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内涵和政策文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从推进专项立法、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作用、健全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文明视野下完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措施,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节约集约用地就是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土地,以最小的土地成本,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它包括三层含义:①节约用地;②集约用地;③统筹安排土地。  相似文献   

3.
由于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核电厂工程建设用地的规划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节约和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文章在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对工程的建设用地做到科学规划,严格执行用地指标,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节约集约用地是适应我国土地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200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政方针。笔者认为在国家加强土地政策运用,将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起作为重要宏观调控手段的调控体系下,节约集约用地应是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应该成为新形势下地政管理的重心。  相似文献   

5.
6月25日是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2007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2006年以来铁路部门在保护铁路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取得卓越成效,铁路用地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因为每一寸与铁路相依的土地,都与运输安全息息相关.铁路用地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确保铁路用地不流失、确保铁路用地保值增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引言 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批复明确了北京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北京坚持节约为先,切实解决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水资源、能源、环境等问题,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合理用地。《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强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提出了“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和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两个规划,积极推进北京节约型城市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地观念,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科学规划和使用土地,以节约集约用地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和北京市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于2007年初启动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村居住用地低度利用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提出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并且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保障体系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武汉市目前建设用地利用强度,并为武汉市各级政府下一步制定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我们开展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工作。介绍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思路,并重点阐述了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以及评价指标标准化方法等,最后给出了武汉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将节约土地和集约用地的要求落实在政府部门决策和各项建设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和规范北京城市建设节约用地管理,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编制了《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针对建设用地标准过高、过多、过粗甚至缺失的具体情况,提出节地指标及建议。交通场站设施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设信息》2008,(21):74-74
据悉,《长沙市黎托片节约集约用地专项规划》近日已出炉,在15.22平方公里土地上,通过开发地下空间等六种节约集约用地方式,节约建设用地15.76平方公里,增加19万居住人口,并使公共绿地率提高10%左右。目前规划正在完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祁双 《山西建筑》2011,37(11):11-12
分析了城缘村土地利用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城缘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具体包括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规划、撤村并点、整理集体建设用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期达到集约节约用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陈萍 《城市开发》1998,(6):31-32
节地挖潜、集约用地是实现土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本保证。城市土地管理中,必须走节约挖潜的道路,不但要节约用地,更重要的是盘活存量土地。当前,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扩大,在建设资金和可占用土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显化积淀的土地资产,利用闲置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资金来源和建设空间,使城市建设走集约利用、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企业用地的调整是盘活存量土地的一个重头戏,本文着重探析企业在盘活城市存量土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沈揆 《安徽建筑》2013,(3):48-49
合肥正处于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化不断推进的关键时期,建设用地的供给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愈显凸出,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迫在眉睫。滨湖新区作为合肥市未来发展的窗口,研究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建设方式和利用策略,对于抑制城市的无序蔓延、促进高标准的设施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制度推行落实的前提是摸清“家底”。然而,以往开展的城市建设用地调查评价工作仅大体摸清我国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的数量及其变化,城镇内部存量资源配置效率尚不清楚。在建设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家建立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制度是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不合理、城镇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底数不清等问题,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土地储备有利于促进但不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文章探讨了在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条件下,一定时期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即规划储备量)预测方法。文章分析了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确立的思路与技术流程,包括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需求、总供给;评价或评估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潜力;在此基础上预测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和存量规模)。据此方法和原理预测出重庆市都市圈未来15年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基于集约利用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确定是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依法严格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会议强调,任何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的试验和探索都不能违反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 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2007,31(4)
<正>>高层声音温家宝重申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节约集约用地,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土地能否集约利用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发展水平。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被确定为“金三角”(奎屯、乌苏、独山子)地区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区域。对开发区土地开展集约利用评价能够促进开发区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为开发区用地审批及纵深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是基于G1S与数据库技术,遵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相关标准、规范,为解决西宁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中评价数据管理、评价计算和成果管理等需求而设计并开发的。该评价系统创新性地将GIS与数据库技术应用到了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中,使得用地信息、评价结果与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不仅提高了评价的效率,而且直观地表现了评价的结果,同时有利于西宁市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