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移植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涉及因素较多,除了有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外,同时还关系到移植骨的种类、储存方法和免疫反应等一系列问题。本实验通过兔的自体骨痂和自体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详细观察和比较两者在修复过程中的病理学和某些骨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研究自体骨痂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骨折周围自体骨痂作为骨移植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探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以下简称bFGF和BMP)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颅骨骨片修复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应用自体颅骨骨片修复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15例的恢复情况.结果:均获得成功.术后随访,3个月骨片周围有新骨生成,1~2年颅骨缺损基本修复.结论:应用自体颅骨骨片早期植骨修补颅骨缺损,不存在排斥反应,去骨瓣减压手术与植骨手术同时进行,方法简单易行,不需二次手术,是治疗脑出血、脑外伤后颅骨缺损的一种新的植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110例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万古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1~2、3~5、6~9、≥10周感染控制率分别为10.91%、18.18%、32.73%、38.18%;观察组分别为18.18%、27.27%、43.64%、10.91%;两组患者在治疗9周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3、6、9、12周在X线片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万古霉素联合自体微小颗粒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骨质量,缩短骨愈合时间,促进新生骨形成,且抗菌活性高、安全性好、术中操作简单、不增加手术难度和创伤、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三种植骨方法疗效的比较。方法对26例跟骨骨折,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进行植骨。结果自体骨植骨组中切口均愈合良好,同种异体骨植骨组有1例手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等局部处理后获得愈合,人工骨组中有4例手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等局部处理后获得愈合,1例切口长期不愈合,后坏死感染,经扩创后再次缝合而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手术最好采用自体骨植骨,可以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刘坤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43-143
目的探索骨创伤及缺损的临床治疗手段。方法选取自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法分为2组:A组进行了钢板内固定无修复治疗;B组进行了内固定并自体骨修复治疗。结果 3个月后的随访反应B组的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治疗骨折合并骨缺损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性的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期开放植骨治疗严重胫骨感染性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方法 6例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或骨缺损患者,患处彻底清创,切除失活组织见创面出血,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髂骨骨条,敞开植骨创面,高渗盐水纱布换药.结果 1例于术后6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5例于术后8~16周瘢痕自行愈合,6例骨折于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0个月去除外固定物.结论 一期开放植骨术是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和骨缺损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感染并非植骨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研究人工骨和自体骨植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胫骨平台Ⅱ、Ⅲ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后,18例行人工骨(β-TCP)植骨钛板内固定,15例行自体骨植骨钛板内固定.随访12~24个月,根据Merchant评分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根据X线表现评价胫骨平台术后塌陷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按Merchan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2 mm的患者自体骨组有13例,占本组患者总数的86.7%,人工骨组12例,占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骨组胫骨平台术后再塌陷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周至12周,而人工骨组再塌陷时间多在术后6周至6个月,后者发生再塌陷时间较前者明显延迟.结论 人工骨植骨钛板内固定在预防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再塌陷较自体骨植骨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颅骨缺损是颅脑手术后的常见遗患。作者自1996-06~2003-06采用三种植骨材料二期修补手术治疗48例颅骨缺损患者,其中采用硅橡胶涤纶丝网18例.自体骨回植18例,钛网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用自体骨和Bio-Oss 骨粉在拔牙创骨缺损患者骨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拔牙创骨缺损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 A组Bio-Oss骨粉充填修复,B组自体骨充填修复,术后9个月临床随访,对两组不同时期的骨质质量以及 CT 测量2方面观察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均存活,Bio-Oss骨粉修复后第9个月拔牙创骨缺损处骨密度接近周围正常骨,和自体骨修复骨缺损无明显差异。结论:拔牙创骨缺损使用Bio-Oss骨粉成骨效果优良,能有效促进骨重建修复,较自体骨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骨植骨在治疗下肢骨折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植骨组(n=45)采用骨折复位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对照组(n=45)采用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术后骨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植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多于对照组,但植骨组术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组术后首次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骨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骨组术后疼痛、骨折端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骨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创口感染后骨不连,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稳定性好,治疗效果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新型植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胫骨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结合自体髂骨新型植骨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9~24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其中23例临床骨性愈合,2例经动力化后骨性愈合。结论: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新型植骨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胫骨平台骨缺损区植入自体带双层皮质骨的松质骨条或自体松质骨颗粒对兔胫骨平台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中国白兔24只,12~13个月龄。将24只实验动物制成右膝胫骨平台负重区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2只,A组骨缺损区植入自体带双层皮质骨的松质骨条,周围再植人少量松质骨,B组植入自体松质骨颗粒。12周后处死所有动物,取材后进行大体观察,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A组术后胫骨关节面均无塌陷,B组术后2例发生胫骨平台塌陷。生物力学测试A组胫骨平台生物力学性能显著高于B组。结论自体带双层皮质骨的松质骨条植骨修复兔胫骨平台骨缺损区,术后抗塌陷性明显高于自体松质骨颗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关节软骨缺损患者26例,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对关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结果26例患者术后行MRI检查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美国特种医院膝关节评分及Brittberg—Petenson功能评分均较好。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疗效满意,而且也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骨膜细胞联合BMP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骨膜细胞联合BMP协同成骨作用及其效果,探索骨缺损后骨再生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自体骨膜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传代,观察兔骨膜细胞活细胞形态学和功能变化;兔24只随机分四组,切除双侧连同骨膜桡骨1cm,分别置入骨膜细胞+BMP、骨膜细胞、BMP、空白对照,术后定期进行X线拍片、组织学检查。结果 兔骨膜培养活细胞形态分三期:细胞分裂期、细胞发展期、细胞功能期,细胞传代进化后,其结构与原代细胞无明显差异;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大量增殖,其细胞悬液自体移植至骨缺损区能形成骨组织;修复骨缺损能力骨膜细胞+BMP〉BMP〉骨膜细胞,骨膜细胞移植后表现为在骨缺损端形成骨样组织。类似膜内化骨形成新骨,BMP类似软骨内化骨形成新骨,骨膜细胞+BMP表现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两种机制,以前者明显。结论 骨膜细胞或BMP两者均有修复骨缺损的能力,骨膜细胞联合BMP有协同成骨作用,为修复骨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在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4月—2010年4月运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的患者50例。结果术后进行5~3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在3~8个月内充分愈合,并且没有发现切口感染以及内置物松动和断裂等术后并发症出现,优良率为94.0%。结论在植骨过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够明显促进骨愈合,在治疗股骨骨不连或伴骨缺损时有显著地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清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2,(11):157+159-157,159
目的 探讨异体骨一期植骨术在四肢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需要植骨的112例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异体骨一期植骨,对照组采用自体髂骨一期植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体骨一期植骨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能获得与自体骨一期植骨的同样疗效,为四肢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植骨内固定手术提供了一个更多的取材途径.  相似文献   

17.
肱骨骨不连是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对于多次植骨术后、刨伤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性骨不连,临床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8年以来,对经过反复治疗不愈,伴有骨缺损的肱骨骨不连(统称为难治性肱骨骨不连),采用单侧双臂外固定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免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比较评估h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利用腺病毒载体Adeno-X^TM将hBMP-2基因转染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扩增3周后接种于磷酸钙/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材料,构建成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A组);将自体BMSCs培养扩增3周后接种于磷酸钙/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材料(B组)和单纯磷酸钙/纤维蛋白胶复合支架材料(c组)作为对照组,与A组同时回植于供体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另外骨缺损模型自行修复组(D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行大体观察,X线摄影,99^m Tc-MDP SPECT和组织学检查并比较其骨愈合率。结果实验组(A、B、C组)骨缺损部位均有新骨生成,12周时,均能达到骨性愈合,而空白对照(D组)仍为纤维组织充填;A组成骨数量,成骨速度和骨愈合率均高于B、c组,而B、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化骨成骨能力强,骨愈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3月-2006年12月138足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分别给予切开复位斯氏针内固定2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45例,自体骨植骨钢板内固定26例,人工骨植骨钢板内固定12例,人工骨结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2例,对各种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论一期人工骨植骨结合骨水泥填充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粉碎性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主要通过骨填充材料常见的材料情况,结合国内外已上市产品,总结骨填充材料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通过综述不同成分骨填充材料在不同部位的临床应用情况,说明其优缺点。介绍了骨填充材料在四肢骨折、脊柱、颅颌面骨缺损、口腔种植填充、软骨修复、其他复杂情况如骨肿瘤上的应用。骨填充材料临床应用广泛,其在临床实践中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