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压花的制作     
苏小菊 《老友》2014,(7):48-48
把新鲜的花草、蔬菜、水果经过特殊的脱水、造型、构图后,放进画框里,或镶进玻璃器皿中,用生命的自然、鲜活装饰家居生活,正成为一种流行。在花艺里,这种拈花入画的技法就叫作"压花"。作为花艺的一部分,压花不像插花那样需要受季节的限制,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使美丽凋零;也不同于干花那样易褪色、散落和损坏。由于没有经过烘干和染色,压花作品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加上自己动手创作的乐趣,压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干花扮美家     
木子 《社区》2009,(6):37-37
鲜花虽美,却总有凋谢的时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用长开不败的干花来扮美家居环境,在西方,制作与经营干花早已成为一门有相当历史渊源并且极富艺术性的独立行业了。在日本以及欧洲、北美,人们都喜爱用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方法大规模地焙制干花并将其加工包装成各种畅销的商品。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传统方法自己制作干花,那种充满自然灵性的制作过程所孕育的人文风情,也更能满足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对原始自然本性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干花制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干花制作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类新型工艺技术。它的成品是以真实的植物为材料,经过干燥,保色加工整理而成。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植物叶、花、茎、果等原有的自然姿态和风韵,又能较长期地保存与装饰,也适于多种素材的配合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的鉴赏力的增强,干花工艺制品已深受人们喜爱,因此,开展植物干花技术的研究,前景广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书画作品的境界和格调是创作者的境界和格调的一种自然流露。而"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齐白石语)。看了王大江的作品,画人画品画艺,部让人感觉出一种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澄净与恬淡。王大江作品给人以返璞归真、雅俗共赏之感。其色泽明亮却又含蕴恬静,情调浓郁而又不放浪恣肆。《荷韵》《霜秋》等以线条和笔墨和谐方式呈现出花草禽虫的本来面目,揭示出所有生命质变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实习的采集、调查,发现庐山野生干花植物资源丰富,共有40多科300多种植物均可作为干花植物。本文将对庐山8种常见野生干花植物的性状、生长习性、分布状况、采集时期和方法以及应用的特点做介绍。为充分利用庐山资源,开发具有庐山特色的旅游产品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6.
干花扮美家     
鲜花虽美,却总有凋谢的时候。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用长开不败的干花来扮美家居环境,在西方,制作与经营干花早已成为一门有相当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7.
“卧游”与“如画”作为中西方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都主张借助关于自然的绘画来欣赏自然,不过两者存在显著区别:“卧游”所借助的山水画重写意,而“如画”所借助的风景画重写实;“卧游”主张山水以形媚道,故自然之地位比绘画重要,“如画”则追求形式美,风景画是自然欣赏的标准,故绘画之地位比自然重要;“卧游”偏重以非身体化的方式体验自然,欣赏者囿于一室之内,而心游万物,“如画”则偏重以身体化的方式体验自然,旅游者带着猎奇心理与视觉占有欲,身游大自然之中;“卧游”具有畅神与疗疾之功能,“如画”则为人们在审美上向自然进军提供了心理保护。比较“卧游”与“如画”,可以窥探中西方欣赏自然的差异之处,透视中西方文化传统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对如画的批评把自然美和艺术的关系问题凸显出来,对这个问题的解答需要对自然美如画的人文根据进行探究。如画的人文根据是:人的"如画之眼"的光学机制及其"镜子式"的再现使得自然生成为美的风景图像;"如画之眼"的文化哲学基础在于我们必须透过艺术的界面来欣赏自然,风景画的"赋形"使自然美必然显得如画;人类文化实践的整体(社会历史实践)构建了自然美如画的审美经验。该文的探讨揭示了艺术在自然美的显现、自然审美中的基础性的赋形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西方美学三大主流之一的自然美学(包括后继的环境美学、生态美学)对如画的极力批判,揭示了后者对前者所构成的理论挑战。当代西方自然美学对如画的认知是纯然的误判,如画既是一种自然审美经验、西方美学中介于优美和崇高之间的第三范畴,也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其美学内涵是从"自然美必然显得像艺术"的角度揭示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如画作为当代西方自然美学的一个理论挑战,揭示了自然美学的理论误区和思想盲点,对国内外自然美学在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上的思考,以及自然美学的体系性建构乃至当代美学的重建都有重要的理论启发。  相似文献   

10.
谢欣悦 《老友》2008,(6):49-49
现在的老年人大多喜爱与绿色植物为伴。几乎有条件栽植花草的家庭,从客厅、书房、卧室到阳台,都会摆上一盆乃至数盆盆景,以领略山野之趣,颐养身心。盆景是大自然的浓缩,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综合园艺、美术、文学之长,挥洒自如,自成  相似文献   

11.
李渔"登山如品画"的观点隐含着自然审美欣赏的一种审美模式。"登山如品画"的自然审美模式表面上类似于西方传统的自然审美模式,但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在当代西方学者力图构建自然审美模式但又提不出合理的审美模式的情况下,以李渔为代表的中国古人"登山如品画"的审美模式对于自然审美模式的建构应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自然对于李渔来说,具有多层次的体验价值。这种审美模式与体验价值的生成与他的生活和阅历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2.
放得下过去,才能拿得起未来。去叔叔的农场时,我带着一颗千疮百孔的心。在我简单的行囊里,有三个大口的玻璃瓶,里面装满干花。每一朵干花都与宇有关。他送我生命中第一朵玫瑰时,便教我制作干花。他送了  相似文献   

13.
我希望表现一些不要太多修饰,比较单纯的意象,我也会画牡丹,画荷花,但路边不知名的小草杂花更能打动我,它们拥有不知名的美感……SHMJ:你为什么选择了"花鸟画"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与你生活的地域—岭南有关吗?广东气候宜人,植被丰富,题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林茵:不同的地域植被不同,北方一样也有许多花草植被,每个地方的植物都有其独特性,从这一点上不能简单的说我画  相似文献   

14.
风景如画既是自然审美经验中的一个常识,又是一个关于美学本身的基本命题,其根本的含义是"美的自然风景看起来像画一样"。如画在视觉特征、观看的文化属性、自然的现象学呈现以及美感中都有其美学理论上的根据。如画作为一个基本的美学命题揭示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一性,这对于自然审美、一元论美学的建构和美的本质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启发性意义;同时,在人类文化史的层面如画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盆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主要运用咫尺千里、缩龙成寸等"以小见大"的手法和技艺,将树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后布局在盆盎之中,以优美的造型和深远的意境彰显"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自然之勃勃生意及诗情画意的生动图景,历来享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美誉。本文以盆景几架和盆盎为切入点,试图说明几架和盆盎在盆景审美意蕴的生发中分别起着将现实视域和艺术视域剥离开来并使艺术世界陌生化和托载"大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妈妈有办法》真是一首有趣又可爱的儿歌。说了三位植物妈妈:蒲公英、苍耳和豌豆,她们有传播种子的好办法。只是,现代都市的孩子生活在钢筋水泥包围的楼房,和大自然的距离是越来越遥远了。一天,小女儿从幼儿园回来,说是老师要求带狗尾巴草去学校作为制作干花的材料。真让我犯愁呀,去哪儿找狗尾巴草呢?周围的小区和公园只可见到修剪得整整齐齐、方方正正的树木,点缀其间的都是那些讨好的常开的花草。而今天,我们的生活到底离狗尾巴草有多远呢?就像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不用说苍耳了,许多孩子连蒲公英是啥模样都没见过呢。再看看课文“蒲…  相似文献   

17.
自然美是人化自然的结果,山水诗画艺术是主体自然美感经验的物化形态。从六朝到宋代的山水诗画艺术,大致经历了从写形、传神、达意的转变过程,同时又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前两天,小韩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听外壳上画着漂亮花草的易拉罐。拉开易拉罐一看,里面并不是想象中的饮料,而是满满当当的一罐类似土壤的固体。原来,这听易拉罐是现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的罐装星座宠物花卉,只要两天浇一次水,就可以长出与自己星座相符的  相似文献   

19.
栗子 《山西老年》2014,(4):38-39
有花草自然,有天地风雨,有虫鸣鸟唱,有浓妆淡抹四季分明的春夏科冬,就是一份天人合一的美满圆和。住在汾河岸边,有着依偎在母亲怀抱般的温暖感、安全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20.
冻干法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制作干花方法.为探索不同类型的干花产品,以月季花和康乃馨为花材,进行了鲜花真空冷冻干燥的实验研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冻干后花的大小、颜色基本能保持冻干前的状态,且两种花的花瓣都由单层变为了双层,花型更加饱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