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令君  李盛荣  王耕霖 《化学学报》1989,47(12):1174-1177
以2-甲基喹 啉为配体合成了五种含有阴离子ClO~4^-或BF~4^-的铜(II)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热重谱、ESR谱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提出双核铜配合物中含有直线型单氧桥Cu(II)-O-Cu(II)键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2.
以2-甲基喹噁啉为配体合成了五种含有阴离子ClO_4~-或BF_4~-的铜(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热重谱、ESR谱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提出双核铜配合物中含有直线型单氧桥Cu(Ⅱ)-O-Cu(Ⅱ)键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 [Cu(Samen)Co(L)2]和[Cu(Sampn)Co(L)2], Samen^4^-表示N,N'-双水杨酰代乙二胺根阴离子,Sampn^4^-表示N,N'-1,2-双水杨酰代丙二胺根阴离子, L表示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Cu(II)及Co(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畸变八面体构型。测定了配合物(4-300K)的变温磁化率, 并用最小二乘法和自旋Hamiltonian算符,H=2JS1.S2-DSzl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4.39(Samen)和-3.59cm^-^1(Sampn), 表明两个Cu(II)-Co(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具有一定空阻的配体α-萘硫酚及其铜的配合物[α-C~1~0H~7SCu]~n。它在PPh~3存在下与CS~2反应,获得了CS~2在其Cu-S键中的插入产物,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其晶体结构为[Ph~3P)~2Cu(α-C~1~0H~7SCS~2)]·CS~2(1)。由此单核插入产物与混合溶剂CH~2Cl~2/CH~3OH反应,培养出产物的晶体,测定结构为(Ph~3P)~2Cu(α-C~1~0H~7S)~2Cu(PPh~3)(2)。化合物(1)是以铜原子为中心的配合物,铜原子以变形四面体与硫代黄原酸α-C~1~0H~7SCS~2^-的两个S原子和两个Ph~3的P原子配位。化合物(2)为中性双核铜配合物,2个萘硫酚配体的硫原子桥连2个铜原子,组成了四边形。2个铜原子配位情况不同,Cu(1)采用平面三配位构型,分别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1个PPh~3的磷原子配位,而Cu(2)则与2个桥连的硫原子和2个PPh~3的磷原子形成变形四面体配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二价铜与叠氮、大环穴醚(C~1~6H~3~8N~6)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Cu~2(N~3)~2(C~1~6H~3~8N~6)](ClO~4)~2,晶体属于空间群C~i^1-P1,晶胞参数a=17.669(10),b=13.355(5),c=6.414(3)︿;α=103.85(4),β=100.40(4),γ=71.30(3)ⅲ;对1870个反射精修的最后一致性因子R=0.088。此配合物中Cu(II)呈平面正方四配位结构形式,这在类似饱和大环穴醚双铜配合物中,还是首次发现。每个配位多面体由大环穴醚配体提供三个氮原子,叠氮离子提供一个氮原子,两个Cu(II)离子之间不存在叠氮桥,间距为5.12︿。  相似文献   

7.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 [Cu(sampu)Ni(L)2], sampn^4^-表示N,N'-1,2-丙二水杨酰胺阴离子, L表示2,2-联吡啶(bpy)或1,10-菲咯啉(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方法已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和Cu(II)及Ni(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八面体构型, 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已测(4-300K), 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1.90cm^-^1(pby)和J=1.68cm^-^1(phen), 表明两个Cu(II)-Ni(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异双核咪唑桥联配合物[(NH3)5CoimM(tren)](ClO4)4·2H2O[M=Cu(II), Zn(II); im=咪唑基], 用热重差热、反射光谱、ESR等手段进行表征, 证实咪唑桥的存在, 用PH法结合计算机拟合, 定量地模拟了异双核配合物中咪唑桥的断裂过程, 表明在水溶液中, 金属-咪唑键首先从非钴(III)端断裂。  相似文献   

9.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型双核配合物, [Cu(Samen)Co(L)2]和[Cu(Sampn)Co(L)2], Samen^4^-表示N,N'-双水杨酰代乙二胺根阴离子,Sampn^4^-表示N,N'-1,2-双水杨酰代丙二胺根阴离子, L表示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经元素分析, IR和电子光谱等推定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结构,Cu(II)及Co(II)的配位环境分别为平面四方及畸变八面体构型。测定了配合物(4-300K)的变温磁化率, 并用最小二乘法和自旋Hamiltonian算符,H=2JS1.S2-DSzl导出的磁方程拟合, 求得交换参数为J=-4.39(Samen)和-3.59cm^-^1(Sampn), 表明两个Cu(II)-Co(II)双核配合物中有弱的反铁磁性超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PH滴定法测得KNO3水溶液中邻苯二酚-3,6-二甲撑亚氨基二乙酸(CBMIDA, H6L)的六级酸解离常数及CBMIDA的镁(II)、钙(II)、锶(II)、钡(II)、镍(II)、锌(II)、钴(II)、镉(II)、锰(II)、铜(II)、铁(II)、钍(IV)和铀酰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及配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讨论了CBMIDA的逐级酸离解的动态平衡机理以及金属离子与CBMIDA形成的各种配合物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11.
室温下,双核配合物[Cu(dppm)(NO~3)]~2与二硫化碳反应制备了四核铜(Ⅰ)配合物[Cu~4(S)(dppm)~4](PF~6)~2·CH~2Cl~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并经光谱学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结果表明dppm属桥式双齿配位,S^2^-以μ^4形式与中心铜离子配位,PF~6^-位于配合物的外界,铜离子呈现三角平面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邻羟基苄基氨乙酸与Cu(II)的双核配合物, 并得以了单晶; 同时合成了Cu(II)、Co(II)、Ni(II)与该配体的质子化配合物, 测定了它们的组成、溶解度和摩尔电导, 研究了它们的磁性、热谱、红外光谱及电子光谱. 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单晶的结构. 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配位情况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两个新的异双核咪唑桥联配合物[(NH3)5CoimM(tren)](ClO4)4·2H2O[M=Cu(II), Zn(II); im=咪唑基], 用热重差热、反射光谱、ESR等手段进行表征, 证实咪唑桥的存在, 用PH法结合计算机拟合, 定量地模拟了异双核配合物中咪唑桥的断裂过程, 表明在水溶液中, 金属-咪唑键首先从非钴(III)端断裂。  相似文献   

14.
陈星  许庆仁  袁承业 《化学学报》1984,42(3):271-276
应用等摩尔系列法、萃取饱和容量法、萃取斜率法和萃合物的元素分析测出反式羟肟萃取铜配合物组成为2:1羟肟-铜(II)。根据配合物的UV、IR、溶液中的表观分子量,对反式羟肟铜(II)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讨论。配合物中两个分子羟肟均以其酚基的氧与铜形成共价键、肟基的氮与铜形成配位键,同时这两个羟肟的肟羟基分别与另一分子羟肟中酚基的氧形成较强的分子内氢键。整个配合物分子呈正方平面构型。  相似文献   

15.
杨瑞娜  薛宝玉  金斗满 《化学学报》1993,51(10):983-986
通过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2(OPPh~3)~2(C~6H~5CO~2)~4], 以元素分析、IR、TG、磁性及粉末衍射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并对其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六个4, 4'-联吡啶桥联配合物: [M(TTA)~2(μ-4, 4'-bipy)]~n,[M=Mn(II), Fe(II), Co(II), Ni(II), Cu(II), Zn(II); TTA=噻吩甲酰三氟丙酮], 经元素分析、IR、 1^H NMR和晶体结构分析, 确定配合物具有一维无限链状结构。Mn(II)配合物的晶体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I, 晶胞参数: a=0.9549(2),b=0.9600(3), c=1.1556(3)nm, α=65.99(3), β=83.96(4), γ=68.89(3)°;V=0.9017(4)nm^3; Z=1; Dc=1.417g.cm^-3; μ=5.3cm^-1; F(000)=393; 最终R=0.067。Mn(II)处于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中。由Cu(II)配合物的ESR谱近似了分子轨道系数和键合参数。Mn(II), Cu(II)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表明, 金属离子间磁行为服从Curie定律。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2A~4(H~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测定了铜(II)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群;晶胞参数:a=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β=109.31(5)ⅲ,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H~2O分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II)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铜(II)与丙烯酸根和铜(II)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2A~4(H~2O)~2,其中A=CH~2=CH-COO^-,CH~2=C(CH~3)-COO^-。测定了铜(II)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群;晶胞参数:a=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β=109.31(5)ⅲ,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II)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II)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Cu(II)的端位各有一个H~2O分子配位。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II)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19.
徐息良  黄仲贤 《化学学报》1986,44(10):1005-1010
本文报道了L-苏氨酸同Cu(II),Zn(II),Fe(II),Mn(II),Ca(II),Mg(II),Ni(II),Cd(II)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的pH电位法研究.电位滴定数据是使用MINIQUAD和ESTA计算机程序处理的.在每个体系中确定了最佳配合物粒子模型,并测定了在生理条件下(温度为37±0.1℃离子强度为150mmol.dm^-3NaCl)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铜配合物中Cu,Thr.His混配配合物是与Cu(His)~2^-同样重要的配合物,因此需要重新计算在血浆中铜在这些配合物中的分布.虽然苏氨酸可以看作为三齿配位体,但本工作的结果并无证据支持羟基参与配位,然而在Cd-The-His体系中,Cd.Thr.His同它的1:2母体二元配合物相比表现了显著的稳定性,这可能显示了不同的配位状况.但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蔡淑惠  陈忠  孙福侠  高宪成  卢绍芳 《化学学报》1998,56(11):1117-1122
二核钼簇合物Mo~2S~4(i-mnt)~2(Et~4N)~2和(Et~4N)~3K[Mo~2S~4(i-mnt)~2]~2[i-mnt=S~2C(CN)^2^-]的阴离子在晶体中构成独特的链状结构,本文采用扩展的Huckel近似下的紧束缚能带方法,计算了它们的能带结构。结果表明,相邻簇阴离子间存在弱的相互作用,它是形成链状结构的基础。链状结构与晶体的半导体性质相关联。态密度和晶体轨道重叠布居反映了晶体中电荷分布状况及化学成键特点,与晶体结构分析、NMR谱学表征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