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利用视频造影吞咽检查(VFSS)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舌骨运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初治的25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疗前后使用普通X射线模拟机采集吞咽视频,通过视频分析软件进行连续快速截图,对比放疗前后吞咽时间、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结果 25例受试者放疗后平均吞咽时间较放疗前延长[(1.38±0.23)s vs.(1.12±0.26)s,t=-9.53,P<0.05),舌骨水平方向移动度(HHD) 较放疗前降低[(0.78±0.24)cm vs.(1.01±0.25)cm,t=5.82,P<0.05),舌骨垂直方向移动度(HVD) 也较放疗前降低[(0.78±0.18)cm vs.(1.01±0.25)cm,t=2.56,P<0.05],舌骨平均移动速度放疗后明显降低[(0.83±0.19)cm/s vs.(1.31±0.45)cm/s,t=6.46,P<0.05]。喉室移动度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吞咽时间较前延长,舌骨移动度及平均移动速度较前降低。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OC-16007913。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记忆功能及脑磁共振影像学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的14例鼻咽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剂量学资料,其中T2 1例,T3 7例,T4 6例,均接受2~3疗程PF/TP方案诱导化疗,及单药铂类同步调强放疗或TOMO治疗。比较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数字广度测试及脑磁共振影像学的改变。结果 剂量学可分析资料患者9例,均采用调强放疗,海马Vmean(15.17±2.17)cm3,颞叶Vmean(95.07±12.26)cm3,海马Dmean(1 154.06±771.63)cGy,颞叶Dmean(1 306.61±603.69)cGy,海马Dmax(3 797.61±1 450.98)cGy,颞叶Dmax(5 394.17±982.28)cGy。海马生物等效均衡剂量(equivalent uniform dose,EUD)(2 233.28±872.73)cGy,颞叶EUD(3 113.11±603.69)cGy。10例患者放疗前、后正背均值分别为8.8±1.8和8.1±1.59(P>0.05),放疗前、后倒背均值分别为6.2±1.04和5.3±2.36(t=3.25,P<0.05)。9例患者在放疗前及放疗后3个月进行脑磁共振结构像扫描,双侧颞叶可观察到灰质体积萎缩(t=4.57,P<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海马及颞叶均不可避免受到照射,放疗后,记忆功能部分受损,双侧颞叶灰质体积萎缩,两者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端粒酶抑制因子X1(PinX1)对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及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方法 食管癌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做细胞转染)、照射组(8 Gy X射线)、PinX1组(转染pDsRed1-PinX1至过表达)、照射+PinX1(转染pDsRed1-PinX1至过表达后8 Gy X射线照射)。MTT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活化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测定细胞中ROS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测定放射敏感性。构建EC9706细胞致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组20只,小鼠每4天接受5次8 Gy剂量的γ射线局部照射,分析异种移植小鼠模型中PinX1过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照射组和PinX1组细胞的存活率从100%降低至(67.92±4.71)%和(83.14±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33、4.957,P<0.05),细胞凋亡率从(6.47±1.46)%升高到(44.38±4.16)%和(25.42±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82、6.439,P<0.05),细胞中Caspase-3活化水平升高(t=6.655、2.531,P<0.05),Caspase-9的活化水平升高(t=3.775、3.088,P<0.05),细胞内ROS水平升高(t=12.110、7.339,P<0.05)。与照射组相比,照射+PinX1组细胞存活率从(67.92±4.71)%下降至(52.73±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2,P<0.05),细胞凋亡率从(44.38±4.16)%升高至(55.29±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7,P<0.05),细胞中Caspase-3活化水平升高(t=15.435,P<0.05),Caspase-9的活化水平也升高,(t=17.990,P<0.05),ROS水平升高(t=4.526,P<0.05)。过表达PinX1的EC9706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加,增敏比为1.408。过表达PinX1的细胞裸鼠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结论 PinX1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增加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脚本寻找乳腺癌保乳术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fIMRT)中最优的切线野机架角度,以降低危及器官的受量。方法 采用脚本对手动布置切线野的46例(左、右两侧病例分别为26和20例)已治疗的保乳术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进行重新设计,脚本程序由Pinnacle3计划系统内置的脚本功能配合Python语言编写。脚本程序统计保乳术后放疗患者在不同切线野角度下患侧肺V20、健侧乳腺D1和心脏V10等剂量学指数,采用罚分函数计算不同机架角度下各个危及器官的罚分值,以选取最优的切线野角度。结果 对于26例左侧乳腺癌计划,手动和脚本设置切线野患侧肺V20分别为(18.2±3.4)%和(18.1±3.4)%(P>0.05),健侧乳腺D1分别为(249.2±88.4)和(230.4±80.2)cGy(t=2.27,P<0.05),心脏V10分别为(13.7±5.7)%和(13.1±5.7)%(t=2.82,P<0.05)。对于20例右侧乳腺癌计划,患侧肺的V20分别为(19.8±3.8)%和(19.8±3.9)%(P>0.05),健侧乳腺D1分别为(340.0±286.2)和(298.0±239.7)cGy(t=2.53,P<0.05)。结论 与手动相比,脚本能个性化、量化地评估切线野机架角度对乳腺癌危及器官受量的影响,更好地平衡各个危及器官间的受量,进一步提升计划质量。  相似文献   

5.
希氏束起搏与普通起搏术中患者射线暴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希氏束起搏(HBS)和右心室心尖起搏射线暴露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记录无锡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并分析30例希氏束起搏患者(HIS组)的手术总体及各阶段皮肤表面累积入射剂量(CD)和透视时间,并与同期右心室心尖植入心室电极的双腔起搏器(RVA)的32例患者(RVA组)对比。结果 HIS组和RV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76.8±13.1)和(66.0±10.8)min(t=3.386,P<0.001)、透视时间为(698.2±113.7)和(293.3±63.9)s(t=14.709,P<0.001)、透视剂量为(391.3±70.0)和(162.3±40.5)mGy(t=13.694,P<0.001);与右心室心尖电极植入过程相比,希氏束电极植入过程的透视时间[(501.2±112.3)和(103.4±30.6)s]及透视剂量[(279.9±65.0)和(57.3±13.8)mGy]明显增加(t=15.864,Z=-6.524,P<0.001)。结论 与右心室心尖起搏术相比,希氏束起搏手术时间更长,辐射剂量更大,需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位置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三维剂量验证的影响。方法 5枚Suremark SL-20铅点固定于Elekta托盘上,通过采集机架在0~360°旋转中EPID图像,分析各角度下EPID相对于加速器机头的位置偏移,根据该偏移对进行三维剂量重建的EPID图像进行位置误差修正,分析EPID运动误差对剂量重建的影响。分别对16例鼻咽癌患者的VMAT计划的双弧、顺时针弧(弧1)、逆时针弧(弧2)的重建剂量与计划剂量做γ分析,并对修正前后的γ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相对于0°,源到探测器距离(SID)在180°时误差最大,为1.20 cm。考虑SID变化后计算的EPID上下(y)方向误差最大为2.28 mm(等中心层面),左右(x)方向误差在±0.5 mm以内。对16例鼻咽癌双弧VMAT治疗计划进行治疗前三维剂量验证,EPID y方向位置误差修正后3D γ通过率明显提高,5%/3 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提高分别为双弧(4.12±1.67)%(t=-9.86,P<0.05),弧1(3.47±1.64)%(t=-8.46,P<0.05),弧2(5.08±1.30)%(t=-15.63,P<0.05);3%/3 mm标准下,γ通过率提高分别为双弧(7.63±2.24)%(t=-13.63,P<0.05),弧1(6.03±2.07)%(t=-11.66,P<0.05),弧2(9.17±2.23)%(t=-16.41,P<0.05)。y方向修正后,再进行x方向修正,5%/3 mm和3%/3 mm γ通过率的平均值分别提高0.23%和0.24%。结论 EPID沿加速器机架到治疗床方向运动误差明显,对三维剂量重建影响较大。在基于EPID的剂量重建中,应对其进行修正,以重建较准确的患者三维剂量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建立计划质量度量(PQM)量化评估肝癌放疗计划中常规分割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在有无均整器模式下的计划质量。方法 选取10例肝癌患者,分别在6 MV X射线的传统均整器(FF)模式和无均整器(FFF)模式下进行计划设计,评价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比较两种模式下加速器的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根据临床的限量要求定义具有16个评价对象的计划质量度量来评估两种模式下的计划质量。结果 FFF模式下,靶区最大剂量小于FF模式(t=3.828,P<0.05),正常肝组织的超过5 Gy归一化体积(V5)和平均剂量(Dmean)低于FF模式(t=2.716、3.007,P<0.05)。FFF模式的平均机器跳数(574±130)MU比FF模式(518±81)MU高(t=-2.782,P<0.05),而平均出束时间(108±36)s相比FF模式(160±29)s明显降低(t=6.767,P<0.05)。FFF模式的整体PQM评分值高于FF模式(t=-2.746,P<0.05)。结论 FFF模式能够更好的保护危及器官的低剂量区域。FFF模式的机器跳数高,但是出束时间明显低于FF模式。参照PQM评估标准,FFF模式的整体计划质量略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肺通气功能图像引导的肺癌调强放疗中射野角度优化对保护功能肺的剂量学优势。方法 选取拟行调强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例,分别行双相位(呼气末和吸气末)CT定位扫描,将图像传至肺通气功能分析软件系统,获取肺通气功能的三维分布,确定功能肺(FL)区域,并传至治疗计划系统与呼气末CT定位图像进行图像融合。分别设置剂量约束参数制定两类计划:常规的调强放疗(IMRT)计划和肺通气功能图像引导的调强放疗(f-IMRT)计划,每一类计划再分别设计5野均分角度和手动设野两种子计划。IMRT以降低全肺(TL)受量为目标,f-IMRT则以降低功能肺剂量为目标。对比分析IMRT和f-IMRT两类计划中5野均分角度和手动设野之间靶区和正常组织受照的剂量差异。结果 同一类调强放疗计划下,5野均分角度和手动设野之间的PTV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动设野的脊髓、食管和心脏的受量较5野均分角度均有程度不等的变化,但仅食管的平均剂量和心脏V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2.37,P<0.05)。在IMRT中,5野均分角度中功能肺(FL)的低剂量区受照体积FLV5、FLV10、FLV20分别为(54.2±29.1)%、(42.5±22.1)%、(26.3±20.7)%,手动设野的分别为(30.2±18.5)%、(24.1±12.0)%、(17.8±8.9)%(t=4.87、 4.74、 2.33,P<0.05)。在f-IMRT中,5野均分角度中功能肺(FL)的FLV5、FLV10、FLV20分别为(52.4±20.7)%、(37.1±12.2)%、(21.1±5.8)%,手动设野的分别为(29.2±18.3)%、(23.0±14.8)%、(16.7±9.7)%(t=5.30、4.84、2.23,P<0.05)。全肺(TL)低剂量区剂量学参数也不同程度下降(t=7.96 ~ 6.07,P<0.05)。结论 在肺癌的调强放疗中,结合肺通气功能图像优化放疗计划,并进一步优化射野方向,能有效地降低功能肺的受照剂量,可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rcherQA三维剂量独立验证系统在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验证中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的105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分别利用ArcherQA与Portal dosimetry (PD)验证系统进行剂量验证。比较ArcherQA与PD的γ通过率(3 mm/3%,TH=10%),以及ArcherQA与TPS在靶区剂量(DmeanD90%)与危及器官剂量(Dmean)上的差异,并分析ArcherQA结果中各危及器官的三维γ通过率情况。结果 ArcherQA计算得到的平均三维γ通过率为(99.04±1.01)%,PD测量结果的平均二维γ通过率为(99.49±0.7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5)。ArcherQA与TPS在靶区的剂量学差异为:GTV:Dmean(0.57±0.48)%,D90%(0.65±0.56)%;平均γ通过率:GTV (97.67±3.43)%,GTVnd-L (97.80±4.35)%,GTVnd-R (97.82±4.07)%,CTV1(97.88±2.44)%,CTV2(96.64±4.32)%;各靶区平均剂量差异为CTV1(0.57±0.46)%,GTVnd-L (0.85±0.55)%,GTVnd-R (0.73±0.55)%,CTV2(0.88±0.52)%;ArcherQA结果中各危及器官的平均γ通过率为脑干(99.93±0.22)%,视交叉(99.17±2.82)%,眼晶状体(100±0)%,脊髓(99.56±1.05)%,甲状腺(99.00±2.06)%,气管(87.86±10.42)%。各危及器官平均剂量,除左侧视神经、右侧海马、右侧腮腺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2~4.82,P<0.05)。结论 ArcherQA基于高性能图形处理器平台,采用高精度蒙特卡罗算法,可根据患者CT图像快速并准确地计算出体内的三维剂量分布和γ通过率,并给出各感兴趣区域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指标参数比较,可用于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验证,不占用加速器机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碳离子治疗泪囊泪腺肿瘤相对于光子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利用上海市质子重粒子医院治疗的10例术后残留的泪囊腺肿瘤患者CT图像,重新制定碳离子计划,光子容积调强计划(VMAT)与固定野光子调强计划(IMRT),所有患者处方均为给予临床靶区54 Gy相对生物学效能(RBE)/18次,并给予临床加量靶区同步加量至63 Gy(RBE)/18次。在计划靶区覆盖相似情况下,比较正常组织受量。结果 在计划靶区覆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与光子VMAT和与IMRT相比,碳离子计划患侧与健侧的眼球平均剂量、视神经近似最大剂量(D2%)与平均剂量均降低(患侧:t=7.35、3.79、4.66、8.48、2.52、2.76,P<0.05;健侧:t=3.87、10.49、9.16、4.43、6.53、5.12,P<0.05);脑组织平均剂量由(5.65±3.58)和(5.76±2.09)Gy(RBE)降至(0.81±0.90)Gy(RB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6、17.33,P<0.05)。结论 与光子VMAT与IMRT相比,碳离子计划能有效降低泪囊泪腺肿瘤周围视觉器官受照体积与剂量,具有降低放疗不良反应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加速器6 MV X射线非均整模式(FFF)和均整模式(FF)下局部进展期鼻咽癌容积调强(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10例已行放疗的局部进展期鼻咽癌患者,分别设计FFF和FF VMAT计划,在满足临床要求的情况下,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靶区适形度、总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结果 两者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F 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大于FF VMAT计划(t=-0.31、-0.35,P<0.05),而计划靶区适形度略低(t=5.42,P<0.05),左右晶状体的最大剂量低于FF VMAT计划(t=25.87、17.45,P<0.05),其他危及器官剂量无明显差异。机器总跳数FFF VMAT为(699±16)MU,FF VMAT为(628±12)MU。平均单次治疗时间均约2 min,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FFF VMAT计划更利于保护照射野边缘危及器官,如晶状体。机器总跳数FFF VMAT计划高于FF VMAT计划但两者平均单次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VMAT与IMRT计划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乳腺癌根治术后双弧的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IMRT)2种计划之间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剂量学特点与应用能力.方法 选取2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左侧10例,右侧18例),分别制定双90度弧段的VMAT与5野的IMRT 2种计划,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肿瘤控制概率(TCP)、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患侧肺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DmeanV5V20V30,心脏的NTCP值、DmeanV25,健侧乳腺的Dmean、机器跳数(MU)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VMAT计划与IMRT计划的TCP值分别为(96±2)%、(90±2)%(t=-6.28,P<0.01);HI值分别为0.15±0.04,0.22±0.02(t=13.29,P<0.05);肿瘤位于左侧时,心脏NTCP值在VMAT计划与IMRT计划中分别为(1.0±0.12)%,(1.7±0.13)%(t=2.14,P<0.05);肿瘤位于右侧时,2种计划心脏的NT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剂量分别为(3.27±0.26)、(6.0±0.47)Gy(t=9.21, P<0.01);VMAT计划在MU少于IMRT计划(t=9.58,P<0.01),治疗时间短于IMRT计划(t=8.40,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计划具有更强的临床应用能力,且表现出更优的剂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容积弧形调强(VMAT)、固定野动态调强(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部分乳腺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例临床分期为T1-2N0M0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VMAT,并同时设计IMRT及3D-CRT,比较3种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适形度、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机器跳数及治疗时间。结果 IMRT及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其中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及适形指数(CI)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86、8.57、18.23,P<0.05)。正常组织受量:VMAT计划在患侧乳腺V5上优于IMRT及3D-CRT计划(F=5.83,P<0.05);IMRT在患侧肺V20V5D5上有优势(F=16.39、3.62、4.81,P<0.05);在对侧肺的统计中,IMRT计划在最大剂量及D5上可以得到比VMAT和3D-CRT更低的剂量(F=3.99、3.43,P<0.05);VMAT、3D-CRT和IMRT计划所需机器跳数值分别为621.0±111.9、707.3±130.9、1161.4±315.6,计划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0,P<0.05)。VMAT、3D-CRT和IMRT计划所需治疗时间分别为(1.5±0.2)、(7.0±1.6)、(11.5±1.9)min。结论 IMRT和VMA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而不提高患侧肺剂量。对于部分乳腺癌的放疗,容积弧形调强放疗在降低机器跳数和减少治疗时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容积旋转弧形调强放疗(VMAT)技术,对肝癌立体定向放疗(SABR)方案进行评估,并结合图像引导技术及呼吸管理技术,分析执行中患者位置误差。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基于VMAT技术的SABR治疗并配合自主深呼气末屏气技术(vDEBH)进行呼吸管理的15例肝癌患者。VMAT计划采用2个部分弧,对治疗方案评估剂量参数,比较VMAT与调强放疗技术(IMRT)的计划质量差异。所有优化方案均经质量保证(QA)验证,包括点剂量和面剂量验证、机器跳数(MU)和出束时间记录。每次治疗时,锥形束CT(CBCT)影像采集2次,包括治疗前1次评估两次治疗间误差和治疗结束后1次评估当次治疗内位移。结果 VMAT和IMRT优化方案的各剂量学参数均满足临床治疗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IMRT,VMAT方案的平均MU降低了28.1%(t=3.064,P<0.05),且治疗时间缩短了31.6%(t=2.278,P<0.05)。CBCT图像引导结果显示,采用vDEBH技术可有效减少当次治疗内的位置误差,各方向上的偏移均控制在可容许范围内(<3 mm)。结论 基于VMAT技术的肝癌SABR治疗计划在靶区体积剂量分布和正常组织受量等剂量学表现与IMRT技术相当,可行性良好且在治疗效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胸上段食管癌断层定野放疗(TD)、断层螺旋放疗(H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上食管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例临床分期为cT2~4N0~1M0的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TD、HT和VMAT 3种计划。比较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危及器官(OAR)受量、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 HT和TD计划的D2Dmean均明显低于VMAT计划;TD计划的D98和HT相似,但均高于VMAT计划。对于HI,HT < TD < VMAT,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603,P < 0.05)。3组计划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的V15,HT明显高于VMAT和TD (t=3.547、-2.626,P < 0.05)。TD计划的V20与HT计划的相似,但高于VMAT计划(t=2.824、3.052, P < 0.05)。3组计划中的脊髓Dmax无明显差异。HT和TD的执行时间、MU均高于VMA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617、15.693、10.018、7.802,P < 0.05)。结论 与VMAT相比,HT和TD计划可明显改善胸上段食管癌靶区的剂量分布,可获得更好的适形度。但VMAT比HT或TD明显降低双肺V20、MU及治疗时间。TD与HT相比,HT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好,但TD降低了双肺的V15,且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上胸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淋巴结意外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方式在上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例典型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不包含所有淋巴结,而将淋巴结单独勾画作为正常组织。对这20例患者分别制定两套计划,即VMAT与5F-IMRT,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肺的Dmean、V5、V20、V30,心脏的Dmean、V25,脊髓的Dmax,机器调数(MU)。同时评估各个淋巴结的等效均衡剂量(EUD)与接受40 Gy照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5F-IMRT计划在V95%上具有较高的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t=-9.4,P<0.05),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t=-5.3,P<0.05);5F-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平均肺V510.9%(t=-7.8,P<0.05),降低平均脊髓Dmax 9%(t=-10.2,P<0.05);VMAT计划较5F-IMRT计划降低平均MU 18.6%(t=-6.2,P<0.05);5F-IMRT计划在所有上胸段淋巴结区域的平均EUD值为32.3~61.5 Gy,较VMAT计划(32.5~61.1 Gy)提高4.7%,平均V40提高2.4%。各个上胸段淋巴结区域除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外的意外照射剂量,与PTV的体积大小充分相关(R=0.716~0.933,P<0.05)。结论5F-IMRT的放射治疗计划在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意外照射中更具剂量学优势,且肿瘤靶区较大的患者淋巴结区域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行卵巢移位术后的宫颈癌患者固定野调强(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中卵巢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31例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和卵巢移位术,术后需放射治疗的患者,设计9野均分IMRT计划和双弧VMAT计划,在保证靶区处方剂量及危及器官限量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卵巢剂量。分析两种技术卵巢平均剂量的差异,以及卵巢-靶区间的位置与卵巢剂量间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中共有54个卵巢进行了有效的移位(移至靶区外)。其中9个卵巢位于宫颈癌靶区上边界以上即射野外,IMRT和VMAT的卵巢平均剂量分别为(177.8±90.7)和(166.7±70.6) c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个卵巢与靶区处于相同的层面,IMRT和VMAT的卵巢平均剂量为(459.1±239.9)和(428.3±238.2) cGy (z=3.11,P=0.002);卵巢平均剂量与卵巢体心到靶区最近距离高度负相关(IMRT:r=-0.922,P=0.001;VMAT:r=-0.865,P=0.001);为将卵巢平均剂量降低至500 cGy,IMRT与VMAT计划中卵巢体心到靶区最近距离应分别大于3.6和3.3 cm。结论 卵巢位于靶区上边界以上时IMRT与VMAT卵巢剂量无差异;卵巢与靶区处于相同层面时,VMAT计划对于卵巢剂量和治疗效率上均优于IMRT;卵巢剂量可通过卵巢体心到靶区的最近距离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肝癌高表达转录本(HULC)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以qRT-PCR测定干扰效果。以8 Gy X射线照射处理感染shRNA HULC慢病毒的骨肉瘤细胞,MTT、PI单染、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21、Cyclin D1、C-Caspase-3蛋白水平和胞浆、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C)蛋白水平。平板克隆实验检测骨肉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 shRNA HULC慢病毒感染可以明显下调骨肉瘤细胞中HULC表达水平。下调HULC或放射处理均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100.00±9.65)%vs.(71.36±5.27)%、(63.48±5.93)%,t=4.512、5.585,P<0.05]、阻滞细胞周期[(50.15±5.14)%vs.(62.35±4.22)%、(66.05±5.23)%,t=3.177、3.756,P<0.05]和诱导细胞凋亡[(2.98±0.23)%vs.(22.61±3.26)%、(26.14±2.81)%,t=8.898、10.498,P<0.05],促进细胞中p21、C-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下调Cyclin D1蛋白水平,提高胞浆中Cyt-C蛋白水平并下调线粒体中Cyt-C蛋白水平。下调HULC联合放射对骨肉瘤细胞增殖[(71.36±5.27)%、(63.48±5.93)%vs.(49.32±5.76)%,t=4.890、2.967,P<0.05]、周期[(62.35±4.22)%、(66.05±5.23)%vs.(77.17±7.54)%,t=2.983、2.106,P<0.05]、凋亡[(22.61±3.26)%、(26.14±2.81)%vs.(36.21±3.26)%,t=6.164、4.564,P<0.05]及Cyclin D1、C-Caspase-3、Cyt-C蛋白表达影响作用更大。下调HULC后骨肉瘤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432。结论 下调HULC提高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这可能与协同放射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