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CATOFIN是最早也是最先进的烯烃生产技术之一,通过催化脱氢反应生产丙烯(来自丙烷)、异丁烯(来自异丁烷)和正丁烯/丁二烯(来自正丁烷)等烯烃,具有优异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科莱恩与工艺合作伙伴鲁姆斯技术(Lummus Technology)紧密合作,并拥有此催化工艺技术的专利所有权。随着60多年来的持续改进,如今CATOFIN已在全球超过25家烷烃脱氢工厂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行;近两年来,全球又有18个PDH(丙烷脱氢)新项目选用了CATOFIN技术,专利授权用户总数达到43家。科莱恩与鲁姆斯于近日宣布,其CATOFIN催化技术在恒力集团的大连新建混合进料烷烃脱氢工厂成功开车,这家新工厂采用了PDH和BDH(异丁烷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苯乙烯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  李斌 《化工文摘》2004,(4):44-46,47
目前,世界上苯乙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乙苯脱氢法、环氧丙烷-苯乙烯(PO/SM)联产法、热解汽油抽提蒸馏回收法、丁二烯合成法以及甲苯甲醇合成法等。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丁二烯生产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明霞 《上海化工》2010,35(6):34-36
1 丁二烯生产技术现状 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炼油厂C4馏分脱氢得到,该方法目前只在一些丁烷、丁烯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采用.另外一种是从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混合C4馏分中抽提得到,这种方法价格低廉,经济上占优势,是目前世界上丁二烯的主要来源.这种生产方法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又可分为乙腈法(ACN法)、二甲基甲酰胺法(DMF法)和N-甲基吡咯烷酮法(NMP法)3种.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铁酸盐系列催化剂(Fe系催化剂)在丁烯氧化脱氢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介绍了Fe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氧化脱氢机理,分析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详述了助剂对Fe系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对Fe系催化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开发出高反应活性、高选择性和高强度的新一代Fe系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高效催化剂,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开发资源利用率高、低投资、低生产成本和废水量少的丁烯氧化脱氢工艺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
公 司 UOP应 用 本工艺采用Ethermax法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基叔丁基醚(ETBE)、叔戊基甲基醚(TAME)。所采用的典型原料来源于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和蒸汽裂解炉脱氢装置丁二烯抽余液的馏分。  相似文献   

6.
丁二烯是石油催化裂解副产的碳四馏分中最重要的C4烯烃,它可自碳四馏分往萃取分离获得,也可由丁烷和丁烯脱氢制得。丁二烯最重要的用途是用于合成橡胶。另一重要用途是先直接三聚成为环十二碳三烯,再经控制性选择加氢成为环十二碳单烯,如经彻底加氢则成为环十烷,后者经催化氧化得到环十二醇,如若继之催化脱氢便成为环十二酮。制得一系列更富利用价值的中间体。  相似文献   

7.
何美琴  苏勇 《江苏化工》1996,24(1):13-15
研究了丁二烯二醇体用Pt/Al2O3催化剂催化脱氢制乙苯的有效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稀释剂和释剂的比例,以及空速等工艺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学萍  白尔铮 《化工进展》2006,25(2):121-125
概述了组合催化的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主要介绍了组合催化在丙烯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甲醇与甲苯侧链烷基化制苯乙烯、丁二烯制四氢呋喃、乙烷/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过程催化剂研发中的应用,指出组合催化将是未来发现新催化材料及新催化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裂解碳四馏分或丁烯氧化脱氢馏分中萃取丁二烯,目前国内采用的萃取剂有二甲基甲酰胶和乙腈两种。关于二甲基甲酰胺及其副产物二甲胺对镍体系催化聚合丁二烯的影响,前报已介绍,本文将报导乙腈及其水解生成物氨对该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76070催化净化丁烯氧化脱氢反应气试验(第一报)-锦州石油六厂研究所,1976年10月,共13页.在丁烯氧化脱氧制取丁二烯过程中,除生成丁二烯外,还有少量丁烯和丁二烯深度氧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醛、丙烯醛、甲基丙烯、丙酮、呋喃、乙酸、丙烯酸、苯、甲苯、二聚物等有机物.这些化合物一部分经水法带入水相,另一部分仍混在反应生成气中,不仅造成设备府蚀、阻塞,而且因水相蒸发给大气造成严重污染.本试验采用高铝水泥净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丁二烯生产技术近几年进展状况,讨论我国丁二烯的供求关系。认为未来几年我国丁二烯供应是过剩的,丁烯氧化脱氢法拓宽了我国丁二烯的来源,但存在生产成本较高、工艺不够稳定等问题,大面积上马存在隐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向铁酸锌催化剂中添加不同二价金属(Mg、Ni、Co、Cu和Ca),并以1-丁烯为原料,对上述改性催化剂的丁烯氧化脱氢性能进行了考察。加入Mg以后,铁酸锌催化剂催化效果显著提高,在最佳锌镁比3:1的条件下,获得了1-丁烯转化率90.3%,丁二烯选择性92.7%和丁二烯收率83.8%。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测试表明,铁酸锌镁催化剂具有较高催化效果的原因可归结为:铁酸锌镁催化剂较铁酸锌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较小的平均孔径、较低的结晶度以及较强的表面酸量。  相似文献   

13.
黄健 《合成橡胶工业》1995,18(6):326-326
我国镍系BR生产催化聚合技术的发展黄健(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102503)1催化聚合技术的回顾1972年,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的镍系BR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单体制备采用磷、钼、铋催化丁烯氧化脱氢技术,丁二烯中杂质较多;聚合催化体为Ni...  相似文献   

14.
国内简讯     
甲基叔丁基醚法分离C_4 吉化公司研究院于1979年开发了甲基叔丁基醚(MTBE)法分离C_4的新工艺,旨在获得高纯度正丁烯和异丁烯,可分别作为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烯醛一步法制异戊二烯的原料。目前小试成果已通过公司技术审查。  相似文献   

15.
我国顺丁橡胶的生产技术,是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开发成功的。由于工程放大是技术开发的核心,据此,本文结合生产实践及近期的科研工作,重点论述顺丁橡胶生产过程中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反应器,乙腈萃取蒸馏法分离C_4烃和丁二烯聚合反应器等工程放大的技术。 一、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流化床的工程放大 由于流化床放大技术的复杂性,所以对  相似文献   

16.
丁二烯是多种产品的重要单体,用途十分广泛,市场需求量大。目前丁二烯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物理分离及丁烯氧化脱氢两种方法。运用热夹点技术对丁烯氧化脱氢装置的2个主要工艺单元(脱烷烃单元、丁二烯抽提单元)进行热量分析。通过对换热网络热夹点以及热量利用率的分析与计算,提出切实可行的换热网络集成与整合建议,达到降低公用工程消耗量,提高装置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简称"惠生工程")独立研究开发的"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技术和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专家鉴定委员会充分肯定了惠生工程的技术创新工作,认为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技术和催化剂开发及工业应用的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丁烯氧化脱  相似文献   

18.
由丁烯氧化脱氢制备丁二烯的过程中,有乙烯基乙炔(MVA)副产物生成。经过乙腈萃取分离后的精丁二烯中,其含量可达几十到几百ppm。本文将报导MVA对镍系丁二烯聚合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甲酸甲酯合成与转化的催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评述了甲酸甲酯(MF)合成与转化的催化技术,展示了从MF出发发展C_1化学的可能途径,在MF的合成方面详细地分析了从甲醇出发的羰化法、脱氢法和氧化法催化技术,简介了我们的有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采用V(t-BuO)3O与介孔SBA-15表面羟基反应的方法制备了高分散型钒氧化物催化剂,通过ICP-AES、BET、XRD和S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异丁烷直接脱氢、氧化脱氢以及直接脱氢与氧化脱氢相结合的条件下的脱氢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NH4VO3浸渍法,V(t-BuO)3O与载体反应的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钒氧化物分散度,直接脱氢与氧化脱氢相结合的异丁烷脱氢反应中显示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减少了COx的产生并抑制了积炭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