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单军  张悦  陈宇琳 《新建筑》2008,(1):48-53
“电影北京”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三年级建筑与城市设计教学的课题之一,通过对电影与建筑和城市之间关联的探讨,分别以“建筑的社会性”和“建筑的艺术性”为侧重点进行了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并基于第一阶段教学评图的反馈,以“电影北京(2)”的两个习作为例展开分析,既是从电影出发对建筑与城市设计教学的一次探索,也是从建筑与城市的视角对电影的一次学习。  相似文献   

2.
以医养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把适老性作为研究的首要前提,围绕道路的种类、尺度、铺装材料选择,植物的形状、气味、尺度、色彩选择与搭配,环境中小品的文化性、小品造型与声景观结合设计以及标识设计和水景设计这五个景观要素展开论述,并结合国内外经典实例分析该环境的设计方法,希望能为医养建筑景观环境的设计提供参考,改善医养环境的质量,增强老人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构思的时候,需要把建筑形式和空间环境不能体现的艺术要素表现出来。要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建筑形态设计和内部环境之间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设计时综合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多样性和整体性。对于现代建筑美学来说其重要的因素是要求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建筑创新设计不仅仅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创新,更是要体现出对城市的文脉和环境文理的认同与尊重。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2)
电影海报作为一种以图形设计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对电影的形象描述,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电影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该文介绍了电影海报中图形设计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图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创意特征,利用文字、图案与色彩,传递出多样化的艺术美感,以期为电影海报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反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别具一格的建筑和连续排布的空间形态特征,究其缘由,一方面,归于类型化建筑单元的复制与重叠;另外一方面,在尺度、形制接近的不同建筑类型之间,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共生和衍生的效应。对此类现象进行观察,不仅能了解基础性的地域建筑形式,还有利于深层次挖掘传统空间组合关系的更多内在原因。文章旨在从象山校区建筑共生与衍生现象出发,以符号学、建筑形式类型化角度,对象山校区设计中如何做到"民族性"与"现代化"的交融及建筑"形"与"意"的当代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环境设计是以建筑空间设计为最基础的,它应是建筑空间设计的继续、深化、发展直至实施过程,是以建筑技术为功能手段,以艺术美感为表现形式。因而,环境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尤为显的重要。其综合性知识和实践性设计及消费心理等市场调研、考察与亲历,以及空间构造技术与艺术创意美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尺度是建筑所特有的艺术法则,也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建筑尺度的概念及合理控制尺度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在建筑设计中把握尺度的基本原则,最后以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设计为例,进一步阐述有关建筑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鸿 《建造师》2010,(8):45-46
建筑是一门艺术,是凝固的音符,凝结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科学技术的进智慧结晶,也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建筑造型通过与功能、尺度、细部设计与空间组合的结合,达到从空间与平面,整体与细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表现出当今建筑科技和建筑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9.
尺度是建筑所特有的艺术法则,也是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建筑尺度的概念及合理控制尺度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在建筑设计中把握尺度的基本原则,最后以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设计为例,进一步阐述有关建筑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侯昌印  赵洋  代阳 《中外建筑》2014,(6):139-141
严寒地区体育馆建筑能耗巨大,对其进行建筑低能耗设计研究十分必要。由于体育馆建筑独特的建筑功能及建筑形态,使得其低能耗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类型有着极大的区别。本论文旨在分析研究严寒地区体育馆建筑特征对低能耗设计的影响.为严寒地区体育馆低能耗设计打下基础,有助于建立并完善建筑低能耗设计研究的理论框架,为今后不同地域、不同建筑类型的低能耗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影响严寒地区体育馆低能耗设计的建筑特征要素有:比赛空间尺度的巨大化,室内物理环境的特殊化及体育经营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2)
Author of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main viewpoints, and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soil and water ecology, as well as the role and value of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ecological resources, the sustainabl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paper argued that in the current era, it is imperative to maintain the integrity and continuity of soil and water ecology and culture, emphasiz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oil and water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ensure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urban ecosystem,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以武汉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当前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及背景,提出了开发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系统的思路。在“互联网+”新常态及国家机制创新背景下,采用可视化开发技术,密切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市相关部门要求,立足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监督业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各个方面,构建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系统平台,重点探讨本系统平台的开发设计及应用,着力解决当前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市政工程监督管理行业改革和管理创新,促进市政工程质量监管机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中轴线是元、明、清代以来北京城的对称之 轴,是北京城的脊梁与灵魂。其中,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形 成、发展和格局形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北京中轴 线正在积极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 必要揭示河湖水系对中轴线的影响和价值意义。对此,以“与 中轴线形成和发展相关的河湖水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湖 水系对北京中轴线及以中轴线为引领的老城空间格局的影响, 并通过实例阐释了河湖水系对北京中轴线所发挥的价值。研究 表明:河湖水系是北京中轴线形成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 仅强化了中轴线对称的形态格局和外向延展性,也增强了中轴 线蓝绿交织的景观格局和街巷肌理不规则等特征,极大地丰富 了中轴线文化遗产类型,提升了中轴线的文化价值和科技价 值,同时对未来中轴线申遗及其生态建设具有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倒塌结构的检测鉴定具有现场情况复杂、关键性取样困难和试样有限、结构变形和损伤的时序性和分类不易确定等特点,常规的结构检测鉴定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倒塌结构检测鉴定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故障树分析理论为基础,针对倒塌结构检测鉴定工程的特点,建立了倒塌结构检测鉴定故障树模型,提出和制定了倒塌结构的检测鉴定方法和流程。以某倒塌结构的检测鉴定为例,对所提出的检测鉴定方法和流程进行了分析和应用,以期为倒塌结构的检测鉴定提供方法论和实践意义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22年是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3 a“过渡期”结束,消防救援队伍和森林消防队伍融合发展的第一年,深化改革任重道远。在这个时间节点和背景下,更要坚持“战斗力”标准,树正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有效引导队伍训练转型,提升能力素质这一亮色。通过分析消防救援队伍训练考核机制出现的主要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以提升战斗力为精准发力点,探讨优化训练考核机制的方法措施,以达到抛砖引玉、共同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宋西京大内后苑是当时重要的皇家园林之一,虽不再拥有隋唐洛阳和北宋东京皇家御园的盛世局面,而超然物外的神仙意境仍未使其失去帝都陪京之尊位和皇家气势。根据宫城内考古和历史图文考证出大内后苑的整体范围,整理了描写大内后苑内景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宋画、《营造法式》、相关建筑遗存和考古发掘报告首次对大内后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进行推理和复原想象设计,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理水、建筑、花木等方面对其造园意匠展开分析,将其造园意匠归纳为“九曲通苑定乾坤”,主要体现在园林理水、空间和活动3个方面:园中理水采用了方中有曲的处理方法,阴阳相嵌,互相融合;园林空间北部呈现出规则形态,南部仍以自然式为主,体现道家、儒家和佛家意境;园林活动展现宗教性和文化性,整体上呈现较为鲜明的中原地区的造园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时空间行为视角切入,采用居民活动日志搜集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使用者时空路径数据集,辨识不同时间预算人群的潜在可用绿地分布及人群特征,并通过构建绿地时空享用量模型,从时空制约角度对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公平性展开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成都市新、旧城区的绿地享用格局在辐射范围、享用强度和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方面具有时空间分异特征;2)日常出行链中固定性活动占比会对人群绿地享用时间预算产生影响;3)随个体时间预算不断被固定性活动所挤占,长距离通勤加班族、担负接送小孩上学的上班族等时间短缺型群体的绿地享用机会被深度制约,日益成为潜在的绿地享用弱势群体,在时间短缺型群体的潜在活动路径范围内增加绿地供给,有利于提高此类人群享用绿地的机会,从而提高片区的整体绿地享用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方案立足于基地所处文化与自然环境,以"剑塔"和"雉堞"组合的的方式作为建筑造型的主要元素,力争兼具军旅、地域和时代特色。"剑塔"的挺拔有力、刚毅浩然,"雉堞"的蜿蜒起伏、连绵有序,形象地诠释了人民军队"坚强有力"、"安邦护国"的特质。折凹有致的裙房轮廓和表面划分,透出六朝古都南京城特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9.
Contemporary landscape is an important medium that resists the environmental homogeneity and diversifies the cultural imagery. The neglect of physical experience would intensify the perception contradiction and separ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sit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the prototyp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body, time, and space to build an abstract discourse to study the design dimensions of site, sight, and insight based on different elements—the three dimensions are represented as perception, conception, and live. It then focuses on how to employ design methods (including the arrangement of spatial sequence and direction, the design of thresholds in the space, the creation of texts and syntaxes, and the stimulation of events and social imagery) to form the push-pull movement in the material space, the abschattung and gestalt of ideographic texts in the meaning space, and the apperception of the social field, so as to enhanc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landscape. This paper studies physical experience and spacetime imagery to extract and deduce the thinking of landscape design within varied dimensions, and argues that a profound and intim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site can be established by organizing different elements under the ternary system of site, sight, and insight.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思潮异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渡江  金晓玲 《华中建筑》2006,24(6):119-121
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讨论了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内在联系和区别,指出我国的园林设计者应明白自己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学习和借鉴后现代主义中适合中国的因素,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