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前进,,是一种过去与未来的发展性指向,其中蕴涵着如何对待中国文化的过去,即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在建构先进文化的视阈中,对传统文化应当持以“弘扬与超越“的态度,坚持文化要素与文化结构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相融合.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文化软实力在衡量一国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凸显。作为正在崛起的区域性大国,中国对外文化战略意识不断增强。从地缘文化上看,东南亚是中国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区域。冷战后中国积极实践在东南亚的文化战略,从参与区域性机制合作、实施地区援助与合作到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看,可谓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着眼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产业化发展和构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亚价值观上的文化战略努力。  相似文献   

3.
诚信,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目标。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齐家立业之道、治国理政之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需要把握其历史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诚信教育,讲好中国诚信文化故事,注重与校园活动相结合,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中。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理想追求和客观世界认知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是二者能够融合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与墨家思想和儒家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发挥了指导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受中国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成为濡染中国文化最深的周边国家之一,儒家文化也成为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越南语中的称谓词分为亲属称谓词和社交称谓词,分别从家庭结构和宗亲观念,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等角度审视其中所蕴含的越南民族重血缘、重家庭、重感情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企业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独特的、难以被模仿的能力。处于体制转型的国有企业不仅要实现企业制度的转型,还要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价值观、诚信、人力资源和品牌4个方面分析了企业文化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创新企业文化,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4大建议,即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完善制度的建立,建设学习型组织和将文化评估与经营业绩相联系。论证了企业文化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贯通的,二者密切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下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中的突出理论成果,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天人合一"、"刚健有为"、"贵和尚中"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空间关系入手,对《白鹿原》所呈现的儒家文化空间、原始文化空间和现代文化空间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儒家文化空间与原始文化空间之间存在着规训与反抗关系,儒家文化空间与现代文化空间存在着冲击与接受关系,现代文化与原始文化之间存在着联合关系,现代文化内部存在着对立关系等.《白鹿原》通过空间关系深度呈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历程和核心价值观,再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图景.其契合当下中国人的生存感觉、人性经验、历史记忆和现实处境,对于从儒家文化的经世致用层面发掘其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对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性传承和创造性传承等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不诚信的现象在企业的经济往来中比比皆是,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诚信建设不仅需要借助法律、制度等硬实力的保障,更需要依托软实力,即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诚信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转化,使其重新服务于现代生活,这是企业诚信建设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它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儒家文化是对我们影响最大最深的两种文化,有必要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儒家文化本质化,剔除儒家文化的糟粕,使其进一步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和儒家文化;接着分析二者之间的共同点;重点放在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点,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阐述:第一,社会理想层面;第二,思维方式层面;第三,人格模式层面。马克思主义文化建筑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前提之上,在对西方传统哲学文化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开启了重新理解文化精神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进而具体展现出马克思文化的多重性的阐释框架;而儒家文化讲求“孝顺,忠诚,信仰,礼貌,正义,诚实,羞耻”基本核心是“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1949年以后,中国文化处于旧系统解体和新系统重建的时期,现在综合创新的过程仍在继续发展,中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人文传统文化,伦理型文化,其核心是“中和”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估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既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常说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博大在哪里?精深在何处?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国烹饪界的探索,以《中国烹饪百科全书》和《中国食经》、《中华食苑》等为代表的重要论著,整理、归纳、总结历史悠久的烹饪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确实让人感受到中国人的饮食思想是先进的,烹饪文化科学与艺术内涵是丰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基本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相一致.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天然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独特形式,能够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确方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感染力,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对政治合法性和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政治文化的结构出发分析了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在这个逻辑起点上,重点分析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上对政治合法性的积极影响.指出:儒家思想是公民政治文化的深层认知基础,因而儒家文化对于政治合法性具有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中国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打造企业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一定成效.作为底子较为薄弱的我国工程咨询单位,面对投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应用先进的文化建设理论来武装自己,建设高品质企业文化,的确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持有的坚定信心。儒家孝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儒家仁礼思想的根本所在。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职能,当前应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审视孝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发掘孝文化的多重育人价值,构建"六化"实现路径,培育具有孝德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是影响徽州建筑文化的重要哲学思想之一.道家思想渊源广博,主要在以下方面影响了徽州建筑文化: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古村落的山林文化.②空间与形式的辨证统一思想.老子以空间为主,形式为辅的思想是中国建筑理论的瑰宝,奠定了空间在建筑中的核心和主体的地位.③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四维"空间特征.④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思想.形成了由近知远、由有限知无限的建筑空间观.⑤生命的节奏与变化思想.这种对生命的节奏与变化的认识已经成为徽州人的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处世态度,并最终演化为性格特征.⑥动与静的辨证统一思想.形成运动空间和静止空间的互为组织、相互穿插;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相互交错、互为因借;"柔性空间"的出现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特色。当前,明确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厘清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将弘扬客家传统优秀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客家地区的特色资源,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来拓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