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袁庆锋  张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4):3012-3013,3015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改良组术中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胃食管反流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术肺功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建华  黄壮士  付东宏 《重庆医学》2012,41(23):2422-2423
目的评估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已确诊的22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13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至左颈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对照组92例采用全胃行颈部吻合术。观察两组患者胸胃综合征、吻合口瘘、切缘癌残留等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早期心肺并发症、胸胃综合征、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结论行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符合解剖及生理要求,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食管癌分别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择期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85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术后待患者恢复正常的胃肠道功能后采用p H动态监测仪对其进行24 h胃代食管腔p H监测,术后1、3月依据RDQ量表对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进行评分,同时统计术后1、3月的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术后均未发生有吻合口瘘及胸胃排空障碍并发症;2组患者几乎均达到24 h的全程监测,同时组间比较监测总时间、立位监测时间、卧位监测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24 h反流次数及长返流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反流持续最长时间与p H值<4.00的累计时间显著短于全胃组,De Mees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1、3月的RDQ评分以及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较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可对食管癌切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情起到更为理想的控制效果,可为食管癌患者术中吻合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采取管状胃代食管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接诊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胃代食管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生活质量量表GQOL-74评分.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与胃肠减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有并发症发生,其中研究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吻合口狭窄、胸腔感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等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患者术前GQOL-74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管状胃代食管术在食管癌切除术中不仅疗效好,安全性佳,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癌患者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取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呼吸功能、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PDQ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QLO-OES2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VV%、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采取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切除中应用改进的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的15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管状胃组和全胃缝缩组,管状胃组80例,实施裁剪胃小弯保留大弯侧的管状胃代食管;全胃缝缩组76例,实施保留全胃缩缝胃小弯的管状胃代食管。比较两组在防止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别。结果管状胃组和全胃缝缩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减少胸胃综合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发生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患者生理解剖要求,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食管癌切除术后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吻合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接诊的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行全胃代食管吻合,实验组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月时的肺功能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6月时肺功能指标:VC为(68.43±16.12)%,FVC为(69.28±14.76)%,FEVI为(71.63±15.76)%,MVV为(76.43±13.76)%,与术前和实验组术后6月时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时的肺功能指标:VC为(84.26±9.12)%, FVC为(86.13±13.76)%,FEVI为(95.43±17.62)%,MVV为(95.16±14.53)%,与术前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47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4例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结果:观察组反流性食管炎1例(4.2%),胸胃综合征1例(4.2%),胃食管吻合瘘1例(4.2%),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5例(21.7%),胸胃综合征3例(13.0%),胃食管吻合瘘2例(8.7%),两组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胃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好,肺功能恢复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管状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87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41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分别比较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7例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两组手术时间相仿(145±38?136±45 min),差异无显著性(P > 0.05),对贲门旁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管状胃组较对照组更彻底(22.3±6.1?14.7±4.2枚),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术后随访80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胸胃综合征发生率管状胃组明显少于对照组(0%?10.9%),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管状胃组优于对照组(2.4%?8.7%),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腹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在胸上中段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胸上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30例)和全胃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周及术后3周检查患者肺功能.结果:6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管状胃组与全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7%和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胃组比较,术后3周管状胃组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传统全胃代食管术相比,管状胃代食管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管状胃经胸骨后与食管床不同上提路径对食管癌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照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胃颈部吻合术中不同上提路径将85例确诊食管癌患者分为食管床组42例和胸骨后组43例,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呼吸衰竭、心律失常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胸骨后组胃管留置时间、胃液引流总量、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食管床组,P〈0.01或P〈0.05。结论胸腹腔镜食管胃颈部吻合术中管状胃经胸骨后上提路径治疗食管癌效果确切,能够减少胃管留置时间和胃液引流总量,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和胸腔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邱智辉 《河北医学》2011,(11):1468-1471
目的:探讨CZES型被膜食管支架置入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0例,A组行单纯食管支架置入术,B组在食管支架置入术1周后行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①食管癌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A组患者Ⅱ级以上胸痛12例(60%),明显高于B组(P<0....  相似文献   

14.
李宏  古力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29-2030
目的:观察PF方案加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5月对4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疗用PF方案化疗加放疗,并与同期单纯放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组和单放组病灶完全消退率分别为57.5%和35.0%(P<0.05),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65.0%和42.5%(P<0.05),3、5年生存率两组分别为37.5%、25.0%和20.0%、15.0%,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骨髓抑制综合组高于对照组。结论:PF方案化疗加放疗同步综合治疗能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局控率和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引流管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9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引流管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引流管综合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拔管时间、院内治疗情况、心理健康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4±1)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拔管时间为(5±1)d,实验组略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4.8±1.9)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2±1.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3例出现肺部炎症,12例出现肺不张,对照组20例出现肺部炎症,19例出现肺不张,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0.01),干预后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引流管知晓度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周波  何明学 《医学综述》2014,(15):2825-2827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残端吻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377例行食管癌根治术后存活1年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管状胃组和全胃组,管状胃组191例,行管状胃-食管残端吻合,全胃组186例,行全胃-食管残端吻合,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胸腔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术后肺部感染(5.76%)、胃排空不良(2.62%)、反流性食管炎(4.71%)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胃组(13.44%、8.60%、13.98%,P<0.05);管状胃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测评总得分(76.9±10.3)分及满意度(37.70%)均显著高于全胃组(65.4±9.8、20.43%,P<0.05),但管状胃组进食食物种类功能区、进食顺畅程度功能区得分低于全胃组(P<0.05)。结论管状胃-食管残端吻合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科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经“颈、胸、腹”三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共850例。其中行管状胃代食管手术453例,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397例行全胃代食管手术者(P〈0.05);两者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管状胃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可减少吻合口瘘、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手术的10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管状胃组(A组,56例)和全胃组(B组,53例),另选取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C组,52例).比较管状胃组和全胃代食管组患者在术中吻合口位置、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减压量、术后胃肠减压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个月的肺功能等临床指标的差异.应用食管测压、24 h pH值检测以及食管胃镜等方法,进行胸胃功能检测.结果:管状胃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全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状胃组和全胃组术后胸胃功能较对照组下降,但管状胃组疗效较好,3组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术式食管癌术后胸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管状胃代食管术后胸围功能较全胃代食管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胃切除术对食管癌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376例,其中48例有胃切除史作为残胃组,其余1328例无胃切除史作为非残胃组,比较两组间食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根治手术效果、术后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与非残胃组比较残胃组食管癌多呈膨胀性生长,而无残胃组食管癌多表现为浸润生长;两组食管癌组织分型均以鳞癌为主(91.7%vs 92.2%);残胃组食管癌与非残胃组食管癌组相比,分布位置表现为多发性的比例较大(14.6%vs 5.3%,P=0.006),且残胃组食管癌更易发生于食管下段(50.0%vs 33.1%,P=0.03)残胃组食管癌病理分期较非残胃组早,Ⅰ、Ⅱ期多于Ⅲ、Ⅳ期(P=0.008),但肿瘤分期和淋巴结的阳性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胃切除史患者的手术时间较无胃切除史的患者长[(311.2±86.0)min vs(363±84.9)min]且术中失血较多[(876±213)m L vs(3750±380)m L]、中位住院时间较长(69 d vs 40 d,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0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接受胃切除术后易发生慢性胃食管反流,可引起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位于食管下段的多发性、膨胀性癌灶。有胃切除史患者的食管癌手术后生存率与无胃切除史的患者相似,因此对于接受胃切除术的患者,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的肺功能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70例,其中35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腔镜组),其余35例行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5天、术后2个月的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生存率、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的FEV1、FVC均较术前及术后第5天显著升高,且腔镜组患者术后2个月的FEV1、FVC对照组显著升高(t=2.76、2.59,P〈0.05)。腔镜组患者的生存率术后6个月、术后1年虽然分别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χ2=1.753、1.982,P〉0.05)。术后腔镜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房颤,其并发症发生率仅8.6%,而对照组1例出现房颤,其并发症发生率达28.6%,明显高于腔镜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753,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效果好,有利于改善食管癌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