引起。矿化特征主要为细脉浸染状金(铜)矿化、接触带上金(银)矿化、斑岩中的浸染状金矿化以及地表风化残积型金矿化;矿体似层状,稳定;以黄铁矿为主,呈具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填隙结构、碎裂结构等结构,以浸染状构造为主,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微少。经历了早期磁铁矿-钛铁矿阶段,热液活动的黄铁矿阶段,形成以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少量辉铜矿、砷黝铜矿为主的硫化物阶段,之后形成细脉状、浸染状硫化物矿石,在压扭性构造活动期下,构造热液使岩石发生蚀变并伴有金矿形成。  相似文献   

13.
青海赛什塘铜矿区深部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赛什塘铜矿目前保有资源储量保证程度已达中度危机,通过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发现铜矿体主要分布在大理岩、变质粉砂岩与岩体的接触带上,矿体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向深部延伸的趋势,且矿体在垂向上具有多层分布的特点。深部已施工的见矿钻孔和地质资料分析结果对应,反映矿区深部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八方山多金属矿床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总结出有价值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石窑沟金矿是近年来在熊耳山—外方山金成矿带上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指出马超营大断裂的多期活动和多次热液作用特别是燕山期强烈的火山热液活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矿体严格受马超营大断裂的控制,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总结找矿标志,指出找矿方向,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滇西洱海北部炭窑地区,位于滇西著名的超大型北衙金矿北部。通过针对炭窑地区的矽卡岩带研究表明,本区存在镁矽卡岩化和钙矽卡岩化。电子探针结果显示,钙质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成分基本上以钙铝榴石为主,钙铁榴石次之。矽卡岩带中石榴石矿物学特征研究表明,炭窑地区是寻找矽卡岩型铁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7.
云南元江大明槽铜矿地处元江铜矿区,主要赋存于昆阳群落雪组白云岩及断裂构造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根据前人的地质信息,在大明槽铜矿床详细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大明槽铜矿区地质特征,认为矿床的形成及空间分布受地层、岩性、构造及蚀变等多重因素控制,岩体提供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断裂构造为矿化、富集提供通道和场所,并与地层控制着矿体产出的形态、产状及规模。  相似文献   

18.
富玉硅石矿床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盆地中,矿体赋存于高家峪岩组变质陆缘碎屑建造中,矿体受榛子沟-宽甸南倾背斜北翼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倾向207°,倾角平均34°,平均真厚度为3.53 m,矿石平均品位SiO295.25%,Al2O30.60%,Fe2O30.19%,矿石品级以三级品为主,成因类型属于热液型脉石英矿床。矿床开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简单,为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矿床。  相似文献   

19.
红泥坡铜矿位于四川拉拉铜矿田南部,主要赋存于古元古河口群的钠质火山岩系中,为与河口群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在分布上具有多层、成群及成带的特点。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常见膨胀、尖灭再现及分叉复合等现象,主要围岩蚀变为黑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及绿泥石化等。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地层、岩体及构造因素控制,尤其断层与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