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水溶液荧光光谱研究发现,该溶液的荧光光谱与其浓度密切相关,不同浓度的Triton X-100溶液在激发光激励下荧光谱有较大变化.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荧光光谱出现了由单峰到双峰再到单峰的变化,且第一、第二荧光峰分别出现红移.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也密切相关,溶液浓度的增加导致荧光发生猝灭.分析表明该荧光是由Triton X-100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本文对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测量了乙酰丙氨酸咪唑铕水溶液的三维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了在不同波长激发光作用下的荧光特征,与配体N-乙酰-DL-丙氨酸、咪唑及氯化铕的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配合物的发光机制,发现在10-2~10.4mol/L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饱和脂肪酸-乙醇溶液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紫外光激发饱和脂肪酸-乙醇溶液的荧光光谱特征,得到了光谱特征参数随激发光波长和溶液中饱和脂肪酸体积分数改变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荧光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乙醇溶液有明显的荧光发射,其峰位为327,401nm,分别对应最佳激发光波长为293,309nm.327nm荧光峰的强度随激发光波长呈高斯分布;固定照射溶液的激发光波长时,伴随其体积分数的增加,荧光强度先增强,后发生浓度猝灭,强度减弱.研究结果能为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分析与食用价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红壤腐殖酸及其与重金属离子作用的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从腐殖酸的浓度、溶液的pH值和离子强度3方面分析了红壤腐殖酸的光谱特性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离子强度对腐殖酸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非常小,而腐殖酸的浓度和溶液pH对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影响较大,荧光量子产率为2.1%~2.5%,荧光指数为1.0~1.2.红壤腐殖酸对Cu^2+的络合能力比Cd^2+强,其平均络合比分别为1:1.22和3.2:1,络合常数分别为1.6×10^6和1.5×10^7.  相似文献   

5.
对蓝光激发叶绿素的荧光光谱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叶绿素荧光光谱的来源,采用调制式470nm绿光LED激发叶绿素,制成叶绿素荧光光谱仪,线性范围0~100μg/L,检出限0.1μg/L,该方法快速、灵敏、有很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一种重要的荧光增敏剂,对其荧光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利用FLS920荧光光谱仪具体测量不同浓度SDS水溶液的荧光及寿命,发现SDS的荧光光谱有如下特征:低浓度时仅有一个荧光峰,在290~300 nm左右,浓度增大后在330 nm处出现第二个峰.第一荧光峰应由碳硫间氧原子激发产生;第二荧光峰则由与硫键合的氧原子激发产生.还对其衰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了荧光平均寿命,发现SDS荧光平均寿命随浓度增加呈变大趋势,与330 nm处荧光峰相比,300 nm处荧光平均寿命较小.  相似文献   

7.
山梨酸钾作为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防腐剂,长期或过量摄入会对人身造成伤害,因此各国对山梨酸钾的使用量都有严格的限定.文中采用FLS 920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山梨酸钾溶液的三维荧光光谱,发现激发光从320 nm红移至500 nm时,先后出现两个荧光峰:485 nm和565 nm,前者强度明显大于后者,对应的激发峰分别为380 nm和470 nm.分析认为这两个荧光峰分别是由山梨酸钾分子中的共轭π键和未成键n电子受激跃迁所致,根据其在485 nm谱峰荧光强度随质量浓度(0.05 ~ 12 g/L)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可以检测山梨酸钾质量浓度.进而以鲜榨苹果汁为例,研究了基于荧光光谱技术检测山梨酸钾在鲜榨苹果汁中质量浓度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检测液态食品中山梨酸钾的含量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超分子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法对谷胱甘肽-银离子(GS-Ag(I))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显示:GS-Ag(I)作为凝胶因子,其浓度从0上升到0. 008 mol/L的过程中,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从350 nm位移到370 nm,激发波长变化的数据显示水凝胶形态变化的关键浓度是0. 005 mol/L,流变性能数据和荧光显微镜照片也证明了此结论;当凝胶因子到达0. 005 mol/L时,水凝胶内部已经自组装形成了丝状三维网络,并且从牛顿流体转变为非牛顿流体。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凝胶的荧光激发波长相对于凝胶因子单体出现光谱红移时,水凝胶的自组装过程可以直接利用分子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配体BPOP及其铕的配合物Eu2(BPOPB)3·H2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吸收,1H-NMR表征.通过分析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表明,稀土离子Eu3+与配体发生了配位.研究了配合物在不同浓度下的荧光光谱,发现了浓度焠灭现象,并伴随着激发光谱分峰和最大激发波长位移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采用色散荧光光谱方法,对308 nm强激光作用下CH3I分子的激发解离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所得色散荧光谱进行了归属,由此确定了主要的荧光产物粒子;依据荧光信号强度随入射激光能量的变化关系,研究了各碎片粒子的产生、激发及荧光跃迁过程,确定了对应的反应通道.所得结果对其他多原子分子的激发解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氧氟沙星(OFLX)以及Mn2+与OFLX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研究,发现OFLX在pH为5.1时,其最大激发波长293 nm,最大发射波长497 nm,且随溶液pH的改变,最大激发和发射峰位也发生变化.采用摩尔比法测定Mn2+与OFLX形成1∶2的配合物(pH=9.0),稳定常数为1.37×1011.pH值对Mn2+与OFLX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溶液中较强,中性溶液中最强,碱性中最弱;OFLX与Mn2+形成配合物的荧光显著增强且发射峰产生蓝移(约15 nm),随着Mn2+数量的增加,荧光猝灭越来越弱;在OFLX与Mn2+的配合物中,可能是相距较近的羧基和羰基基团与中心离子Mn2+配位,并对配合物的空间结构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卡拉胶在食品加工中作为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使用,而大量摄入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文中对卡拉胶的三维荧光光谱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其在390nm处存在一个激发峰,分别在485nm、620nm、660nm处存在荧光峰,其中660nm峰较强、485nm峰较宽且红移,提出瑞利散射和水的拉曼散射的影响导致485nm谱峰的红移。进而发现卡拉胶溶液荧光光谱强度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通过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训练,实现了对卡拉胶质量浓度的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当质量浓度高于120μg/mL时,准确率达到98%以上,表明该技术可快速测定溶液中卡拉胶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4-溴-1,8-萘酰亚胺包裹CdS纳米微粒后,它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由348.28nm移动到349.79nm,并且吸收强度有明显的增加。在相同激发下(360nm),4-溴-1,8-萘酰亚胺-CdS纳米颗粒复合体的荧光光谱轮廓与4-溴-1,8-萘酰亚胺基本相同,但发光峰有“红移”,而且发光强度略有下降。在400nm激发下,4-溴-1,8-萘酰亚胺的发光峰在570.55nm;在330nm激发下,4-溴-1,8-萘酰亚胺-CdS纳米颗粒复合体的荧光峰在499.66nm。同时,4-溴-1,8-萘酰亚胺-CdS纳米颗粒复合体的荧光强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配位化学及中药学的研究理论,结合槲皮素稀土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将槲皮素与稀土Dy3+离子按1:1比例配合形成稳定二元体系配合物,其分子式为DyC15H8O7Cl2·6H2O。研究表明,在紫外光谱中,配合物的吸收波长分别红移了11nm和38nm;红外光谱显示槲皮素分子中1656.42 cm-1上的苯环骨架在槲皮素-Dy3+配合物中消失,表明槲皮素羰基中的氧与Dy3+发生了反应;在荧光光谱中,配合物在最大激发波长为253 nm及最大发射波长为582 nm时表现出强的荧光效应;在二元体系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和Tween 20)形成三元配合物,当加入量为2.0 mL时,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是二元体系的荧光强度的1.5倍和2倍。  相似文献   

15.
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传统熔体冷却技术制备Ce~(3+)和Tb~(3+)掺杂的BaO-La_2O~3-B_2O_3-SiO_2玻璃,并测试样品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由于Ce~(3+)在5d-4f轨道之间的电子跃迁,基础玻璃掺Ce~(3+)后吸收截止边明显红移;掺Ce~(3+)的BaO-La_2O_3-B_2O_3-SiO_2玻璃的荧光发射光谱为峰值位于410 nm附近的宽带,对应于Ce~(3+)的5d-4f跃迁;由于SiO~2比B_2O_3的光碱度大,玻璃的荧光发射波长,体现出随硼硅比的降低而略有红移;还原性气氛有利十提高玻璃中Ce~(3+)的含量,从而增强发光强度;对Ce~(3+)和Tb~(3+)共掺玻璃,Ce~(3+)和Tb~(3+)在波长200-311 nm间有激发带重叠,因存在竞争吸收,导致以此区间波长激发时Tb~(3+)的发光有所减弱;Ce~(3+)和Tb~(3+)在311-444 nm间也有激发带(或激发带与发射带)部分重叠,因Ce~(3+)和Tb~(3+)之间存在的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导致Ce~(3+)强烈敏化Tb~(3+)的发光.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蒲公英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物和溶剂种类这两个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花或叶的甲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强度增强,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无明显红移;蒲公英花或叶的乙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产生猝灭,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明显红移;甲醇溶剂对荧光强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乙醇则无明显影响.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加,蒲公英甲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线性增加趋势,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富勒烯高分子聚合物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金属钨催化剂和溶液聚合法 ,在室温下合成了C6 0 和 1 -苯基 - 1 -丙炔共聚物 ,对该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在聚合反应中C6 0 既作为共聚单体分子又呈现出催化剂的作用。详细地测试了聚合物的荧光性能 ,结果表明共聚物荧光发光光谱峰位置与激发光波长无关。对聚合物不同浓度溶液的测试和对聚合物发光机制的分析表明 :在聚合物链中含有不同发光结构点 ,共聚物呈现结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8.
该论文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三维波长扫描和定量分析模式,探讨了一种简单、快捷地测定水华爆发的优势藻——铜绿微囊藻胞内氧化物的方法.论文比较了去离子水、超纯水和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细胞承载基质时的荧光发光情况,确定了超纯水为最适的藻细胞承载基质;确定了荧光剂的激发发射波长为Ex/Em=498 nm/522 nm;比较得出最适的荧光剂终浓度和黑暗孵育时间为100μmol/L和60 min.该方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可快速地测定胞内氧化物.  相似文献   

19.
Conventionally, each fluorophore is only clarified with the wavelength of incident beam shorter (down-conversion) or longer (up-conversion) than that of emission light. However, three anthracen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wavelength-focused (WF) molecules which can shift the portions of shorter and longer wavelengths of incident light into an identical wavelength in between. UV (ultraviolet) and NIR (near infrared) portions of Xenon light-simulated solar spectrum are focused into visible light with maximum wavelengths ranging from 415 to 471 nm through the two-way photoluminescence of the three anthracenes (anthracene (AN), fluoranthene (FLA) and 9, 10-diphenylanthracene (DPA)).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ensity of the visible light is two times as that of excitation light. Besides, DPA dissolved in different solvents shows excellent fluorescence features. The results present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enhancing the intensity of solar spectrum at visible region and utilizing more portions of sunlight with solar ce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