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因转氨酶升高停服他汀类药物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172例采用常规治疗,转氨酶升高(GPT≥144U/L)者48例均停服他汀类药物,随机分两组,分为口服脑心通组28例,未口服脑心通组20例,其余治疗同常规治疗组,治疗4周,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口服脑心通组与未口服脑心通组比较,脑心通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发作心绞痛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1),而较常规治疗组,停服他汀类药物口服脑心通组统计学无差异。结论转氨酶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苏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03-1504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17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治疗组(脑心通胶囊60例)与对照组(消心痛组57例)。治疗组口服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3次,天;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每次10~20mg,3~40;/天,疗程均1个月。结果:用药后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91.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电图有效率:治疗组61.7%,对照组63.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成药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疗和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对照方法,将20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4例口服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3次/d;对照组101例口服地奥心血康胶囊,2粒,3次/d,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和71.6%(P〈0.05);两组生活质量积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作用。方法12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脑心通组(治疗组)6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痛胶囊口服,共4周。结果治疗4周后,脑心通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心通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明显减少(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心绞痛发作频繁及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1)。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显著。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5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新宇  陈祖华 《江西医药》2008,43(4):289-290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常规西药加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25例(常规西药治疗)。主要观察心绞痛缓解率、心电图ST段改善程度及心绞痛发作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与对照组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电图ST段下移改善程度和心绞痛发作情况,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P<0.05)。结论步长脑心能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胶痛与常规西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梅  赵占丽 《首都医药》2010,17(12):55-56
目的验证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方法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其中32例(治疗组)采用脑心通胶囊口服治疗,并与复方丹参片治疗的32例(对照组)作疗效比较,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及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1.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43.8%,P均〈0.01),治疗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降低心肌耗氧量及降低LPO含量及提高SOD活性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步长脑心通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均采取胞二磷胆碱0.5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丹参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加用步长脑心通口服,4粒/次,3次/d。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动力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TCD)变化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7.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能有效的改善脑循环。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并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浓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其疗效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浓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每次3粒,3次/d;对照组对照组34例,用西比林胶囊10mg,1次/d睡前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中痊愈20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为73.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均根据病情给予控制高血压、调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4粒/次,3次/d,疗程4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皆进行静息心电图和运动心电图评估并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1·1%,对照组总有效率4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总有效率44·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讨。  相似文献   

11.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  张碧华  高素强 《中国医药》2013,8(8):1051-1052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脉血康胶囊治疗(750 mg/次,3次/d)的观察组72例,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的对照组36例,治疗8周后,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中心绞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1%(67/72),明显优于对照组(63.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4%(68/72),明显优于对照组(75.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在改善症状,控制和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方面优于西药抗心绞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脉血康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次/d,口服)和拜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d,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脉血康胶囊(0.75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28/3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 (24/3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 (25/30)比66.7%( 20/30),P<0.05].治疗后2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3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9例,加用振源胶囊治疗,对照组69例单用西医治疗,治疗28d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及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u=3.26,P〈0.01);心电图改善,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u=2.58,P〈0.01)。结论振源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王红梅 《淮海医药》2013,31(5):399-400
目的分析比较胺碘酮和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水冲服稳心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盐酸胺碘酮片。观察对比2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期间心绞痛发生次数、平均24 h内心肌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且累积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497、-9.791、-7.836,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疗程以及随访期间室性早搏、室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145、5.029,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疗程以及随访期间部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547、3.934,P<0.05)。结论相比于胺碘酮,稳心颗粒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心绞痛和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疗效优于常用药物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均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血清sVCAM-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sVCAM-1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治疗UA疗效良好,同时可降低血清sVCAM-1水平,稳定易损斑块可能是其治疗U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心电图改变总有效率为52.8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心电图结果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在社区冠心病心绞痛二级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冠心痛心绞痛诊断标准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行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皮素、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心络胶囊联合西药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规范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65%)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