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纤维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目前在北美、日本等地区已广泛应用,其优点在于检查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随意性远大于双人操作法,我国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单人操作法。我院于1998年5月~2001年4月应用纤维结肠镜单人操作法进行了141人次的检查,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肠镜是诊断大肠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结肠镜双人操作曾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经典方法,而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因其操作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节省人力资源及利于染色放大内镜开展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插人法的主流趋势,国内也在逐步推广.我院这2年来改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也深深体会到其优越性,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展结肠镜诊疗技术以来。一直是双人操作.由助手按照术者的提示进退结肠镜.术者只是调节上下左右角度和旋转镜身.部分参与退镜操作。80年代以来国内少数医生开始尝试单人操作.单人操作法由于术者可以随时感受到插镜中的阻力.只要不盲目推进,强行插入,即具有极大的安全性,是以目前单人操作法在国际上已成为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4.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临床教学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润  谢惠君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11,15(9):1187-1188
<正>结肠镜插入技术分为双人操作法与单人操作法两种,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操作,使用不当不仅给病人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单人操作法是由美国学者Waye,Shinya先后创立的方法,并由日本学者工藤进英先生早期著书推广,近年来被国内逐渐接受[1,2]。单人操作不仅使  相似文献   

5.
纤维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目前在北美、日本等地区已广泛应用 ,其优点在于检查过程中的协调性和随意性远大于双人操作法 ,我国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单人操作法。我院于 1 998年 5月~ 2 0 0 1年 4月应用纤维结肠镜单人操作法进行了 1 4 1人次的检查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4 1例 ,男 93例 ,女 4 8例 ;年龄1 2~ 76岁 ,平均 4 2 1岁 ;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脓血便、顽固性腹胀、腹部包块。1 2 操作方法 对病人常规肠道准备后 ,应用Olym pus.CF 30 1型纤维结肠镜进行操作。病人左侧卧位 ,大腿…  相似文献   

6.
黄秀江 《贵州医药》2001,25(10):935-935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通过操作者左手操纵操作部右手握持镜身而完成结肠镜检查的操作过程。目前已有少数学者采用 ,但国内多数医院仍采用双人插镜法 ,由助手配合进退肠镜。我们对 62 3例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成功应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我院内镜室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2月应用单人操作法对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的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 62 3例 ,其中男 34 6例 ,女 2 77例 ;年龄 4~ 83岁 ,平均 4 2 3岁。下消化道症状 :一般腹泻、粘液便、脓血便、便血、便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变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与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共2200例患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其施行全结肠检查。结果在2200例患者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2111例到达回盲部,回盲部到达率为95.95%;1980例到达回肠末端,末端回肠到达率为90%。到达回盲部时间最长30 min,最短2min;所有患者均无结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省时、省力、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的操作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西泮和咪唑安定在单人操作法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联合应用方面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8月至10月单人操作法的结肠镜检查患者共152例,分为两组,镇静组78例,对照组74例。镇静组在结肠镜检查前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咪唑安定,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到达盲肠的时间,记录检查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满意度情况。结果镇静组在成功率、进镜时间及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地西泮和咪唑安定在单人操作法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联合应用效果确切,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吴学勇  吴伟 《淮海医药》2012,30(2):128-130
目的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技巧。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2月460例的操作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及治疗成功450例,成功率97.39%,到达回盲部时间为3~30 min,进境长度一般为60~80 cm,少数达到120 cm,检查和治疗均无1例并发症。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安全,成功率高,操作者自我可控性操作方面有优势,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可行性。方法:结肠镜检查患者150例,随机分组各75例,A组采用双人操作法检查,B组采用单人操作法。结果:B组检查成功率为98.67%,高于A组94.67%(P0.05);两组平均插入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完成检查时结肠镜平均插入长度上与A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A组腹痛发生率22.67%高于B组10.67%(P0.05)。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插镜长度更短,受检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且可降低患者明显腹痛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晏洁影 《河北医药》2013,35(5):716-717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检查结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不仅能在直观下发现结肠黏膜的病变,而且还能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目前结肠镜插入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我国目前应用广泛的双人操作法,另一种为单人操作法[1].我院于2005年开始尝试结肠镜单人操作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们开展了单双人操作法的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通过操作者左手持肠镜操作部,右手握镜身,完成全结肠检查的操作过程,这一技术已成为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而全身麻醉肠镜检查指的是使用一种或多种静脉麻醉药物,使受检者在安静状态下完成内镜检查或治疗的技术,我院自2007年7月以来采用芬太尼+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状态下,单人操作法检查10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结肠镜检查单、双人操作法的异同点,评价两种操作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单、双人操作法组各行大肠镜检查535例,观察两组患者肠镜插至回盲部的成功率、进镜速度与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结果(1)结肠镜操作成功率:单人操作法组(简称单人法组)的成功率为98.5%,双人操作法组(简称双人法组)为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进镜速度:进镜达回盲部的时间。单人法组为5~20min,平均(6.3±1.2)min;双人法组为8~50min,平均(13.5±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到达回盲部时镜身插入深度:单人法组为65~110cm,平均(76.0±11.0)cm;双人法组为70~130cm,平均(86.0±1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疼痛程度:单人法组疼痛明显低于双人法组(P〈0.05)。(5)安全性:单人法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双人法组。两组均无肠穿孔、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单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双人法组术后便血发生率为0.06%。结论单人操作法在结肠镜操作成功率、进镜速度及深度、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人操作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大多医院的肠镜操作者主要使用双人操作法,但双人操作法因术巾常有较明显疼痛,导致不少患者因惧怕肠镜检查而耽误了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肿瘤的及时诊断与治疗.我院从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开展单人肠镜,护士密切配合医生操作,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疏导患者情绪,与未实施单人结肠镜操作前即双人结肠镜相比,到达回盲部的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满意度也大幅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结肠镜操作中如何快速、安全的进镜,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进行全结肠镜检的1036例患者,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结果到达回盲部或回肠末端1001例(96.6%),其中到回肠末端5-20cm达674例(65.1%);未到达回盲部31例(3.0%),其中肿瘤致肠腔狭窄不能进镜者13例(1.3%),肠道准备不佳,无法观察者13例(1.3%),肠道痉挛疼痛终止检查3例(0.3%),穿孔停止进镜2例(0.2%)。除肠道准备不当和腹痛者13例(1.3%)外,单人成功率98.7%(1023/1036)。操作熟练者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为16min,最短者6min。本组1例穿孔,是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穿孔。结论单人操作法是较为快速、安全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160-161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脉麻醉,行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进行诊断及治疗。结果在本组98例肠检病例中,95例插入回盲部,有30例插入末段回肠,所有肠检病例中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出现,插入成功率为97%。结论在静脉麻醉睡眠情况下行结肠镜单人操作,受检患者易于接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叶莉娜  刘哲  李红灵  黄涛  胡浩 《贵州医药》2012,36(5):458-459
大量文献报道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可以减少接受大肠镜检查患者的痛苦,降低出现穿孔、出血、肠系膜撕裂等并发症的几率,并且节约人手、方便操作,还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便于放大内镜及内镜下治疗等新技术的更好应用,因此推广大肠镜单人操作法势在必行.我科两名医生分别经过3个月的模拟大肠镜操作训练并考试合格后,分别从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2011年3-7月进行大肠镜单人操作,各完成大肠镜单人操作316例、226例,现我们就学习大肠镜单人操作的结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冯轶  饶正伟  冯刚 《医药世界》2010,12(3):218-219
目的:探讨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的82例检查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采用助手压迫患者腹部,治疗组采用自身腹部压迫法,观察检查所用时间、痛苦程度、检查成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中患者自身双手腹部压迫法能够明显缩短检查时间,减轻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变换体位结合腹部手法推压在结肠镜中的辅助作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取左侧卧位,医师单人操作插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单人操作结肠镜检查基础上使用变换体位配合腹部手法推压的辅助手法,使难插入者顺利到达回盲部。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插镜到达回盲部时间缩短至(15±5)min,达到回盲部成功率9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换体位配合腹部手法推压的辅助方法使结肠镜难插入的患者更顺利、更快速到达回盲部,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透明短帽辅助初级操作者单人结肠镜检查的作用。方法门诊接受结肠镜检查1200例患者,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奇数组及偶数组,奇数组采用常规结肠镜检查法,偶数组采用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法。比较初级操作者采用两种方法检查的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进入回肠末端成功率及时间、息肉检出率、平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检查法操作成功率、平均到达回盲部时间、进入回肠末端成功率及时间、平均疼痛评分、息肉检出率均优于常规结肠镜检查法,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分别为(94% v 89%,P=0.00)、(8分 v 12分,P=0.00)、(87% v 81%,P=0.00)、(24s v 31s,P=0.02)、(4.2 v 4.9,P=0.01)、(27%v 21%,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初级操作者来说,透明短帽辅助结肠镜操作法更加简单、有效,对患者造成痛苦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