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进程中的一种世纪性思潮(现象),同时它又始终处于边缘性状态,所谓边缘性是由其"非理性的僭妄"所致."非理性的僭妄"源于存在主义的怀疑精神和否定意识,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则是对主流文学"现代性"叙事原则--历史进化说和社会进步论的持疑和质询.从世纪初鲁迅的<野草>到世纪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历史的"虚无化"和文明的"非理性"成为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立场.这种不合"时"宜性使其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见识.作为一种世纪性文学思潮(现象)的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实际上又处于边缘性状态,因为它不合"时"宜地延承着西方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以及由此衍生的审丑化品质.就其悲剧意识而言,它脱离了主流文学以克服或弥合文化困境为意旨的悲剧艺术精神的运行轨道;而其阴郁、荒冷、颓废等审丑化趋向类似于西方式"病态的愉悦"的艺术品性,既悖逆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也不符合国人业已形成的审美心理和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存在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种世纪性思潮.而由文化理念、创作精神上的超越性立场嬗变为世俗化姿态,是存在主义文学本土化的一种基本趋势.这既缘于中国文化原本就缺乏宗教式的超越性基因,也是传统实用理性精神的现代性延续所致.<边城>和<围城>最先呈示出存在主义创作的世俗化迹象,80年代以降,存在主义文学的世俗化蔚为大观,并演变成两种致思途径:民间化叙事以及与"个人化写作"携手的日常化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为和古代相对而言的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结构、精神意识和审美感觉的现代性.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一种是欧美式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式的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社会包含这两种现代性,它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它体现在"五四文学"、"17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差异之中.但是,这种差异只是文学现代性之中的差异,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具有现代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5.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已是昨日黄花,个中滋味难以诉说。原来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不过是有人用来搞臭马克思主义的"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6.
汪树东 《东岳论丛》2007,28(1):108-112
赤子原型是道家精神的价值基点。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赤子原型影响深远,沈从文等作家不息地再塑着赤子原型。但是对赤子之心的价值设定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人生的崩溃,正因如此,北村等作家展示了赤子原型的坍塌。  相似文献   

7.
刘庆元 《广西社会科学》2008,153(3):140-143
过往的翻译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四"时期,20世纪20年代中国翻译文学研究成为一部断代史。20世纪20年代初期,多个文学团体的相继成立及各种文艺刊物的加盟,拓展了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东欧、北欧的现实主义及浪漫主义名著介绍,形成了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以政治意识和人本主义思想为取向的20世纪20年代的翻译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翻译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对于20世纪中国新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不断自我质疑、自我调整的结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链条上的一个关键点。赵树理的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发展思路和价值走向,体现了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流变的深层动因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审视20世纪的中国文学,想像力的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匮乏与聚讼不已的现代性有关。具体来说,是与科学所倡导的理性思维有关;也和政治话语下的文学创作观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反对把欧美文学作为核心准则为20 世纪中国文学定性的做法,反对忽视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特殊形态和性质;主张文学分期应放于世界文学大系统中,在实践中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考察,并用更多的争鸣和声音相融和相补充,才能科学地把握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文艺学学科危机、文艺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把文学当成学科危机的主要根源,要求改造文学,取消既有的文学“本质”;把文艺学学科的重建寄希望于文学研究方法的改进,把文化研究当成了解决文艺学学科危机的救星;在促使文学研究直面现实的过程中丧失了理论对现象的批判意识。本文认为,要解除文艺学危机,重建文艺学,就必须扩大文艺学的学科范围,把文学和大众文化作为并置的相对独立的文学研究对象,并根据对象的不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研究现实文艺现象的过程中,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客观地阐发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筛选"与"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岱宗 《东南学术》2007,(1):140-146
经典的文学作品认定,依赖于经典所处的历史人文环境;经典的认定,并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在不断地被阐释的过程中变化着.在当代中国,诸如《西游记》这样的经典,时不时被人戏仿,这意味着经典"危机"的来临,还是经典作为经典不可避免的遭遇?本文认为,真正的经典可以被"冒犯",但经典本身反而可能由于"冒犯"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的合法性与公共性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措施导致其面临合法性与公共性危机 ,危机的背后暗含着管理主义与法治主义的冲突 ;同时也反映了公共行政学与行政法两个学科自身面临着的危机。由于各国历史和政治制度的差异 ,使危机暂时仍处于可控的范围 ,但是它已给世界性政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  相似文献   

14.
张永胜 《兰州学刊》2009,(12):71-74
把次贷危机当作当前经济危机的唯一原因是不够的,能源问题也是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能源问题还制约甚至决定着经济危机的发展前景和最终解决,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应把当前经济危机看作是能源危机。能源问题引起经济危机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石油生产的停滞不前,另一个是由于能源体系转型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的调整。能源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当前经济危机的基本前提,而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在于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本分析出发 ,深入探讨了《孔乙己》的哲学内涵 ,认为鲁迅超越了现实批判的层面 ,表现了对中国人生的人文关怀 ,作品在荒诞与无奈中呈现出国民生存环境的荒寒与冷漠 ,呈现了人的生存尴尬及其悲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焱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1):115-116
生存论分析的障碍之一,是缺乏“前提的整体”,本文着重揭示《存在与时间》先行具有“前提的整体”的步骤:通常的存在之领悟不等于一般存在的意义,前提的整体不等于课题的整体,平均日常状态不等于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危机与"六种效应"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舆论已成为公众认识社会的重要意识参数,也成为大众传播和政府行为重要的意识指示器.政府网络舆论危机既是引发政府公信力危机的"催化剂",又是化解危机的"灭火器".面对突发事件,政府要借助网络准确地向大众传递危机信息,善用"避雷针效应",避免"蝴蝶效应",破解"屏蔽效应",重视"首因效应",强调"互动效应",化解"破窗效应",及时抵御和防止负面舆论和谣言的蛊惑与扩散,以赢得公众对政府采取的危机应对政策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9.
法国调节学派是以对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解读而闻名的,但博耶对福特制之后美国"新经济"的危机及可能取而代之的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的解读同样也十分精彩,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法国调节学派观点的发展与推进.博耶不仅分析了"新经济"到来的标志,梳理了"新经济"的兴衰之路,而且还对以人为本的生产模式何以能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解读.在方法论上,博耶试图突破技术决定论的框架,走向一种社会结构内部诸要素共同作用的解读线索.这种历史经验主义的解读方法尽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显然无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0.
翻译界的现状揭示"翻译的危机",文章剖析其中原因,并提出几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