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及在本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我们对2001-2005年我院住院的73例乙脑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变化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获得EVR者治疗过程中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从而了解有效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皮下注射,1次/周联合利巴韦林片900~1200 mg/d,口服,疗程48周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46例,分析其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CD3+T淋巴细胞在治疗12周时较治疗前下降,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后CD3+T淋巴细胞呈上升趋势,到治疗48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CD4+/CD8+逐渐升高, CD8+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治疗48周与治疗开始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8周疗程结束时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均〉0.05。结论通过有效抗病毒治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接近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3.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慢性HBV感染不同时期的变化,本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从细胞免疫调控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提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与T淋巴细胞亚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 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结果 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 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乙型肝炎患者65例按外周血病毒量分为HBV-DNA阴性组15例、低病毒量组20例和高病毒量组30例。另选本科室健康工作人员1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结果 HBV-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高病毒量组3组CD4+和CD4+/CD8+依次下降,而CD8+依次升高。高病毒量组CD3+、CD4+、CD4+/CD8+低于其他3组,CD8+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性组,低病毒量组CD3+、CD4+、CD8+及CD4+/CD8+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引起HBV活跃复制,而HBV活跃复制反过来又加重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6.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及乙肝肝硬化组的CD4 、CD4 /CD8 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CD3 、CD8 、CD56 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与疾病的进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单克隆抗体借助APAAP桥联酶标技术,观察了1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发现急性肝炎急性期或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的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其恢复期或相对稳定期(P<0.01);CD+8细胞则高于其恢复期或稳定期(P<0.01);恢复期或稳定期间多数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各期CD+2细胞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的变化相似。表明甲型肝炎的发生及发展与细胞免疫反应有关;T细胞亚群的改变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CD+4细胞与CD+8细胞可发生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健脾益气方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HBV DNA阳性慢性HBV携带者(ASC)随机分成健脾益气方治疗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各3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18)进行比较;ASC治疗24周后再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益气方治疗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CD4+、CD8+计数及CD4+/CD8+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24周后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健脾益气方能够改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HBV病毒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变化。方法选择96例慢性HBV感染者,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检查所有试验者的T细胞亚群、HBV血清学标志物、血清HBV DNA,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感染患者及HBV DNA呈阳性患者的CD4+百分率以及CD4+与CD8+的比例更低;HBV DNA呈现阴性患者CD4+及CD8+百分率、CD4+与CD8+的比例与对照组相差不大。结论检测慢性HBV病毒感染者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可了解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和HBV的复制情况以及患者病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磊  唐尧  张蕊  吴斌 《中国药业》2012,21(10):20-22
目的 系统评价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CBM、VIP、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11年1月.手工检索其他消化病相关杂志.对纳入文献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研究8篇,其中1篇为半随机设计.Meta分析显示肝苏颗粒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苏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但纳入研究较少、研究质量普遍不高,上述结果还有待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2.
对40例接受唯尔本注射液治疗的哮喘病人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并设对照组20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证实唯尔本注射液可以提高哮喘患者外周血T抑制细胞的数目,提示唯尔本是一种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防治哮喘药物。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茵栀黄注射液 ,治疗组给予苦参碱注射液 ,两组辅助用药为维生素类。结果  两组对纳差、乏力ALT下降方面疗效相似达 80 % ,对腹胀和肝区痛 ,治疗组分别为 96 %和 87% ,对照组分别为 75 %和 6 2 % ,有显著差异 ,对SB消退和HBeAg阴转率方面 ,治疗组分别为 90 %和 5 1% ,对照组为 5 5 %和 2 8% ,P <0 0 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很好的效果 ,特别对退黄和HBeAg阴转方面尤为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75例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其差异及意义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慢性乙肝患者、携带者及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计数减少,并且随病情的进展逐渐降低.结论 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情进展而减少,主要为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评价肝苏颗粒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或联合美能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55例、治疗Ⅱ组55例、对照组50例.治疗Ⅰ组口服肝苏颗粒并静脉滴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Ⅱ组口服肝苏颗粒和美能片,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Ⅰ组、治疗Ⅱ组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1),症状改善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但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 肝苏颗粒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或与美能片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降酶、退黄、促进肝功能恢复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都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双环醇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130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拉米夫定治疗组(A组)41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疗程12个月;双环醇治疗组(B组)45例,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拉米夫定和双环醇联合治疗组(C组)44例,拉米夫定100mg/d,po,qd,同时予双环醇75mg/d,po,tid,疗程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A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43.9%、48.8%;B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71.11%、71.11%,与A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C组ALT、AST复常率分别为90.91%、93.18%,与A、B两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和P<0.05);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BV-DNA的阴转率A、B、C 3组分别为60.98%、15.6%、79.5%,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在治疗前后其血液中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百分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双环醇具有明显的保肝降酶作用,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能加强拉米夫定抗病毒效果.双环醇和拉米夫定的抗病毒可能不是通过细胞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3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注射液及甘利欣注射液,对照组应用甘利欣注射液,观察ALT及HBV—M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串均较对照组高,两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7%、10.4%(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94.5%、75.0%(P<0.01)。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有较好的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8.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3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耐药情况。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阿德福韦酯片10mg,对照组32例给予拉米夫定片0.1g,两组均为1次/d,服用48周。治疗24周和48周后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学转换率、HBV—DNA定量、HBV—YMDD变异株。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肝功能再次异常,无耐药情况发生;对照组在治疗24周后肝功能轻度反弹,且出现病毒变异株。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耐药率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片(400mg/次,3次/d),对照组46例口服肝得健(600mg/次,3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 4周后,两组患者食欲不振、乏力、肝区疼痛、腹胀及黄疸显著减轻,肝功能显著改善,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26%和76.09%(P〉0.05);2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