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温下DAT-IAT 工艺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解决大型DAT—IAT工艺的污水处理厂低温条件下的污泥培养驯化和启动调试.方法在反应器水温11~13℃的低温不利条件下,采用连续流方法成功地进行了活性污泥培养驯化和启动调试.结果培养驯化周期30d左右,活性污泥絮体基本形成.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BOD5 77.6%~95.2%;CODCr 29.5%~86.3%;SS64.7%~91.5%;NH3-N90%;TP64.7%~67.6%.各项出水水质和能耗等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目标.结论采用连续流方法可在低温条件下完成DAT—IAT污水处理工艺活性的污泥培养驯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级厌氧、好氧、缺氧交替SBR新型反应器进行脱氮除磷的启动过程.方法采用接种法培养活性污泥,注入待处理污水,固定装置运行周期,通过调整厌氧、好氧、缺氧时间分配和交替次数对SBR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进行研究.结果SBR工艺的运行参数为厌氧(含进水)1.5 h→好氧2 h→缺氧1.5 h→好氧0.5 h→缺氧1 h→好氧0.5 h→静置沉淀1 h,好氧的总时间为3 h,缩短了2 h,节约了40%的曝气量.对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均已高达97.34%、90.78%、92.14%.污泥容积指数SVI由接种污泥的198.1降至最终污泥培养驯化第Ⅳ阶段的71.结论温度控制在(23±2)℃条件下,采用接种法培养驯化活性污泥2个月就能完成污泥培养驯化,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3.
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广泛用于处理或预处理高负荷有机废水。利用纯氧和空气2种曝气方式同步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前者污泥颗粒化时间较短,颗粒结构更为密实。显微镜观察发现纯氧曝气污泥颗粒表面含有大量的丝状菌,少量球菌、杆菌以及一些胞外多聚物(EPS)等,空气曝气污泥颗粒表面物质组成相对单一,表明纯氧曝气颗粒污泥微生物种类、数量及代谢能力优于空气曝气颗粒污泥。同时发现进水负荷波动对纯氧曝气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的影响较小,表明纯氧曝气颗粒污泥能够处理和耐受高负荷有机废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缩短高质量浓度污泥SBR短程硝化反应启动时间.方法 以普通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高质量浓度污泥种泥的投加,高曝气淘汰,淘洗,低氧曝气短程硝化方法进行培养驯化.结果 经过21个周期的培养驯化,成功地实现了纯自养短程硝化反应器的启动,稳定后的反应系统氨氮去除率达到了99%,亚硝化率稳定在76%左右.结论 通过对培养过程中各个条件的控制,在纯自养系统中,仍可以进行反硝化作用,并且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系统的启动.反硝化碳源来自微生物自身产生并游离到水中的有机物质.分阶段曝气的两个阶段依次是高曝气量淘汰培养阶段和低曝气量短程硝化驯化阶段,第一个阶段能够实现异养菌的淘汰和硝化细菌数量的积累,在第二阶段中,NO2-得到积累.  相似文献   

5.
纳米磁粉生物反应系统处理效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equence Batch Reactor)工艺水处理效果和缩短处理后泥水分离时间,采用纳米磁粉生物法与磁分离技术结合的新型工艺处理淀粉废水.在SBR反应器中投加修饰过的纳米磁粉悬浮液(Fe3O4),对活性污泥进行磁化驯化,利用磁粉菌胶团降解废水中有机物,在外加磁场下快速分离处理后的磁性泥水混合液,并与SBR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磁粉活性污泥增长快,驯化成熟时间短,污泥浓度、沉降性能、单位容积处理能力和抗冲击负荷能力明显提高.在各自最佳运行条件下,磁粉生物法在生物反应器中曝气时间节省2.0 h;沉淀时间缩短50 min;统计分析知对COD、NH4+-N和TN去除率分别提高10%、9.3%和8.4%.该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污水处理效果明显提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在低温(15℃以下)条件下间歇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SBCO)的启动过程.方法 在反应器中投加接种活性污泥,注入待处理污水,固定装置运行周期,通过调整进水CODCr及曝气量进行生物膜的培养.结果 在水温11.5~14℃时,2次接种污泥,培养32 d反应器成功启动.结论 低温条件下间歇式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启动较慢,接种污泥量对启动速度有着直接影响.在低温条件下,如接种污泥量较大,反应器可在2周至3周启动成功.温度对反应器氨氮去除率影响较大,但总体仍能保持较好的出水效果.pH值在6.8~7.3之间,并不是微生物生存最适pH范围,但对挂膜影响不明显,系统仍可成功启动.  相似文献   

7.
折流板酸化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内设填料,利用反应器良好的分隔性能,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接种,培养酸化菌膜,对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容积负荷、温度、水力停留时问等因素对反应器处理效率的影响,并就反应器不同隔室COD。pH的变化特点进行研究.进水COD浓度1000mg/L左右。水力停留时间3h~6h。溶解性COD去除率19.2%~26.1%.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培养及运行过程中的微生物指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活性污泥培养及运行过程中微生物指示特性,依据微生物的生理特征,采用SBR工艺,以新鲜的生活污水作为营养液直接曝气,通过控制pH值、温度、溶解氧等条件逐步培养活性污泥,实验同时对微生物相的演变规律与污水处理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活性污泥培养的不同阶段及运行异常时微生物相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以低pCOD/pTN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连续和分段2种进水方式下分析了交替缺氧/好氧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脱氮性能及曝气需求量,并研究了分段进水方式下pH、PDO和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进水方式下,系统TN平均去除率75.1%,系统因长期低负荷运行而发生污泥膨胀,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D平均值为229mL/g,同时,曝气量升至0.56m^3/h时,才能使NH4^+-N去除率大于99%;采用分段进水方式时,系统TN平均去除率可提高至81.5%,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并且曝气量降至0.24m^3/h时,系统NH4^+-N去除率仍大于99%,节省了运行费用.此外,当采用分段进水时,反应区内的pH值、pDO和ORP值曲线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反应区内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低pH值与低有机负荷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SBR法处理啤酒废水和化工废水的试验研究表明:两种废水的活性污泥在低有机负荷时有利于丝状菌的增殖而会发生污泥膨胀,这种膨胀污泥可以通过提高有机负荷得到控制和恢复。啤酒废水在长期低pH值(4.06 ̄5.0)和有机负荷连续由高变低时引起的污泥膨胀,其SVI较相同有机负荷、正常pH值(6.5 ̄8.0)条件下上升缓慢,有出现丝状菌缠绕型粒状污泥。在高负荷及pH=6.0恢复时的粒状污泥消失过程中,SVI仍  相似文献   

11.
寒冷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活性泥污系统发生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中的丝状菌属,结合大庆乘风庄污水厂运行五年来两次膨胀的实际运行控制,提出了在寒冷地区活性污泥系统中,降低氧,低负荷外低温也是造成的原因之一,对此采用减小曝气池污染浓度或单池连续运动以提高负荷和供风机进风口空气加热提高曝气池水温的方法,可使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东区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作为驯化用种泥,其生活污水作为驯化用水。控制污泥沉降比SV_(30)30%左右,pH 7.5~8.0,溶解氧DO 4.0~5.0mg/L,水温15~25℃,驯化并处理上海石洞口发电厂1000t/h直流炉柠檬酸清洗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当进口COD_(cr)浓度在2000mg/L以下时,COD_(cr)的去除率可达85~9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受低温影响严重。为解决此问题,通过低温驯化得到在8℃下对污水有较好处理效果的活性污泥,并对其污水处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干重浓度为3.4 g?L-1的已驯化污泥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时,COD去除率最高为84.97%,出水COD最低为89.51mg?L-1,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的最短处理时间为8d。与非驯化的污泥相比,驯化后活性污泥对污水的COD去除率提高了23.14%,这为北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控制曝气量的方式研究了溶解氧对污泥减量系统除磷脱氮过程的影响。发现在低剂量2,4,5-三氯苯酚(TCP)作用下。活性污泥的内源SOUR值增加,SBR系统的低DO状态持续时间增长,周期平均DO降低,形成了有利于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的低DO环境。综合考虑TCP浓度对污泥减量、除磷脱氮和污泥性能的影响,TCP浓度建议为2mg/L,SBR周期平均DO值控制为2mg/L。与对照系统相比,2mg/LTCP污泥减量系统的曝气量增加了23%,剩余污泥排放量减少34.6%,出水水质与对照系统相当,实现了达标排放。表明低DO控制状态下、辅以排富磷污水除磷方式,TCP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试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采用SBR反应器,通过间歇曝气方式对活性污泥体系中好氧反硝化细菌进行选择和富集,从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f4,该菌株在完全好氧的条件下可高效地将NO3-N反硝化为N2,对NO3-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并不产生NO2-N的累积,反硝化过程或氮气生成过程都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其培养特征为ORP降低和反硝化产碱.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DNA测序,建立系统发育树,可基本确定分离的菌株f4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贫营养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污泥减量化进行研究,在封闭条件下对MBR污泥进行为期16 d的监测。实验期间主要针对污泥浓度及污泥活性进行了定期取样分析,采用修正的污染指数(modified fouling index,MFI)对污泥混合液可滤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长时间的内源呼吸过程将加速降低污泥活性及强化污泥混合液可滤性的恶化;短时间内源呼吸过程将改善污泥混合液可滤性,有利于MBR工艺实现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7.
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各阶段运行时间、碳氮比等对化学需氧量、氮磷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强化SBR工艺最佳运行方式为:进水搅拌1 h,曝气5 h,停曝搅拌2 h,沉淀2 h,一个工艺周期为10 h,碳氮比为18.当进水总磷为10 mg/L-1,氨氮为100 mg/L-1时,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85%及78%;与普通SBR工艺相比,强化SBR工艺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约13%及12%.结果表明,强化SBR工艺在进水搅拌阶段使磷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停曝搅拌阶段混合液得到了充分的反硝化,提高了脱氮效果,同时由于抑制了聚磷菌释放磷而提高了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